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博鼇支招:中國製造業發展忌浮躁 公司應成為人才培養主力軍
星之球科技 來源:騰訊財經2017-03-23
我要評論(0 )
在分論壇4“工匠精神”上,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就中國製造升級換代問題向與(yu) 會(hui) 嘉賓發起討論,探討更值得中國借鑒,適合中國發展的工匠精神之路。Michael Fübi認為(wei) ,浮躁...
2017年3月23日至26日,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鼇召開,今年論壇主題是“直麵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騰訊財經全程視頻直播。
瑞士、德國、日本製造業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不是沒有,但嚴重缺失。究其根本,反映了心態、製度、文化和經濟的哪些問題?
在分論壇4“工匠精神”上,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就中國製造升級換代問題向與會嘉賓發起討論,探討更值得中國借鑒,適合中國發展的工匠精神之路。Michael Fübi認為,浮躁是匠人精神的大忌,不利於長久發展。德國的教育體製下,公司非常重視投資教育和人才培養,對優秀人才的養成發揮了重大作用,值得中國企業借鑒。Aldo FUMAGALLI認為數字化科技浪潮下,很多中國及亞洲企業勇於創新,取得突出優勢,成為新興的“數字匠人”。陳文琦就創新和儒家的關係進行了分享,他認為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中國,具有整體創新的精神。單霽翔院長談到故宮的師承製傳承在今天的變革,以新機製打通傳承鏈條,創新化了傳統的工匠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以下為發言實錄:
項兵:今天我作為主持人也了很多很多,我希望提三個小問題,提完了以後,讓我們各位同仁、朋友們提問題。
其實我也一直關注中國製造業升級換代的問題,作為製造大國,德國、日本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德國、日本有共同之處,也有差異之處。比如日本朋友談到優秀技工的培養,當然日本朋友也談到師弟關係,360度的包括人的生活關係、價值取向、夢想都可以和工匠精神息息相關。哪種方式更值得中國人借鑒?我看我這一代人能靜下心來琢磨、研究事的不多,這是實話,我們心都比較浮躁,也包括我自己。
在具體的情況之下,哪條路更值得中國去借鑒?請在座的專家做個分享。
第二個問題,工匠精神和創新之間的關係,剛才我們的演講人都談到創新。我每次去日本,我覺得日本思想是教科書方麵的案例,孔老夫子寫到哪兒,他們可以做到那兒,所以在日本看到了儒家思想的偉大,也看到了儒家思想的潛在的問題。在儒家的這種環境下,是不是可以誕生像穀歌、Facebook、特斯拉創新的企業?這兩者之間如何平衡?
第三個問題,就是1999年到了北大光華,2000年第一次給本科生上課,班上有30幾位來自於全國的狀元,進去之後有非常大的震撼。但是我說,如果你們代表了中國最聰明的一批人,你們來光華學習會計、財務、金融這不是人才巨大的浪費嗎?你們這種智慧,應該去研究黑洞、生命科學、航空發動機等等。如果這麽智慧的人都聚集到一起想著賺錢,這對社會的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這可能是另外一種舉國煉鋼的問題,所以大家都賺錢去了。
無論創業或創新,我堅信中國的創新、創業有更好的未來,需要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興趣、愛好、擔當、全球問題的解決去創業和創新。我去到斯坦福、哈佛大學,他們有一批孩子絕對不僅僅是為了去創富而去創新,真的是為了社會解決問題而去創業、創新,所以他們可以心靜如水,握有興趣、責任、擔當,不會看張三掙錢就學張四,看李四掙錢了學李四,會計掙錢了學會計,金融掙錢了學金融。
請6位簡單人做個分享,之後讓觀眾來提問題。
Michael Fübi:第一個問題,就是對中國哪個方式更合適。你剛才講到大家都比較不夠耐心,我覺得大家都非常浮躁,這對於匠人是非常不好。因為匠人要花很多的時間把一個事情做好,非常浮躁的話就是草草從事,做的東西非常糟糕。
