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中美之間的競爭態勢將發生顯著變化,甚至是根本性的改變。多數人認為,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競爭焦點在貿易保護、全球化、匯率、國際投資等方麵,但是,我認為上述各個方麵都不是兩國競爭的最強焦點,而製造業才是兩個大國競爭的最強焦點。
大國之間的競爭在本質上是經濟實力的較量
關於最強焦點判斷的根本依據和核心邏輯是,大國之間的競爭在本質上是經濟實力的較量,這是其他方麵競爭的基礎;而製造業是經濟實力的主體和關鍵要素。特朗普以商人的精明對重建美國製造業高度專注,一方麵加大我國製造業所麵臨的來自美國製造業的威脅,另一方麵製造業的實力對比變化將改變兩國之間的整體競爭態勢。
特朗普為了解決國內製造業的空心化問題和大量勞工失業問題,對美國經濟進行大幅度減稅和放鬆管製,以此促進製造業回流和振興美國製造業。對特朗普這一做法,很多學者認為並不可行,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成本高,製造業回歸後將麵臨著比國外更高的成本。還有學者以裏根總統為例進行分析,裏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大力推行減稅和去管製,但是美國製造業恰恰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外流的。對於裏根做法的分析,我們需要認清兩點:一是裏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為美國之後幾十年的經濟輝煌奠定了根基,二是中美兩國製造業的成本對比已經今非昔比。
我國自1997年以來實際工資增長率平均年增長超過10%,而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平均值僅為2.5%左右,甚至近年來已出現停止增長的跡象。但是,美國製造業的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非常顯著,而勞動工資增長停滯甚至下降,這使得美國通過生產效率來克服生產成本的能力和空間明顯增大。此外,我國對石油天然氣的進口依賴逐年加大,而美國卻爆發了頁岩氣革命,使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頁岩氣革命使以頁岩氣為主的美國能源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上傳統石油天然氣價格,美國能夠以此大大降低能源成本。中美兩國在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的不同變化,使得我國在製造業中相對於美國以往的成本優勢遭到了嚴重侵蝕。
在成本對比狀況下,美國的製造業回流和振興計劃具備了很強的可行性
根據波斯頓谘詢公司對全球25個出口經濟體製造業綜合成本的測算結果,我國相對於美國的成本優勢幾乎蕩然無存。該公司測算的製造業綜合成本包括工人小時工資、勞動生產率、能源成本、匯率四個因素,其測算結果顯示,以美國製造業綜合平均成本指數為100,我國製造業綜合平均成本指數在2014年已快速上升到了96,與美國相比僅僅隻有4個點的優勢。而且,我國的優勢僅僅體現在人工成本上。再考慮到我國勞動工資在快速上升、工業用地價格和物業價格也上漲較快以及企業稅負較高等因素,我國相對美國的製造業成本優勢很可能繼續減弱,甚至有轉為劣勢的可能。在當前中美兩國的成本對比狀況下,特朗普的製造業回流和振興計劃具備了很強的可行性。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國政府已經開始推動製造業回流,而特朗普當政會極大加快這一進程。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發達國家的經濟,但也迫使發達國家政府重新重視本國的製造業發展。奧巴馬政府明確提出“製造業回歸美國”,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國製造業出現了明顯的回流和複蘇,裝備製造業的反彈幅度甚至超過了德國。而且,美國複蘇的製造業是高端產業。美國的高端產業需同時符合兩個標準:一是每個產業工人的研發支出應超過450美元,或者是位於產業的前20%;二是產業隊伍中獲得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位的人數必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或者在本產業中所占比重達到21%。符合這兩個標準的產業都屬於創新最活躍且最能夠保障可持續增長的產業。美國高端產業的回流、複蘇和振興,必將對我國正在轉型升級的製造業帶來嚴重的威脅和挑戰。
美國在推進製造業回流和振興,中國在大力推進和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在美國振興製造業的同時,我國也在大力推進和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最為直接的戰略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和振興製造業的戰略、舉措、方法、產業、步驟、階段、目標等內容,而後我國又提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與發展和振興製造業緊密相關的重大改革舉措。我國這些戰略和政策的科學程度、落實程度和有效程度,將決定著我國製造業的振興程度。
美國在推進製造業回流和振興,我國在實施製造強國。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政策力度大幅度加大,主要表現為:一是將企業所得稅由39%降至15%以下;加快固定資產折舊;允許企業把滯留在海外的利潤帶回美國,按10%的稅率一次性納稅;二是取消增加企業負擔的大量管製;三是廢除既增加了家庭負擔又大幅增加了企業負擔的奧巴馬醫療法案;四是減輕奧巴馬和克林頓對能源基建項目采取的限製,進一步發展包括頁岩氣在內的國內能源產業,既保證能源獨立,又為製造業創造能源方麵的成本優勢;五是對外采取貿易保護政策,通過取消傷害美國利益的自由貿易協定、采取更嚴厲的貿易製裁措施和提高貿易壁壘等方式,促使美國製造業重返美國本土。
在美國發力的同時,我國也在發力。當前,《中國製造2025》由文件編製進入全麵實施新階段。5大工程實施指南以及服務型製造、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提升、醫藥產業發展等3個行動或規劃指南發布實施,信息產業、新材料、製造業人才等3個規劃指南即將發布,“1+X”規劃體係編製完成。出台《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複5個城市和3個城市群開展城市(群)試點示範,因地製宜、特色突出、區域聯動、錯位競爭的製造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推進實施,高端裝備發展取得係列重大突破,一連串“卡脖子”問題得到解決。
上述分析表明,中美兩個大國競爭的最強焦點是製造業,而且兩國都在采取空前力度的政策舉措發展和振興本國的製造業。可以預言,中美兩國誰能夠在本國製造業的發展上取得成功和獲取優勢,誰就能夠在中美雙邊關係上和兩國國際地位上的較量中掌握住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