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成立四年以來,三年的時間我們(men) 都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但技術研發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止,直到突破了技術瓶頸,我們(men) 才迎來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王曉彪是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CEO,作為(wei)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孵化的硬科技企業(ye) ,該公司研究的項目主要是對關(guan) 鍵機械零部件和設備進行激光修複和表麵改性。經過四年的發展,必盛激光已經成為(wei) 激光修複領域的領跑者。
不斷嚐試勇於(yu) 挑戰 讓他走上創業(ye) 路
1994年從(cong) 南京理工大學畢業(ye) 後,一直從(cong) 事光學研究的王曉彪回到了家鄉(xiang) 四川,直接進入了綿陽的一家研究所工作。2000年前後,美國全球最大的光纖通訊生產(chan) 廠商捷迪訊光電在深圳建立了研發中心,並開始在中國挖掘研發人才,看到了招聘信息,王曉彪的內(nei) 心開始不安分起來。“人生總要不斷地去挑戰、去嚐試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me) 。”最終王曉彪選擇聽從(cong) 內(nei) 心,提交了應聘資料並到美國進行了麵試。憑借在技術上多年的積累和過硬的技術能力,最終他成功轉戰深圳,這也為(wei) 他日後走上創業(ye) 的道路埋下了種子。
之後的7年時間裏,王曉彪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並帶領團隊先後完成了多個(ge) 重要產(chan) 品的研製開發,其中一項全膠工藝的開發及生產(chan) 技術,已成為(wei) 光通訊行業(ye) 的標準工藝。雖然在行業(ye) 中已是佼佼者,但王曉彪並未止步於(yu) 此,在光學領域摸爬滾打多年,他敏銳地覺察到激光器設備的巨大市場需求——用激光可以代替電鍍來進行設備修複。說起他的創業(ye) 之路,還要從(cong) 他的團隊研發設計的國內(nei) 第一台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說起。王曉彪說,當他們(men) 設計的國內(nei) 第一台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成型後,在推廣設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ge) 嚴(yan) 峻的問題:“我們(men) 生產(chan) 出來的設備自認為(wei) 是很牛的,但是在市場推廣中發現,買(mai) 賬的企業(ye) 卻寥寥無幾。”經過了市場調研後,他發現除設備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外,加工工藝與(yu) 技術服務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這讓他看到了商機,也萌發了自己到市場裏去闖一番的念頭。
搭乘改革“順風車”
三年時間突破技術瓶頸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在光學領域的研發能力是遙遙領先的,而作為(wei) 研究所,他們(men) 的改革魄力我們(men) 也有所了解。”王曉彪說,經過慎重的考慮,他決(jue) 定搭乘西安光機所產(chan) 業(ye) 化改革的“順風車”,開始自己創業(ye) 的道路。2013年年底,他帶著自己研發團隊的7名成員,成立了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創業(ye) 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過程是非常痛苦的。”王曉彪笑著告訴記者,成立公司很簡單,但要發展可以說是困難重重。雖然擁有技術一流的激光設備,但在銷售過程中王曉彪發現,客戶沒有專(zhuan) 業(ye) 知識,買(mai) 了設備不會(hui) 應用是一個(ge) 問題,而且由於(yu) 使用激光器的生產(chan) 成本一直較高,客戶仍寧願選擇便宜的電鍍方式,導致第一年公司銷售額幾乎為(wei) 零。“窮則思變,銷售額帶來的壓力要求我們(men) 要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經營策略,從(cong) 單一售賣設備,轉型到提供配套技術服務、降低工藝成本,滿足客戶的需求。”
為(wei) 了能夠突破工藝成本的技術瓶頸,王曉彪帶領團隊用了三年的時間,在實驗室反複進行測試、調整設備耗材的配方……憑著一股韌勁兒(er) ,最終企業(ye) 跨越了技術難關(guan) 。如今,該公司已擁有核心專(zhuan) 利技術20餘(yu) 項,成為(wei) 國內(nei) 激光表麵處理設備成套技術工藝研發領域的領跑者,掌握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頂尖硬科技企業(ye) 。
“高精尖”技術破解行業(ye) 難題
企業(ye) 進入發展快車道
在采訪中,王曉彪說得最多的就是“客戶的需求”,他表示再“高精尖”的技術如果無法和市場對接,那就是一紙空談。“我們(men) 的設備和技術主要是用來對一些大型設備進行修複。”王曉彪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大批的高精尖設備引入我國,許多重大工程裝備造價(jia) 昂貴,一旦出現損壞,導致生產(chan) 線中斷,會(hui) 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傳(chuan) 統的修複手段就是先焊接修複,然後通過電鍍的手段進行表麵強化處理。然而,電鍍也因為(wei) 產(chan) 生高汙染而讓人“談之色變”。在電鍍生產(chan) 中,常使用大量化學物質和各種重金屬、能源和水,資源利用率比較低,這就不可避免地會(hui) 產(chan) 生大量不可降解汙染物,對周圍環境危害嚴(yan) 重。此外,電鍍加工過程中使用硫酸等腐蝕性有毒物質,對人體(ti) 健康危害極大。“我們(men) 的核心技術在於(yu) 利用激光熔覆技術代替電鍍硬鉻,不僅(jin) 有效控製了電鍍的汙染問題,還大大節省了生產(chan) 成本,整個(ge) 修複過程不受作業(ye) 環境的影響。”王曉彪解釋說,激光熔覆技術可使液壓立柱等機械裝備的使用壽命延長3倍到5倍。激光淬火替代高頻淬火、中頻淬火,同時利用激光技術進行滲氮表麵處理,用電量僅(jin) 為(wei) 15度/小時,耗能是傳(chuan) 統電鍍技術的近十分之一,還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熱處理中工件變形的難題。目前,必盛激光的技術設備為(wei) 攀鋼集團、陝鼓動力、陝煤集團帶來了生產(chan) 效益的極大提升,並已在西安、攀枝花、延安、運城、高平、長治建立了研發加工中心。
回想起三年前,王曉彪說,那段時間很痛苦,幾次公司麵臨(lin) 著“死亡”的威脅,多虧(kui) 了政府給予資金、人才等方麵的支持,才讓公司有了“續命”的機會(hui) 。王曉彪坦言,作為(wei) 依靠硬科技發展的企業(ye) ,常常都是九死一生,一旦突破技術壁壘,就像迎來了春天一樣。如今,必盛激光的發展前景讓王曉彪很是興(xing) 奮:“今年我們(men) 的收益達到了2000萬(wan) ,明年我們(men) 的目標是6000萬(wan) ,力爭(zheng) 在2019年能夠過億(yi) 。”而說起成功的法寶,王曉彪笑著說,隻有技術的不斷升級和變革,才能帶來生產(chan) 效益的提升,這也是必盛能夠領先同行業(ye) 的重要法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