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在過去十年裏經曆了市場發展和演變的一家印度激光製造企業(ye) ,筆者認為(wei) ,激光器的需求在這個(ge) 國家即將迎來飛速的發展。這一增長將受到更為(wei) 經濟型的光纖激光切割機、對技術持續提升的需求,二手機械的使用告終以及其他激光應用等因素的推動。
價(jia) 格適中的設備
位於(yu) 印度新德裏的Vibrotech 公司是一家小型空氣處理設備製造商,Girdhar Sharma 是該公司的老板。該公司1-2mm 的鈑金的製造要求主要包括切割和折彎——其中大多數切割工作被外包給位於(yu) 其工廠附近的加工車間做,而折彎和表麵處理工作則在他自己的工廠完成。
當這家加工車間的店主決(jue) 定將工廠轉移到距離幾英裏遠的新地點時,公司老板Girdhar Sharma 則開始經曆了一場噩夢般的經曆,因為(wei) 最近的加工車間至少也有4.5 英裏遠。然而,他最近決(jue) 定自行購買(mai) 一台激光切割機(圖1),而不是尋找其它的加工車間。
過去幾年來,該公司的銷售和服務工程師們(men) 也開始經曆更多類似的情況。在典型的製造VS 購買(mai) 困境中,“製造”顯然占上風。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這種反向整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說得通呢?答案是:因為(wei) 需求顯著增加,而機器的價(jia) 格也更為(wei) 合理。
盡管作為(wei) 以服務為(wei) 基礎的增長模式的典型代表,印度的進口貨物貿易逆差是其出口服務貿易順差的四倍。這導致了格局的轉移,促使製造業(ye) 的增長已然成為(wei) 印度政府關(guan) 注的首要任務。因而,為(wei) 此設定的一係列極具吸引力的計劃,如大肆宣傳(chuan) 的“印度製造”等倡議活動的發起,都是為(wei) 了激發該國的製造行業(ye) ,從(cong) 而也使印度製造業(ye) 去年增長了9.3%。
此外,激光器也變得更加實惠,因為(wei) 當前機器的價(jia) 格隻是幾年前的25%。新政府計劃還提供投資補貼以及利息補貼和保險等。Sharma 希望在一年內(nei) 能收回投資,這就是去年印度激光製造企業(ye) Laser Technologies 出售了超過50 台經濟型光纖激光切割機的原因所在。
將激光效率視為(wei) 優(you) 先考慮點
另一方麵,位於(yu) 孟買(mai) 的Powerbeam Technology 公司擁有印度首台、同時也是切割速度最快的激光切割機 ——這是一台功率為(wei) 6kW,加速度達到6G 的激光係統,設備由波蘭(lan) 激光製造商Eagle(圖2)提供。Powerbeam Technology 公司的老板Jayesh Ramani 主要關(guan) 注的是效率而不是資本。Ramani 擁有七台不同的激光切割機,是西門子、L&T 以及Godrej 的OEM 廠商,這些公司對他的加工車間有著空前的需求。
Ramani 解釋道:“擁有一台非常高效的機器比幾台並行運行的機器的利潤要豐(feng) 厚得多;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擔心生產(chan) ,這些機器使我的工廠變得更加未來化。它們(men) 不僅(jin) 可以減少維護費用,還可以節省大量的空間。”這是一個(ge) 中肯的評價(jia) ,因為(wei) 孟買(mai) 仍然是世界上成本最高的房地產(chan) 市場之一。然而,最重要的觀察與(yu) 質量息息相關(guan) ,要真正了解究竟哪款機器是迎合市場需求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印度建立製造工廠,質量規範將變得越來越嚴(yan) 格,而更多的OEM 廠商也將會(hui) 認同Ramani 提出的關(guan) 於(yu) 擁有尖端生產(chan) 技術的觀點。
汽車行業(ye) 非常重視質量,並且恰好是激光加工產(chan) 品最大的消費行業(ye) 之一,該行業(ye) 目前正處於(yu) 高速增長期——印度預計在2017年會(hui) 成為(wei) 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像起亞(ya) 和川崎等企業(ye) 已經宣布計劃在印度設廠; 而鈴木、本田、豐(feng) 田等大型汽車廠商正在擴大他們(men) 的生產(chan) 能力。
重新考慮二手機器
在二十一世紀,印度市場充斥著二手型的CO2 激光切割機。操作和運行這些維護成本高昂的二手設備的工廠現在麵臨(lin) 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因為(wei) 所有這些機器已經過時,亟需更換。
雖然無法知道印度當前二手激光設備的確切數量,但數據表明,這些機器的更換將在未來一年內(nei) 占據總銷售額的25%左右。
其它激光應用