我們是負責質監的,做這個事情做了140年了,我們可以看出來急於發財的人,我想他們總是犧牲代價來賺錢。在講到德國的教育體製,公司來出錢讓學徒來學三年、接受培訓,這個錢是由公司來付的,因為相信他們學了技能留在公司工作。當然有時候那些學生做了學徒三四年後就走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留下來。如果急於求成、非常浮躁的人,寫完以後就去找另外一家公司,然後一兩年之後可能賺更多的錢,賺稍微多一點的錢,然後又跳槽找另外一家公司,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公司就不願意來投資培養。幾乎所有的德國公司通過這些的方式來投資教育和培養人才,我覺得中國不光是由政府來出錢或者是大學來出錢,公司要在這方麵發揮作用,公司願意這方麵花錢培養自己的人才,當然他們也願意來接受其他公司培養出來的學生。
我覺得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就是讓所有公司有對培養人才的重視程度。
Aldo FUMAGALLI:第二個問題就是是否可以誕生穀歌、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我們跟陳先生討論這個問題,所謂的數字匠人,在過去幾年剛剛出現比較新的東西,亞洲人這方麵做的非常好,是世界第一。比如說微信,我覺得微信是最好的一個通信工具,沒有其他一個應用有這麽完整的功能。為什麽呢?因為騰訊有這樣的一種態度,每年在不斷提高這樣的功能和質量,所以微信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個通訊的工具了。在韓國、泰國、印尼做的最好的不是穀歌,是亞洲的公司,他們比穀歌更好地滿足亞洲消費者的需求,也就是說他們有這樣一種數字匠人的精神,所以我覺得不用管穀歌、特斯拉,我覺得你們有優勢。我覺得中國做的非常出色。
陳文琦:針對第二個問題,剛剛提到了創新跟儒家。我們從曆史來看,儒家在中國幾千年了,可是創新在中國是有長遠曆史的。我們看到世界上麵過去的很多大的方麵,其實是中國開始的,所以可以表示至少從這一點來看儒家絕對不是一個創新的問題,本身是有這個土壤,我也深深地相信中國文化,我們相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又日新本來是我們相信的。
項院長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還是回過頭來跟價值觀有關。大家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麽?儒家又強調富貴於我如浮雲。同時我們看到的整體的眼光如果夠高,就能夠飛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多,這是有整體創新的精神。
確實歐美的孩子們在教育上麵,實際上所追求的是他們的理想,其實在這方麵假如說可以越來越追求大家的理想,我相信在創新上麵中國絕對不會輸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
單霽翔:剛才日本朋友和台灣朋友都談到了關於傳承和創新的案例,比如日本培養徒弟十年,出師以後一直跟著師傅還在學。比如台灣陳老師談到了中國曆史悠久的創新的曆史,我有一個實踐想跟大家分享。
故宮過去是師承製的傳承,今天這樣的鏈條在體製、機製上以及從政策上是斷掉的,比如老員工在60歲要退休,我們進的員工每年有1萬多人報名,所以百裏挑一挑的都是名牌大學碩士以上的畢業生。過去的工匠、師承製就斷掉了?怎麽辦呢?我們成立了兩個非建製的單位,一個叫故宮研究院,一個叫故宮學院。故宮研究院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機製,把60多歲、70多歲、80多歲以及90多歲的老員工,隻要有願望把一生的經驗留在故宮博物院,給他們設立工作崗位,通過我們文化產品的營銷和社會的捐贈把他們的工作能夠安定下來。
故宮學院就是培訓,使我們培訓機製化、體製化配上師傅師承製的傳承。今天故宮研究院已經發展到15個研究所,比如說像陶瓷、書畫、藏傳佛教、考古等等,我們的故宮學院每年開展25000項培訓,今天故宮學院的院長孫博士也到會了。通過這樣的機製上下打通,使我們在體製機製還沒有得到支持的情況下做實驗性的,把老先生的經驗和年輕人的工作需求通過這樣的鏈條串聯起來。我們實驗已經四年了,效果很好。謝謝!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