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院士姚建銓與(yu) 深大人文學院院長景海峰展開跨領域對話。

昨天,寶安區首屆“院士講壇”揭幕。
核心提示
11月2日,寶安區鳳凰山“院士講壇”揭牌儀(yi) 式暨首期“院士講壇” 舉(ju) 行,作為(wei) 深圳市“人才日”寶安分會(hui) 場活動之一,營造了“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人文氛圍。
昨天的首場活動,寶安區委組織部邀請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與(yu)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景海峰院長進行跨領域對話,探討科學與(yu) 人文的辯證關(guan) 係,為(wei) 如何培養(yang) 高端複合型創新人才提供思路。
這場跨領域對話,主要包括5個(ge) 方麵內(nei) 容,即從(cong) “斯諾問題”談科學與(yu) 人文是否對立,從(cong) “天人合一”談人文對科技的影響,從(cong) “阿爾法狗”談科技對人文的影響,從(cong) “文化自信與(yu) 科技創新”談科技與(yu) 人文的相互作用,從(cong) 深圳市與(yu) 寶安區人才引進培養(yang) 政策談科學與(yu) 人文的均衡發展等。
寶安區委書(shu) 記、區長姚任表示,“院士講壇”是寶安打造“院士寶安”的重要基礎,開辟“院士講壇”,一方麵是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提供一個(ge) 展示深邃思想和先進成果的舞台,另一方麵也是要拉近學術研究與(yu) 普通民眾(zhong) 的距離,推進文化的交流和傳(chuan) 播,共同提升寶安的文化水平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未來,隨著“院士寶安”建設向縱深推進,寶安將大力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全力以赴把“院士講壇”打造成專(zhuan) 家、學者集聚的文化高地,成為(wei) 一個(ge) 有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姚任在活動現場發出了誠摯的邀請,希望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學者來到“院士講壇”,把最新的理論知識、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寶安市民,不斷提升民眾(zhong) 的知識寬度、思維深度和視野廣度。
寶安把最好的環境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才
位於(yu) 寶安中部鳳凰山林木枝繁葉茂、生機勃勃,一直以來是寶安的自然覽勝好去處和人文高地。今年,寶安以鳳凰山森林公園生態資源為(wei) 基礎,布局86萬(wan) 平方米林區,將計劃通過對如意湖景區、人才林、人才綠道、寶安人才榜等功能景觀的打造,為(wei) 寶安各類人才營造親(qin) 切、自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昨日同樣在鳳凰山開啟的“院士講壇”,也同樣表達了寶安渴望人才、尊重人才之情,體(ti) 現寶安良好的引才、愛才、留才環境。
近年來,寶安區在人才引進工作上的新舉(ju) 措、新思路層出不窮,且力度不斷加大。寶安也踐行了承諾:最好的環境,最好的資源給人才來使用,表達了寶安區傾(qing) 心植下鳳凰樹,誠心引得鳳凰來的情懷。
近年來,寶安區將人才戰略作為(wei) 寶安發展的優(you) 先戰略,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和緊缺專(zhuan) 業(ye) 人才;以聚集高端人才為(wei) 抓手,打造出多個(ge) 有影響力的人才工作精品項目,如“院士寶安”、緊缺人才引進“1000工程”及係列精品人才專(zhuan) 題活動等。目前,寶安共有區高層次人才1707名,合作院士、諾獎得主共14名,博士人才約700名,技能人才達100萬(wan) 以上。與(yu) 此同時,寶安積極與(yu) 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比如與(yu) 南方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3年內(nei) 將引入5名全職院士和10名“千人計劃”專(zhuan) 家。
近兩(liang) 年,寶安組織了300多家五類百強企業(ye) 參與(yu)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hui) ,招攬人才7000多人,並與(yu) 多國人才組織達成海外引智合作協議。借大會(hui) 之機,寶安連續舉(ju) 辦兩(liang) 屆“百名海外博士寶安行”活動,促成多名海外博士落戶寶安。坐落在石岩湖畔的中國深圳石岩湖國際院士村、正在建設中的寶安人才園,都是寶安為(wei) 創建讓人才滿意的工作生活環境所作的努力。
院士講壇實現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零距離接觸
寶安區希望,借助“院士講壇”可以實現科學與(yu) 產(chan) 業(ye) 的對接。寶安近年來已經形成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先導、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為(wei) 龍頭、裝備製造業(ye) 和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逐步建立,產(chan) 業(ye) 園區也逐步向特色型、主題型園區、院士經濟等高端形態演進。
隨著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省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深圳市建設國際科技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寶安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更急需該領域精尖人才的加盟。
