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美國WATM研究機構近日評選出俄羅斯“最具威脅”的新武器項目,激光武器名列其中。盡管俄軍激光武器研製情況高度保密,但早在2014年12月,俄羅斯武裝力量前總參謀長尤裏·巴盧耶夫斯基就曾宣布,俄激光武器研製水平與美相當,可摧毀“所有武器係統”。
目前,俄羅斯決定緊跟美國步伐,加緊激光武器的研製和推廣應用,並力圖將激光武器作為“殺手鐧”,用於現代戰爭。俄軍大力研發的激光武器為空基激光武器,作戰平台是以“伊爾-76”為基礎研製的“A-60”飛機,可用於空基高能對抗、摧毀敵方空中作戰力量等。
瞄準精度已提高到秒級
俄羅斯激光武器係統的主要技術儲備來自蘇聯時代。早在1965年,蘇聯就開始了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並於1973年成立了專門負責激光武器研製工作的設計局,其後將關注重點集中到用於對飛行的空中目標進行熱殺傷的空基激光武器上。基於在航空航天領域雄厚的技術基礎,1981年激光武器空中試驗平台“A-60”首飛成功。隨後蘇聯的激光武器研製進度明顯加快,到1984年“A-60”首次使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毀了空中的靶標,1991年空中飛行平台和激光裝置又經過多次改進。
1983年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掀起了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蘇聯方麵應對美國彈道導彈的“殺手鐧”武器之一,就是裝載有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極地”號飛船。這種二氧化碳激光器輸出功率可達1兆瓦,具有良好的穿透力。但由於發射時火箭控製係統故障致使飛船爆炸解體,蘇聯軍方天基激光武器的夢想徹底覆滅。
在陸基激光武器領域,蘇聯收獲頗豐,先後有多種裝備出現在武器庫內。1982年,蘇聯成功研製出了“三棱匕首”自行激光武器——使用高功率激光脈衝攻擊光電導引係統,可使敵方的坦克、自行火炮和直升機癱瘓。其後蘇聯還先後生產了“紅粉筆”激光防空係統、“壓縮”激光戰車和“遠方”激光化學車。“壓縮”激光戰車與采用“悍馬”越野車底盤的美國“宙斯”激光係統極為相似,都可以產生高功率激光脈衝,摧毀一定距離內敵方雷達的光電設備。
在蘇聯研究的基礎上,俄羅斯在固體戰術激光武器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已研製出脈衝激光能量達到2000焦耳的釹玻璃激光器,瞄準精度也提高到秒級,並先後有多代激光武器裝備部隊。目前,俄羅斯以伊爾-76運輸機為基礎研製的“A-60”空基激光武器,先後進行過多次試驗,近期更是加大了在此方麵的研發力度。
可擊穿100毫米厚鋼板
目前,美、俄等軍事大國都投入了巨資用於新型高能激光武器的研發,作為其重要的威懾力量和攻擊能力。
按照激光武器功率大小和作戰任務的不同,激光武器主要可分為戰略激光武器和戰術激光武器兩大類。戰略激光武器主要用於對敵方衛星等設備進行攻擊,以搶奪製空權。俄羅斯正在研製反衛星裝備,並計劃在改裝的米格-31殲擊機上進行激光武器的發射試驗(蘇聯曾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實戰型反衛星武器的國家)。
相比於戰略激光武器,戰術激光武器由於造價低、技術難度小、功耗小而得到迅速發展。蘇聯曾經在萬噸巡洋艦“基洛夫”號上裝備氟化氘化學激光器,就可用於10公裏範圍內的近程防禦。俄羅斯目前已經先後裝備了多代車載激光武器係統,可對3至5千米處的目標進行毀傷性打擊,甚至可以擊穿100毫米以上厚度的鋼板。
在俄羅斯為特種作戰部隊研製的微型激光武器中,采用了低能量激光係統,整個武器隻有300克重,可使敵人致盲或暫時喪失戰鬥力,已經接受過車臣戰爭檢驗。
俄羅斯還研製出了全重56公斤的單兵自動光電對抗武器,主要依靠內置的激光雷達鎖定攻擊目標的精確位置,可以造成敵軍士兵和光電裝備喪失戰鬥力,作用距離可達1.5公裏。
能徹底摧毀敵方衛星