印度市場正在慢慢回暖,繼而帶來了對諸如焊接、淬火和熔覆等其他激光應用的需求;而如自動化、速度和精度等方麵的進步使得包裝行業(ye) 對激光器的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激光器已經成為(wei) 靈活和創新包裝的首選解決(jue) 方案,但隨著更多進展的到來,該技術也很有可能會(hui) 替代模具的應用。相比傳(chuan) 統的硬編碼機器,激光器提供了更大的包裝靈活性。隨著包裝行業(ye) 對創新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激光器顯然已成為(wei) 炙手可熱的加工工具。由於(yu) 包裝行業(ye) 的要求非常多樣化和獨特,因此Laser Technologies 公司設立了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團隊,僅(jin) 根據定製化需求接受包裝工程項目。
展望未來
本文討論的當前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應當還會(hui) 繼續保持,並會(hui) 引發如下趨勢:
● 對專(zhuan) 有人才的需求。印度的激光工程師幾乎完全都是經過實地培訓,但卻幾乎沒有專(zhuan) 業(ye) 方麵的培訓。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更先進的機器)進入印度市場,人力可能成為(wei) 一個(ge) 瓶頸問題。
● 買(mai) 家市場。大量製造商的湧入將使印度成為(wei) 一個(ge) 買(mai) 家會(hui) 獲得更多談判權力的市場。
● 製造和裝配單位。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將在印度建立工廠和裝配單位,以迎合日益擴大的印度和南亞(ya) 市場的需求。
● 研究與(yu) 開發。在過去一年中,Laser Technologies 公司已經從(cong) 教育機構獲得了許多關(guan) 於(yu) 激光設備的詢價(jia) 。這也將促進對激光器投入更多的研發工作。
除上述問題之外,激光安全仍然是一個(ge) 大問題,需要開展大量的教育工作。
編者注:美國Industrial Laser Solutions 刊物的印度編輯顧問Anant Deshpande 對印度工業(ye) 激光市場提供了以下附加的評論。
隨著光纖激光切割機的價(jia) 格日益呈現下降的趨勢,以前專(zhuan) 注於(yu) 加工車間的市場現在涵蓋了在機構內(nei) 部使用這類機器製造產(chan) 品的企業(ye) 。由於(yu) 早期機器的成本過高,需要訓練有素的人力,所以許多企業(ye) 都將工作外包給專(zhuan) 門的加工車間。然而,隨著激光設備價(jia) 格的下降(現在1kW 激光器成本在5 萬(wan) 美元以下),這些公司如今都自行擁有了這些激光設備和係統。隨著該類機器成本的下降,這一趨勢增長迅速;同時也促進了鈑金激光切割設備的需求增長。
印度的激光市場主要是由汽車行業(ye) 驅動的,同時也是帶動金屬板材切割加工車間不斷增長的原因。這些加工車間主要位於(yu) 浦那、班加羅爾、欽奈、曼薩爾(德裏附近)和艾哈邁達巴德等汽車中心區域,共占金屬切割激光加工車間市場80% 以上份額。雖然機床行業(ye) 的足跡遍布印度,但在旁遮普邦、昌迪加爾、魯迪納和哥印拜陀等地區更為(wei) 強烈,而用於(yu) 加工金剛石的激光器主要集中在蘇拉特,該地區已經累計使用了超過10,000 到12,000 台的激光器。
位於(yu) 艾哈邁達巴德的激光企業(ye) Sahajanand 開啟了印度的光纖激光切割市場。他們(men) 是該國第一家製造光纖激光切割係統的公司,擁有光纖激光係統的設計專(zhuan) 利。還有其他公司,如Scantech(孟買(mai) )、Suresh Ind(浦那)、Proteck(欽奈)、A Innovative(艾哈邁達巴德)、Mehta CAD CAM(艾哈邁達巴德)以及Lastronix(艾哈邁達巴德)等都在從(cong) 事鈑金激光切割機的製造。還有其他一些經銷商公司,如Angle CAD CAM (德裏)、Laser Technologies(孟買(mai) )以及Sigma Mechatronix 等主要專(zhuan) 注於(yu) 這些激光設備的銷售工作。
在印度設有辦事處的國際激光企業(ye) 已經在該國出售了其完整的激光係統,主要包括通快(TRUMPF)、天田(Amada)、百超(Bystronic)、LVD、Prima Power Laserdyne、大族激光(Han's Laser)、金運激光(Golden Laser)等。他們(men) 一直都是統領金屬切割市場的核心企業(ye) 。
隨著該市場的增長,對激光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然而,由於(yu) 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源,成為(wei) 了本地製造商和經銷商無法實現拓展的原因。
其他激光應用如熔覆、焊接和淬火等都在不斷增長,但它們(men) 的增長速度不如切割和打標那麽(me) 快。然而,隨著激光器的成本下降,對這些應用的需求不斷增長,再結合“印度製造”運動的啟動,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進行本地化的係統和解決(jue) 方案的開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