昨日邀請的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就是激光領域專(zhuan) 家,他與(yu) 寶安的不少企業(ye) 都有深入合作。姚建銓院士就曾與(yu) 領亞(ya) 集團簽約,成立院士創新工作室,開展光電及產(chan) 業(ye) 技術轉移中心的研究工作。此外,石岩湖院士村還聘請姚院士為(wei) 入村科學家,其將極大提升寶安區企業(ye) 核心技術研發水平,在推動政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方麵形成突破,打造新的發展能級。
寶安區期望,借助占位高端的“院士講壇”,將幫助寶安實現高新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零距離接觸,讓“院士講壇”成為(wei) 寶安產(chan) 業(ye) 發展的發動機加速器。
院士講壇將啟發民智傳(chuan) 承寶安崇學重思傳(chuan) 統
“科學和文化是車之兩(liang) 輪鳥之雙翼。”寶安區希望,“院士講壇”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啟發民智的平台,希望借院士講壇這個(ge) 平台吸引更多科學大家文化大師上台,表達展示自己觀點,共同探討和傳(chuan) 承寶安崇學重思的文化傳(chuan) 統。
“院士講壇”建成後,將充分使用好與(yu) 寶安合作的院士、專(zhuan) 家、學者的智力資源,通過每季度至少一次舉(ju) 辦講座、論壇、對話等形式,在院士科學家、專(zhuan) 家學者與(yu) 社會(hui) 公眾(zhong) 之間搭建溝通交流平台,使寶安引進或合作的院士專(zhuan) 家都能有機會(hui) 通過此平台進行智慧碰撞和知識分享,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和科學文化理念傳(chuan) 播給寶安的市民朋友。
與(yu) 此同時,“院士講壇”還與(yu) 深圳都市頻道合作,製作電視欄目等進行更大範圍的傳(chuan) 播,下一步還將製作開發書(shu) 籍、音像製品等係列產(chan) 品,讓沒有機會(hui) 親(qin) 臨(lin) 現場的市民朋友也能聆聽“院士講壇”帶來的科學與(yu) 人文的聲音,最大限度地發揮“院士講壇”的科普和教育效益。
對話嘉賓簡介
姚建銓:
著名激光與(yu) 非線性光學專(zhuan) 家,中科院院士,石岩湖國際院士村入村院士。現任中國光學學會(hui) 理事、中國光學學會(hui) 激光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hui) 物聯網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從(cong) 事激光與(yu) 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技術研究,所發明的雙軸晶體(ti) 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確計算理論及方法,被國際學術界稱為(wei) “姚技術”、“姚方法”。代表專(zhuan) 著《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及激光調諧技術》。成功研製了高效固體(ti) 激光器、可調諧激光器、高效倍頻係列激光器等,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景海峰: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哲學係教授,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廣東(dong) 儒學會(hui) 副會(hui) 長等。主要從(cong) 事中國哲學史和儒學的研究。著有《熊十力》、《梁漱溟評傳(chuan) 》、《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新儒學與(yu) 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等,編有《當代新儒家》、《儒家思想與(yu) 現代化》、《百年中國哲學經典》、《理一分殊》、《積薪集》、《傳(chuan) 薪集》、《拾薪集》、《文明對話》、《全球化時代的儒家倫(lun) 理》等。
嘉賓觀點萃要
姚建銓: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日新月異,這些變化正在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生產(chan) 方式、思想觀念。但無論是高級計算機還是智能機器,都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從(cong) 總體(ti) 來說,某些智能機器也隻是針對人類某一特性有所展現,並不會(hui) 全麵超過人類。科技和人文要進行交流融合,這些問題都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men) 現代人類所麵臨(lin) 的難題;雨果說:“人類到目前為(wei) 止所認識的人的本質和認識到的自然界的現象,跟你將要認識到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人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是無限的,科學的發展與(yu) 人類的認識存在著矛盾衝(chong) 突,如何解決(jue) 這些問題,正是今天對話的目的所在。
景海峰:
科學和人文成為(wei) 人們(men) 的熱門話題也是近百年以來的事情。科學的發展與(yu) 人文思考的矛盾自古就有,這就是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尋求古人的智慧,來討論如何處理科學發展與(yu) 人文思考之間的矛盾;這種科學和人文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不隻是科學家和人文學者需要考慮的,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科學成果和人類文明的統一性,正是我們(men) 現在應該反思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