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軍(jun) 用衛星在偵(zhen) 察監視、通信中繼、導航預警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日益成為(wei) 空天打擊的“頭號”軍(jun) 事目標。為(wei) 奪取製天權,世界各軍(jun) 事強國在積極發展衛星技術的同時,也在大力研發反衛星武器。日前,俄羅斯軍(jun) 工部門就宣布完成了新型機載激光反衛星武器的研製工作,這意味著俄羅斯在反衛星領域實力的大幅提升。
激光武器可利用光束能量瞬間摧毀或幹擾高速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具備攻擊速度快、殺傷(shang) 效率高、抗幹擾性強、作戰效費比高等突出優(you) 勢,尤其適合作為(wei) 外太空的攻擊性武器。隨著相關(guan) 技術的發展成熟,激光武器勢必成為(wei) 令衛星“膽寒”的“無形殺手”。
從(cong) 天而降的“神秘之光”
說起反衛星武器,人們(men) 早已不陌生。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送入太空後,如何將太空中的衛星打下來,就成為(wei) 美蘇兩(liang) 國博弈的戰略課題。 1959年,美國就進行了首次反衛星技術試驗,蘇聯也在上個(ge) 世紀70年代研製成功衛星殲擊機並裝備部隊。1960年,首台激光器在美國問世,開啟了人們(men) 把激光器用於(yu) 軍(jun) 事用途的序幕。尤其是各類科幻大片中層出不窮的激光武器,更使它儼(yan) 然成為(wei) 未來武器的“標配”。
現有的反衛星武器可謂琳琅滿目,主要包括核導彈反衛星武器、動能反衛星武器、定向能反衛星武器等。其中,激光反衛星武器是定向能反衛星武器中的一種,能通過輻射使衛星敏感元器件失效或直接摧毀衛星,避免了核攻擊等方式帶來的附帶毀傷(shang) ,成為(wei) 各軍(jun) 事強國競相研製的反衛星武器。
早在1965年,蘇聯就開始研製激光武器。1981年,蘇聯的激光武器空中試驗平台“A-60”首飛成功,並於(yu) 1984年首次使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毀了空中的靶標。這期間,蘇聯的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也開始試驗部署,並在與(yu) 美國間諜衛星的博弈中“小試牛刀”。蘇聯還曾在“宇宙”係列衛星飛船和“禮炮”號空間站上成功進行了8次激光武器試驗。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後,蘇聯應對美國彈道導彈的“殺手鐧”武器,就是裝載有二氧化碳激光武器的“極地” 號飛船。雖然這艘飛船最終沒能順利發射升空,但依舊把激光武器的威懾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蘇聯“神秘之光”的刺激下,美國不甘示弱,進一步加快了激光武器的實戰化步伐。1992年,美國陸軍(jun) 先後利用“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和“海石”光束定向器進行了一係列地基反衛星模擬試驗。1997年10月,美國使用地基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照射軍(jun) 用氣象衛星獲得成功。同時,美國陸軍(jun) 還利用地基激光反衛星裝置擊毀了飛行中的火箭彈。
俄羅斯在繼承蘇聯相關(guan) 成果後,持續進行反衛星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被寄予厚望的“A-60”激光反衛星空中試驗平台,於(yu) 2012年再次啟動並持續至今,或將成為(wei) 俄羅斯新型機載激光反衛星武器的“核心成員”。一旦新一代機載激光反衛星武器研製成功,其太空威懾實力不言而喻。
“衛星殺手”是怎樣煉成的
說起激光武器這一“無形殺手”的絕招,主要就是把太空中的衛星“燙傷(shang) ”。現有的激光武器根據作戰用途可分為(wei) 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反衛星激光武器是當之無愧的戰略激光武器。衛星上的精密光電設備、熱控製係統和供電係統都是怕光怕熱的“寶貝疙瘩”,反衛星激光武器發射的激光束輻射強度高,可通過熱效應對衛星產(chan) 生致命創傷(shang) 。甚至,“怒火中燒”的激光還有可能直接燒毀衛星。同時,激光束對衛星也有一定的衝(chong) 擊效應,可使衛星上的零部件損壞或者使衛星偏離軌道。