作為世界上最早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國家,蘇聯曾長期保持激光武器的技術優勢。早在1972年,蘇聯就進行了威力巨大的激光武器試驗,成功使用移動式的“激光炮”摧毀了空中移動的目標。但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國力衰弱及持續動蕩,本來應該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完成的激光武器研製工作一再被推遲,最終因為財政撥款大幅度減少而被凍結。
與此同時,美國相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研究,迅速將俄羅斯反超。美國於1983年開始“星球大戰”計劃中的激光輻射係統的研究工作,之後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研製試驗。
盡管美國國防部自2011年末,宣布終止ABL機載激光器的項目研發,但通過數次彈道導彈技術攔截試驗,美國在激光器領域、能源領域等均取得較大進展。目前美國導彈防禦局已經開始高空無人機使用激光武器的研究。正是看到這一領域的巨大前景,且鑒於美國空基激光武器相對成熟,俄羅斯不甘落後,目前也積極投入了空基激光武器的研究。
隨著美國戰略防禦開始轉向太空,俄羅斯必須在航天事業大力發展以應對美國的挑戰。2014年12月,俄羅斯政府通過了《2013年至2020年俄羅斯航天活動國家規劃草案》,計劃用8年時間打造世界一流航天大國。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增加軍費開支用於研發新型預警衛星、偵察衛星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係統。
可以認為,目前俄羅斯加緊空基激光武器係統的研究工作,來源於太空軍事領域的巨大壓力。目前西方大國相繼將軍事觸角伸向太空,而俄羅斯的激光武器係統將被用作對這些國家的太空武器裝備的回擊。俄軍方曾透露,俄軍現有的激光武器可以徹底摧毀在數百公裏外軌道上飛行的敵方衛星,陸基激光武器係統即將用於實戰化。(圖/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戰略優先保障大國核力量
美、俄在激光領域較量由來已久,2007年3月俄羅斯“塔季揚娜”號衛星的突然中止工作,就被認為與美國測試激光武器有關。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綜合國力出現較大衰弱,然而其周邊安全環境卻日益複雜,尤其是北約東擴、美國不斷謀劃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更是將對抗直接擺在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其戰略空間和威懾實力遭受巨大威脅。在此情況下,俄羅斯隻能愈發倚重戰略核力量這個“殺手鐧”。
俄強大核威懾力量的存在,令北約在烏克蘭危機等數次衝突中不敢直接出兵與俄對抗。針對這一“眼中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盡辦法削弱俄核威懾能力。隨著軍用航天技術的日益成熟,西方國家相繼將軍事觸角伸向太空。目前美國的偵察衛星可以偵測到俄羅斯境內的任何一個角落,並隨著反導網絡的建設加速,針對俄羅斯戰略核導彈的探測靈敏度和反應速度不斷提高,這有效抑製了俄羅斯機動性陸基核力量的優勢。
麵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部署,俄羅斯如坐針氈,長期以來俄羅斯依靠其繼承自蘇聯時代的強大核力量維護自身安全。一旦太空軍事力量對比出現巨大失衡,勢必打破全球戰略平衡,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產生巨大威脅。尤其是美國通過全球衛星監測網絡對俄羅斯戰略核力量進行有效壓製,勢必使俄羅斯的戰略利益遭受巨大損失。所以 ,俄羅斯除了通過建設反衛星係統和建立大型太空監測網外,發展激光武器係統用以對外太空產生戰略威懾,最終保護自身戰略核力量安全,不失為一種極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