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創新中心” 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暨揭牌儀式,在深圳市坪山區委區政府大樓成功舉辦。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自民,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副主任謝建民,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工業(ye) 總會(hui) 執行主席、深圳市3D打印產(chan) 業(ye) 創新和標準聯盟主席王肇文,坪山區區委書(shu) 記呂玉印,區委副書(shu) 記、區政府區長陶永欣,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韓立清,副區長陳華平,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若洪,執行董事姚彩虹,上海交通大學王成燾教授,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教務長黃文華教授,以及相關(guan) 企業(ye) 、院校等一同見證“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掛牌成立。

儀(yi) 式由坪山區委副書(shu) 記、區政府區長陶永欣主持

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若洪先生介紹“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
“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被列入深圳市“十大行動計劃”之“十大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由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建立,聯合大學、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打造“政-產(chan) -學-研-用-資”一體(ti) 化的3D打印研究創新平台,貫穿自產(chan) 品設計、3D打印設備、材料研發到3D打印應用服務的全產(chan) 業(ye) 鏈,推動3D打印產(chan) 業(ye) 規範、快速、健康發展,對形成具有深圳區域特色的3D打印創新基地具有重大意義(yi) 。

黃文華教授代表鍾世鎮院士致辭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副主任謝建民致辭

坪山區區委書(shu) 記呂玉印致辭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自民講話
陳華平副區長代表坪山區政府與(yu) 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與(yu) 會(hui) 領導嘉賓為(wei) 深圳市3D 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揭牌
“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立足深圳,服務全國,放眼全球,以市場驅動為(wei) 導向,建成以3D打印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知識產(chan) 權交易、產(chan) 業(ye) 孵化的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中心。
【相關(guan) 鏈接】
深圳十大行動計劃
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的進程中,深圳正依托“十大行動計劃”,啟動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布局。
於(yu) 《2017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集中亮相的“十大行動計劃”以創新變革為(wei) 主特征,被視為(wei) 推動深圳創新生態再優(you) 化、創新能力再突破、創新經濟再升級,強化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地位的重要抓手。
“十大行動計劃”具體(ti) 包括:
一是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力爭(zheng) 在信息科學與(yu) 安全、生命科學與(yu) 健康等領域建設國家實驗室,加快推進未來網絡實驗設施建設和深圳超算中心擴容,規劃建設國家基因庫二期、生物醫學大數據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二是設立十大基礎研究機構。重點在數學、醫學、腦科學、新材料、數字生命、數字貨幣、量子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清潔能源等領域謀劃建設十個(ge) 基礎研究機構,開展前沿科學探索、關(guan) 鍵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養(yang) 等,強化創新的基礎支撐。今年啟動四個(ge) 研究機構建設。
三是組建十大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發揮諾貝爾獎科學家的引領帶動作用,在化學、醫學、光電等領域,規劃建設十個(ge) 由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銜的實驗室,力爭(zheng) 今年新建兩(liang) 個(ge) 以上。新增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ye) 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ti) 100家以上。
四是實施十大重大科技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集中資源加大研發、產(chan) 業(ye) 化、應用等全鏈條支持力度,加快在石墨烯、微納米、機器人、5G移動通信、金融科技、VR/AR等十個(ge) 領域,出台專(zhuan) 項支持計劃,搶占前沿技術產(chan) 業(ye) 化先機,增強創新型經濟發展後勁。
五是打造十大海外創新中心。著眼全球加大開放創新布局力度,出台專(zhuan) 項計劃,支持企業(ye) 和機構在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創新資源高度密集地區,規劃建設十個(ge) 海外創新中心,構建國際協同創新平台,集聚全球創新能量。
六是建設十大製造業(ye) 創新中心。落實“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在機器人、3D打印、新型顯示、精準醫療、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規劃建設十個(ge) 創新中心,提升高端製造、精密製造、智能製造能力水平。今年啟動三個(ge) 創新中心建設。
七是規劃建設十大未來產(chan) 業(ye) 集聚區。堅持科學規劃、前瞻布局、聯動發展,在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等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加快建設十個(ge) 集聚區,培育若幹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八是搭建十大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在創新設計、品牌培育、知識產(chan) 權運營、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打造十個(ge) 重大平台,提升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能級,助推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九是打造十大“雙創”示範基地。加快國際創客中心建設,高水平建設深圳灣創業(ye) 廣場等十大“雙創”示範基地,強化創新、創業(ye) 、創投、創客“四創聯動”,當好“雙創領跑者”。新增眾(zhong) 創空間40家以上、創客服務平台十家以上。
十是推進十大人才工程。實施“院士引進工程”、“創新領軍(jun) 人才集聚工程”、“優(you) 秀大學畢業(ye) 生引進計劃”等,加大力度推進“千人計劃”、“孔雀計劃”、“雙百苗圃計劃”、“高技能人才振興(xing) 計劃”,全年引進院士10名左右,孔雀團隊30個(ge) 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400名以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