更為(wei) 重要的是,反衛星激光武器發射的激光束以光速運行,可以瞬間擊中目標,令目標“防不勝防”。除具備“指哪打哪”的功夫外,反衛星激光武器發射的“光彈”質量為(wei) 零,射擊時沒有反作用力,可在飛機、軍(jun) 艦或地麵進行精確瞄準、射擊。相比於(yu) 導彈或衛星碰撞動輒帶來的太空垃圾,反衛星激光武器算是“清潔幹淨”的理想武器,也因此成為(wei) 備受青睞的“衛星殺手”。
目前,各軍(jun) 事大國投入研發的反衛星激光武器主要包括地基、機載和空間三大類。
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可用於(yu) 幹擾、致盲和摧毀近地軌道上的軍(jun) 用衛星。美國就曾利用高功率激光器摧毀運行軌道高度達412公裏的“微型探測器技術集成-3”衛星。2008年,美國陸軍(jun) 部署完成了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係統,可使衛星暫時“失明”或喪(sang) 失通信能力。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具有重量、體(ti) 積不受限製,能量供應易於(yu) 解決(jue) 等諸多優(you) 勢,但由於(yu) 大氣對激光能量的衰減,主要部署在空氣較為(wei) 稀薄的地區。
機載反衛星激光武器就是把激光器安裝在飛機上攻擊衛星。美國機載激光武器和俄羅斯的“A-60”都采用這種方案。曆史上,人類第一次反衛星試驗就是通過飛機發射衛星攔截導彈進行的,充分展現出機載平台機動靈活的優(you) 勢。由於(yu) 飛機飛行高度高,大氣較為(wei) 稀薄,機載反衛星激光武器克服了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的缺點,但自身也存在著重量、體(ti) 積和能量供應受限製等技術難題。美國目前研製的機載反衛星激光武器,能在10-20 秒之內(nei) 摧毀近地軌道衛星。
空間反衛星激光武器就是把激光器植入衛星、航天飛機等航天器中。加上“外掛”的航天器不需要考慮氣流和震動問題,可攻擊中高軌道衛星,將激光武器的作戰效能發揮到了極致。曆史上,美俄都先後出台過空間反衛星激光武器的平台方案,甚至還設想以空間站為(wei) 核心,搭載激光武器後成為(wei) “太空戰鬥站”。
太空博弈的“攻守道”
現代戰爭(zheng) ,衛星可以全天時、全天候獲取戰場信息,是支援戰場作戰行動的重要手段。對衛星的幹擾、破壞與(yu) 摧毀,開打“星球大戰”,或將成為(wei) 空間對抗的重要方式。激光武器能通過高能激光與(yu) 目標相互作用產(chan) 生高熱、電離、衝(chong) 擊和輻射等綜合效應來擊毀衛星,其利用高能量密度光束替代常規子彈這一“新概念” 打法,或將使之成為(wei) 適應21世紀信息化戰爭(zheng) 、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新一代主戰裝備。
因此,曾經是冷戰產(chan) 物的反衛星激光武器如今“東(dong) 山再起”,引發各國關(guan) 注,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都在開展不同類型的激光武器研究。美國在地基、機載和空間等多平台反衛星激光武器的研究方麵仍處於(yu) 領先地位,美國國防部甚至公開宣稱其擁有的激光武器“能摧毀導彈,同樣也能摧毀衛星”。
近年來,美軍(jun) 激光武器研究呈現出發射平台多樣化、打擊目標種類多樣化等諸多新趨勢。有人預言,激光武器這類可通過計算機操控的智能武器,將進一步推動戰場朝無人化方向發展。
麵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太空軍(jun) 事威脅,俄羅斯也不甘落後。根據俄羅斯未來航天發展計劃,俄將大力發展以激光武器為(wei) 代表的反衛星武器。俄注意到,美軍(jun) 目前擁有龐大的在軌衛星數量,對衛星嚴(yan) 重依賴的同時,也增加了空間作戰體(ti) 係的脆弱性,為(wei) 俄羅斯提供了潛在的“可乘之機”。顯然,這場圍繞衛星發展的太空 “攻守”博弈,恐怕也隻是剛剛開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