研究發現,有機材料在發光效率、柔性、加工性等方麵表現出獨特的優(you) 勢。有機分子種類豐(feng) 富,結構可設計,性能可剪裁,在材料選擇方麵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有機材料一般具有較大的光吸收和光輻射截麵,利用有機材料易摻雜的特性,可以實現全波段連續可調的受激發射,解決(jue) 目前紫外和紅外波段激光材料短缺的問題。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有機激光產(chan) 生的過程中涉及全新的粒子數反轉與(yu) 受激發射機理。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具有激發態分子內(nei) 質子轉移(ESIPT)過程的典型四能級分子體(ti) 係,通過液相組裝,可控製備了高質量的一維單晶結構法布裏-珀羅模式諧振腔。在這類單晶納米材料中,基態分子以烯醇式(E)存在,通過分子間氫鍵結合變得更加穩定。當分子被激發後,由於(yu) 分子內(nei) 電荷的重新分布,質子給體(ti) 的酸性增加,質子受體(ti) 的堿性增加,進而在皮秒量級時間內(nei) 引起分子內(nei) 質子轉移,其結果是激發態分子主要以酮式形式(K)存在。激發態的K結構可通過有效的熒光輻射衰變回基態的E結構,這樣,ESIPT過程就可以形成一個(ge) 完整的四能級體(ti) 係。其中E結構和K結構具有截然不同的分子構型和電子結構,導致光吸收和發射之間形成很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從(cong) 而有效抑製了增益過程中的自吸收損耗,有利於(yu) 構建低閾值的微納激光器。在此基礎上,通過外界作用,進一步調控酮式結構的激發態能級,實現了波長可切換的有機微納激光(圖1)。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於(yu) 《德國應用化學》。
進一步,研究人員選擇具有分子內(nei) 電荷轉移(ICT)特性的化合物作為(wei) 增益材料來構築有機微納激光。這類化合物具有兩(liang) 個(ge) 上能級,而且能級結構和激發態過程對不同的環境有特定的響應。首先通過超分子限域體(ti) 係設計,實現了兩(liang) 個(ge) 上能級布居數的控製。進一步通過穩態與(yu) 瞬態光譜分析,提出了基於(yu) 兩(liang) 個(ge) 上能態協同增益的全新的激光產(chan) 生機製,這種機製提供了一種通過控製兩(liang) 個(ge) 上能態間的粒子數分布來調控增益區間的新思路。基於(yu) 此,通過實時改變環境溫度來控製分子內(nei) 電荷轉移過程,有效地調控了有機超分子微晶的增益區間,進而實現了發射區間連續可調的寬譜微型激光器(圖2)。相關(guan) 研究成果發表於(yu) 《美國化學會(hui) 誌》。
以上結果表明,有機材料中豐(feng) 富的激發態過程為(wei) 構築有利於(yu) 粒子數反轉所需的四能級係統提供了更加有效且可控的途徑,此外,材料在受激狀態下表現出的各種光譜特性,也為(wei) 深入研究有機分子的激發態動力學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手段。相關(guan) 研究有助於(yu) 深入理解有機微納激光增益過程,對設計和開發新原理、新性能激光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圖1. 基於(yu) 激發態分子內(nei) 質子轉移過程的波長可切換有機微納激光

圖2. 基於(yu) 分子內(nei) 電荷轉移過程的寬譜可調諧有機微激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