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滬重大科技專項“矽光”平台將於下半年全線貫通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文匯報2018-01-22 我要評論(0 )   

國內(nei) 首條專(zhuan) 用矽光子中試線將於(yu) 今年6月完成核心設備進場,並於(yu) 今年年底前全線貫通。屆時,它將為(wei) 上海打通矽光產(chan) 業(ye) 鏈,提供工藝探

 國內首條專用矽光子中試線將於今年6月完成核心設備進場,並於今年年底前全線貫通。屆時,它將為上海打通矽光產業鏈,提供工藝探索的試驗田。這是記者從昨天在江蘇省南通市開幕的光電子-新微技術論壇獲得的消息。

遵循“摩爾定律”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正日益受到物理極限瓶頸的製約。整個產業從大約十幾年前,開始了“超越摩爾”的探索。近幾年,隨著通信數據量的增大,通過銅電纜傳輸數據速度慢、能耗大的短板日漸突出,用傳輸快、能耗小的光纖來替代銅纜,成為公認的產業發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係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介紹,當光纖充當起“高鐵”的角色,完成大量數據的遠程傳輸時,就需要大量光電轉換的設備,將電信號轉變為光信號進行長途傳輸,再將傳輸到目的地的光信號轉回電信號,在目的地進行各種處理。於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矽基光子學應運而生,它所要研究的是讓原先隻奔跑電子的矽芯片,也能讓光子在其中工作。
 
這涉及大量科學問題,比如光的調製、頻域的選擇、信號的試錯糾錯、器件壽命等等。其中,“在矽芯片上生長出激光器”難度最大,是矽基光子學“皇冠上的明珠”。
 
“然而,這一旦實現,將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微係統所所長助理、上海新微科技集團秦曦介紹,目前,這一技術尚未真正實現,英特爾、IBM等光通信和半導體企業,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等高校,都在爭分奪秒地進行研發。“因為它可將矽光器件的尺寸比傳統方案縮小100倍,還能實現批量生產,使矽光芯片賣到‘白菜價’。”他說,這一天到來之時,現有光纖企業如果不能順利實現技術升級,就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從國家層麵來看,早在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就布局了前瞻性課題開展基礎研究。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副所長祝寧華介紹,國家在“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均開展了相關課題研究。去年1月,34位院士提出盡快啟動“光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的建議。
 
如今,上海在全國率先邁出了基礎研究與產業並舉,發展矽光產業的一步。去年下半年,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矽光子專用技術平台”啟動。
 
其流片工藝線僅部分開通,就已不斷接到來自國內外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用戶的訂單。
 
項目負責人、微係統所研究員餘明斌介紹,該平台將於今年6月完成核心設備進場,並於年底前完成全線調試。“利用我們的集成工藝技術,在合作夥伴的工藝線上所完成的流片產品,經測試其性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而且周期比國外流片縮短了一半。”有用戶稱讚這條工藝線是“國內矽光產業的及時雨”。
 
餘明斌表示,該專項的最終目的是要扶植起20-30家矽光企業,使上海地區具有從流片平台、光路電路設計、高性能芯片、矽光模塊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覆蓋。
 
有數據顯示,全球2015年的矽光器件市場還隻有400萬美元,預計到2025年則將增長到1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5%,這一市場估算還主要來自用於數據中心的產品更替。而未來,矽光器件還能在高靈敏探測、無人駕駛等諸多涉及國計民生的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
 
餘明斌說,目前國際上的矽光子技術還尚未定型,中國與世界前沿差距不過三四年,隻要基礎研究與產業同時發力,抓住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一改矽芯片產業的“跟跑”狀態,實現“並跑”乃至“領跑”的可能性相當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