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飛秒激光開啟科技新時代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光電匯OESHOW2018-01-25 我要評論(0 )   

萬(wan) 年孕一瞬人類誕生以來,從(cong) 古至今一直與(yu) 時間這一最基本概念聯係在一起。遠古時期,人類就像目前的動物一樣,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

 萬年孕一瞬
 
人類誕生以來,從古至今一直與時間這一最基本概念聯係在一起。遠古時期,人類就像目前的動物一樣,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或遷徙,或入洞,其時間概念是年。
 
人類學會耕種進入農業時代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時間的認識已經到了天的概念。人類開始製造測量時間的儀器已是幾千年前的事情,日晷、沙漏和時鍾的發明已使人類的時間概念精確到時、分。  
 
16世紀開始後,以哥白尼為首掀起的天體運動研究熱潮和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促使人類對其周圍宏觀世界的運動進行科學地定量描述,涉及到的一個最基本物理量就是時間,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牛頓第二定律所給出的那個簡潔、美妙、幾乎無處不用的公式:F=Ma,其中加速度a是以秒為單位的速度增量,而速度又是以秒為單位的物體運動距離,它雙重地含有了時間的概念,宏觀物體運動速度的計時精度到了秒的量級。對於宏觀、低速運動的描述,秒級的時間精度已經可以了。
 
 
以玻爾和愛因斯坦為代表開創的原子物理、光量子物理的科學描述,使人類進入到原子、分子內部的微觀世界,描述這些微觀世界快速運動的時間精度需要毫秒(10^-3 秒)、微秒(10^-6 秒)、納秒(10^-9 秒)、皮秒(10^-12 秒)和飛秒(10^-15秒),與此相應發展起來的電子技術也先後可以產生毫秒、微秒、納秒和皮秒的電脈衝,用以研究物理、化學中電子運動的快速過程。
 
單靠電子技術無法產生飛秒脈衝。20世紀60年代誕生的激光技術為產生皮秒和飛秒光脈衝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手段。利用激光的鎖模技術,先在20世紀70年代實現了皮秒脈衝激光的運轉,繼而又於1981年實現了飛秒脈衝激光的運轉。至此,人類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飛秒時代。
 
飛秒開新篇
 
飛秒激光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1981-1990年,以染料激光為代表的第一代飛秒激光技術,它的誕生為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領域中原子、分子的快速運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探測手段,推進了超快現象這一新的研究領域的發展,從而開辟了飛秒激光技術超快新時代;
 
1991-2005年,以摻鈦藍寶石激光為代表的第二代飛秒激光技術,它用固體增益介質取代了液體染料增益介質,使飛秒激光運轉的穩定性大大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峰值功率,使飛秒激光技術不僅具有超快的時間特性,而且具有超強的功率特性,使飛秒激光不僅在超快現象研究領域得到更多的應用,而且成為諸如激光受控核聚變快速點火、新一代加速器、精密微納加工等大科學工程和前沿技術的重要支撐技術,從而開創了飛秒激光技術應用的新時代;這期間以Yb摻雜的光纖及碟片飛秒激光器也逐漸成熟,並走向工業應用。
 
2005年,以光子晶體光纖激光為代表的第三代飛秒激光技術,它將微納結構引入增益介質,代替原來的塊狀固體或普通光纖,使產生飛秒激光的主要物理機製變得可控、可調、可設計,且集多種功能於一身,使其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平均)、高光束質量、結構簡單、運轉穩定,從而使飛秒激光技術走向一種係統集成化和應用普及化的通用技術的發展道路。
 
魅力無窮盡
 
飛秒激光的3個特點,吸引著眾多科研工作者的爭相研究,魅力無限。
 
一是脈衝寬度極短
 
飛秒激光脈衝的持續時間為10^-15 s,即飛秒(fs),它相當於電子繞原子核半周的時間,以光速為30萬公裏/秒計算,在1 fs的時間內,光僅傳播了0.3 µm,可見飛秒這一單位的時間之微。這樣極端微小的時間在我們所看到的宏觀世界裏是無法找到它的蹤跡的。
 
但是,在由基本粒子所組成的微觀世界裏,其運動狀態的改變常常發生在飛秒這樣極其短暫的時刻,如分子的能量轉移、化學鍵的破裂和形成、原子的橫向馳豫和縱向馳豫,半導體中載流子的激發和複合等等。
 
