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果提出了一種基於超快激光脈衝注入調控的金屬表麵微米-納米雙尺度複合結構雙級調控製備新方法,通過對超快激光加工過程中脈衝注入數量和注入方式的靈巧控製,實現了對微米尺度結構和納米尺度結構的分別有效調控,從而可以同時發揮微米尺度結構的幾何陷光效應和納米尺度結構的等效介質效應,最終達到優異的高效抗反射性能。這是利用超快激光在可控微納米製備方麵取得的最新研究進展。該方法對於銅(Cu)、鈦(Ti)、鎢(W)等多種金屬均有效,可在其表麵分別獲得1.4%,0.29%,2.5%的已知最低金屬表麵反射率,是一種在金屬表麵可控構建微納米複合功能結構的通用方法。
超快激光脈衝(chong) 注入雙級調控金屬表麵微米-納米雙尺度結構新方法。
表麵微納米複合結構在抗反射、自清潔、高效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而表麵微納米結構的可控製備是其中的核心問題。超快激光加工作為(wei) 一種微納米製造方法,已為(wei) 人們(men) 所熟知,並在微米尺度結構的高效靈活可控加工方麵具有突出優(you) 勢,但其所形成的納米結構多為(wei) 微米結構加工過程中誘導而成,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控製。其他納米製造手段,如電子束光刻、化學合成等,雖然可以形成可控的納米結構,但無法有效構建出微納米複合的結構特征。本論文成果,打破了之前超快激光隻能可控加工微米尺度結構的限製,在微米-納米雙尺度結構的雙級分別可控製備方麵邁出紮實一步,為(wei) 表麵微納米複合功能結構的有效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雙級調控金屬表麵微納米結構及優(you) 異抗反性能。
獲得最黑人工金屬表麵。
該論文通訊作者為(wei) 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第一作者為(wei) 材料學院博士後範培迅。該成果是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組和精儀(yi) 係金國藩院士、白本鋒副教授組通力合作的成果,發揮了材料與(yu) 光學兩(liang) 個(ge) 學科的優(you) 勢。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以及麵上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