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德國工匠精神,給中國式的“互聯網思維”潑了一大盆涼水!

星之球科技 來源:阿米巴經營2016-10-18 我要評論(0 )   

中國企業(ye) 虛火盛。新三板上,隻要沾上“工業(ye) 4.0”、“互聯網+”,股價(jia) 立馬被炒上數十倍甚至百倍。有中國版“工業(ye) 4.0”規劃之稱的《中國製造2025》公布後,“工業(ye) 4.0”這...

       中國企業虛火盛。新三板上,隻要沾上“工業4.0”、“互聯網+”,股價立馬被炒上數十倍甚至百倍。有中國版“工業4.0”規劃之稱的《中國製造2025》公布後,“工業4.0”這一未來全球工業界的最酷標簽,成為今年中國的熱詞。
 
 
當許多國內企業迷上互聯網思維之際,唯“快”字當頭之時,“工業4.0”的創始國德國卻一直秉持“工匠精神”,憑對產品的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品質行銷全球。那麽一探隱形冠軍德國“創新創業”、“工業4.0”、“家族企業”等核心競爭力的奧秘。
 
揭秘一:德國企業為什麽不熱炒互聯網思維?
 
以保時捷為例。三條立本哲學:
 
一是品質精神。這裏組裝一部車隻需9小時,後序檢測調適需要5天,出廠則需要數月。保時捷的訂單最快也需3個月,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預訂。盡管需求旺盛,但該企業並不急於擴張。保時捷共有7500組裝工人,6500研發和服務人員,可見研發和服務在該企業的重要性。
 
為保障品質,保時捷除玻璃和發動機外,均為手工組裝。擋風玻璃過於沉重,機器人操作更精準嚴實,而發動機擰螺絲較單調費力,也由機器手代勞。而其它工序均為手工組裝。所謂工業4.0的優勢,表現在訂單處理和生產自動化上。在保時捷工廠,工人負責組裝,機器人負責搬運,全場通過WIFI遙控和聯絡,井然有序。
 
 
好的工人永遠比機器人更精準,更有靈活性。這就是製品與藝術品的區別。
 
二是不盲目擴張。保時捷保持著細水長流的生產節奏:從來未有所謂淡季,即便金融危機時也不淡。介紹人員的解釋是,保時捷的需求是不會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因為這個群體不差錢。
 
由於受廠房限製,又處於市區,保時捷每天隻能生產200輛車,年產不過6萬輛,僅二三百億元的產值,和其他汽車巨頭動輒上千億產值無法類比。不輕易急速擴張、不願加班,與其說是德國家族企業的特點,不如說是德國企業的普遍特點。
 
三是精益精神。雖然保時捷在德國其他城市也有一些生產工廠,但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發動機,以及整車的組裝,都是在斯圖加特的工廠完成的。其中老技工的技藝(know-how)是核心競爭力。
 
德國製造之所以能成為品質標誌,除德國人動手能力強、講究精益精神外,技工教育是關鍵。德國實行雙向教育,學生們在初中開始分流,大部分去了職業技術學校。在德國,熟練工人很搶手,由於這方麵短缺不得不到南歐進口技工,高級藍領也比普通白領收入高,企業領導人也經常從藍領中提拔。
 
保時捷這類德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老帶少、傳幫帶式的師徒製,這樣技藝(know-how)被傳承下去;而家族企業的長期穩定又讓企業哲學、企業文化得以傳承。是工匠精神、家族傳承和現代科技形成的鐵三角讓德國製造立於不敗之地,仍憑互聯網的風口不曾動搖。 
 
所謂互聯網思維不過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能讓產品行銷全球、企業基業長青。
 
揭秘二:德國企業為什麽不熱衷於上市?
 
德國谘詢公司Berlin Partner 國際事務負責人Thomas Einsfelder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德國的股市不發達。”
 
Einsfelder解釋說,德國98%都是中小企業,因為德國的股市不發達(全德國不過800家上市公司),他們很難在把公司做好之後立刻拿去上市,圈錢退出,因而不得不做更為長遠的發展規劃。而這些中型企業中,有很多都是家族企業,他們比較“一根筋”,信奉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營哲學——“活下去”比什麽都重要,因此他們不會純粹追求利潤,也不擅長資本運作,更是從來沒想過上市。
 
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德國股市的不發達。“不過,也正因為資本市場不發達,許多德國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都會老老實實地把產品做到最好,把管理做到最好,反而讓德國的實體經濟變得特別強大。”
 
目前,對中國企業影響最大的可分為美國模式和日德模式。美國模式以連鎖模式和互聯網模式為主,做快做大,上市擴張,以盡快占領更多市場份額為目的,手段是價格戰、營銷戰和資本運作。與此相對的是日德模式,與其家族企業和民族性高度相關,本份、執著、技術控、完美主義,區別於美國的高速擴展模式、上市模式,因此+日德鮮有超級互聯網公司誕生。
 
美國模式對中國企業影響甚巨。集中的表現就是“唯上市論”,導致的隱憂正在成為問題。好像一上市,企業的問題就一了百了。對照當前上市的浮躁之風,日德家族企業步步為營的作法更有借鑒意義。
 
德國企業為什麽不熱衷於上市?因為德國企業中92%都是家族企業,有些是業界翹楚,有些是“隱形冠軍”,比如化工醫藥界人們耳熟能詳的拜耳、漢高、默克……家族企業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念舊”。
 
上市重要,還是將企業打造成命運共同體重要?金錢能長久維持一個命運共同體嗎?錢聚人(心)散的現象在中國企業中並不鮮見。
 
揭秘三:德國製造為什麽能行銷全球?
 
德國版工業4.0的基礎是其精益製造。換句話講,是德國製造“+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工業4.0首先要求你的2.0、3.0要紮實,紮實的工業基礎,紮實的企業製度,紮實的技工隊伍。
 
“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其過程最值得被當作廉價代名詞的“中國製造”借鑒。直到上世紀初,“德國製造”仍是以山寨別國為名,而今天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直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這一逆襲過程中品質主義和工匠精神功不可沒,家族企業的傳承不可或缺。
 
瘋狂的股市,最終需要堅實的產業來支撐。“妖股”股價再攀升,也要回到企業競爭力的基本麵上來。中國經濟的轉結構、上檔次需要基本麵上的改觀,這個基本麵就是中國製造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其中,品質主義和工匠精神是需要把持不變的精髓。
 
揭秘四:德國對中國家族企業的啟示?
 
德國以家族企業為主,但隻有10%的家族企業能傳至第四代。看來,在德國“富不過三代”這個定律也成立。但10%成功傳承的企業一直積累下來也是相當可觀的。
 
德國家族企業也講求家道家風的傳承的重要性。各知名家族企業都建有自身博物館。精誠的員工是企業“做久”的另一重要元素。企業競爭力來自為客戶創造的價值。誰創造的價值?是員工。你不妨將員工當內部客戶善加對待,小心嗬護。
 
對於尚年輕的中國家族企業而言,麵臨的問題是接班人太少或二代不願接班的問題。由於缺乏職業經理人製度,中國家族企業隻有傳下一代。但前提是企業要先經營好自己的家族,這是所有事業的根基。隻要這棵“家族樹”還在,事業不在二代,或許可以在三代、四代有“真命天子”出。當然,首先要保障財富安全,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