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在飛秒激光誕生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飛秒激光主要是用來研究物理、化學領域微觀過程超快現象的一個先進技術,從而在物理、化學和生物領域完成了大量的超快過程的研究,發現了大量的新的超快現象,解釋了大量原子、分子微觀運動規律,成為多個基礎學科研究領域中相當引人矚目並獲得累累成果的研究方向。
 
二是脈衝峰值功率極高
 
飛秒激光的峰值功率是指脈衝持續時間內所具有的瞬時功率,即E/τ,E 為飛秒脈衝包絡內所攜帶的能量,τ為飛秒脈衝包絡的極大值一半處所對應的時間寬度。由於τ為極短的10^-15 s量級,即使其攜帶的能量為毫焦耳量級(10^-3 J),其峰值功率也高達10^12 W(TW)以上,它相當於全世界發電總功率之和。目前的飛秒激光放大係統可以輸出高達10^15 W(PW)峰值功率的光脈衝。
 
如此超強峰值功率的飛秒激光脈衝,聚焦之後其焦點區域內所具有的電場強度已經遠遠超過原子核對其價電子的庫倫力。在其作用下,任何固態、液態和氣態的物質都會在瞬間變成等離子體。
 
由此發展起來的超快超強激光物理正在形成強場物理領域一個新的分支,並被應用到激光受控核聚變、同步輻射加速器等大科學工程中。正在興起的飛秒激光微納精細加工技術也正是利用了飛秒激光超高峰值功率這一特點,在晶格熱傳導過程還來不及發生時,飛秒激光已經在微納尺度內完成去除物質或使其改性的物理過程。
 
三是覆蓋頻譜範圍極廣
 
當前由飛秒激光器直接輸出的波長主要集中在0.8~1.5 µm的近紅外波段,但是由它激發而產生的飛秒激光脈衝卻覆蓋了從X射線到太赫茲波這一廣闊領域,利用超強飛秒激光和電子束相互作用的湯姆遜散射效應,可以產生相幹的硬X射線,波長達0.4埃。
 
飛秒強激光與惰性氣體原子的相互作用而引發的高次諧波,可獲得軟X波段的相幹輻射,波長可覆蓋數十納米至幾納米。飛秒激光在晶體中的二倍頻、四倍頻、六倍頻效應可將近紅外的飛秒激光變換至可見、紫外、極紫外和真空紫外,直至150 nm,與高次諧波的軟 X波段相接。利用飛秒激光在晶體中的參量振蕩和參量放大過程,可以在近紅外,甚至中紅外波段實現寬頻譜範圍的調諧。
 
除此之外,利用飛秒激光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輸,可以發生自相位調製,四波混頻,孤子自頻移和超連續等多種非線性效應,這些效應都可以使飛秒激光器輸出的光脈衝從單一波長變換到紫外至紅外波段。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太赫茲波這一在大分子領域極具應用價值的亞毫米波長的輻射,在人類征服了X射線-紫外-可見-紅外-無線電波的漫長時間之後,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借助飛秒激光技術,實現了10 μm ~ 3 mm波段的相幹輻射。
 
潛龍翔九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飛秒激光出現以來,科學家們歡欣鼓舞,他們擁有了最精準的“魯班尺”、最鋒利的“巨闕劍”。利用這把精尺、這把利劍,他們窮極物理、發現未知。幾個與飛秒激光研究成果相關的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是對飛秒激光技術對科學技術貢獻最好的詮釋。
 
經過近三十多年的發展,飛秒激光除了作為科學研究的利器,還在產業應用領域發現了廣闊的天空。飛秒激光的非熱、冷加工屬性開始為人們所鍾愛,適用於一些其他加工方法無法實現的高精度、複雜形狀元器件的加工。對於超硬材料、易碎材料、高熔點材料、易爆材料的加工,更具有其他加工方法所無法企及的優勢。目前,飛秒激光微加工已經在消費電子、生物醫療、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得到廣泛應用並將繼續開疆拓土。
 
目前國內做飛秒激光技術相關產品的公司主要有安揚激光、銦尼鐳斯、武漢華日激光、國神光電科技、物科光電等,國外公司則有Femtolasers(奧地利)、Toptica(美國)等。更多品牌也可在光電匯平台(www.oeshow.cn)查閱。
  
 總之一句話,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飛秒激光技術時代已然開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