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範滇元院士:“神光”之父的執著人生

cici 來源:深圳特區報2018-09-26 我要評論(0 )   

 他輾轉17載方圓少年時代追尋的原子夢;他從(cong) 事激光聚變研究40餘(yu) 年,執著的精神與(yu) 鑽研的態度堪比誇父追日,被譽為(wei) 中國的神光之父


 他輾轉17載方圓少年時代追尋的“原子夢”;他從(cong) 事激光聚變研究40餘(yu) 年,執著的精神與(yu) 鑽研的態度堪比“誇父追日”,被譽為(wei) 中國的“神光”之父;他年逾古稀選擇南下深圳,致力於(yu) 幫助深大光電學科建成國際合作實驗室。他,就是fun88官网平台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滇元。

  

  在深圳大學計算機與(yu) 軟件學院大樓內(nei) ,範滇元準時地出現在記者約定的會(hui) 議室。為(wei) 了這次采訪,嚴(yan) 謹的提前做足了充分的準備,不僅(jin) 帶上筆記本電腦,手裏還拿著一疊厚厚的資料。沒有過多的客套與(yu) 寒暄,範滇元開始跟記者說起了他的成長故事……


 


 

  

  ●搗鼓小鬧鍾激起的物理興(xing) 趣

  

  1939年2月,範滇元出生在雲(yun) 南昆明,孩童時期跟隨父母輾轉重慶、成都、桂林、長沙、貴州等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抗戰勝利以後,因為(wei) 爺爺一直留在常熟,範滇元也隨家人回到了家鄉(xiang) 常熟讀小學。1951年以優(you) 異成績考進了當時的常熟縣中。

  

  “雖然那時生活條件很清苦,學校也沒有十分優(you) 越的條件,但這段生活對我的人生影響重大。”範滇元回憶說,讀中學時,他開始對物理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而這一興(xing) 趣最初是因為(wei) 一件小事。

  

  範滇元有一個(ge) 小鬧鍾,每天清晨提醒他起床,有一天這個(ge) 小鬧鍾突然不走了,範滇元搖晃了幾下後發現鬧鍾走了起來,但一會(hui) 兒(er) 又停下了,而且怎麽(me) 搖也不動了。他又怕又急,到了晚上他大膽地把鬧鍾拆開,一看還挺複雜的,捅了幾下還是不走。範滇元更急了,但又不敢告訴母親(qin) ,這可是當時家裏的一件貴重物品。為(wei) 了不讓大人發現,範滇元又把小鬧鍾原樣裝好,接下來幾天的晚上,他繼續打開小鬧鍾鑽研,基本看清了它的結構,但還是不能使鍾動起來。

  

  星期天,範滇元跑到新華書(shu) 店欣喜地找到了一本有關(guan) 鍾表原理的書(shu) ,終於(yu) 弄清了發條的力是通過推動擺輪再傳(chuan) 到齒輪上的。於(yu) 是他想,鬧鍾不走動問題可能是出在擺輪上,回家仔細檢查後,範滇元查出小鬧鍾擺輪的軸略微脫出了軸承,斜卡在軸承的側(ce) 邊,把它重新裝正後小鬧鍾又嘀噠嘀噠地響了起來。

  

  第一次成功的喜悅強烈地激起了範滇元對物理學科的喜愛,尤其讓他感動的是,實際上母親(qin) 早就發現自己在擺弄鬧鍾,但母親(qin) 並沒有責怪和阻止他,也一直沒有當麵和他提起這件事。隻是一次母親(qin) 和親(qin) 戚談話時,範滇元才聽到母親(qin) 早已知道這件事,也正是母親(qin) 這種開明、寬容的教育方式把他引向了熱愛科學、追求科學乃至科學研究之路。

  

  對於(yu) 範滇元來說,1956年是一個(ge) 特殊的年份,我國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在這一年開始,與(yu) 此同時,神州大地還吹響了向“科學進軍(jun) ”的號角,製定了科學發展規劃。那一年,範滇元高中畢業(ye) 。

  

  “當時,國家對科學技術的宣傳(chuan) 介紹非常多,每年還要紀念一位世界文化名人,1956年紀念的名人正好是居裏夫人,她發現鐳放射性的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感染了我,進一步激起了我對物理的興(xing) 趣和向往。”範滇元說。

  

  為(wei) 此,在考大學填報誌願時,他選報了北京大學物理係。“如今回想起來,除了對物理學科學習(xi) 的向往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yu) 隻有北大物理係有原子物理的研究方向。”範滇元告訴記者,當時我國的核電站已經啟動,他懷著對原子物理的美好憧憬,義(yi) 無反顧地報考了考取難度最高的北大物理係。

  

  “第一天到北大報到時,我看到物理係接待新生的歡迎橫幅上是這樣寫(xie) 著:‘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帶頭科學’,讓我們(men) 學物理的學生很受鼓舞,特別自豪,大家認為(wei) 自己真是選對了專(zhuan) 業(ye) 。”範滇元說。然而興(xing) 奮之後卻是失望,入學後他才得知,原子物理有嚴(yan) 格的保密規定,不是什麽(me) 人都能讀的,他隻好選擇了無線電物理專(zhuan) 業(ye) 。

  

  ●多年後才被“追認”的研究生學曆

  

  “在北大求學的日子,正好碰上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定量少,吃不飽,隻能靠玉米糊填肚子,吃個(ge) 饅頭都挺奢侈的,有時饅頭是用掃倉(cang) 庫底掃出來的麵粉做的,含有大量的沙子,我們(men) 吃的時候隻好將饅頭放在開水裏泡,待沙子沉澱在碗底後再吃。”範滇元告訴記者,條件雖然艱苦,但學習(xi) 的勁頭卻很足,回憶自己從(cong) 大學到研究生期間,在北京求學的9年裏,中間隻回了3次家,因為(wei) 寒暑假是學習(xi) 的最好時機。那時候圖書(shu) 館的資源很緊張,平時是要分配座位的,但是寒暑假以及星期天,則先到先得,不少人會(hui) 在寒暑假留校學習(xi) ,早早到圖書(shu) 館排隊等開門。

  

  從(cong) 他們(men) 那一屆開始,北大理科從(cong) 五年製改成了六年製。正是因為(wei) 這個(ge) 改變,到了1962年範滇元畢業(ye) 時,國家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並恢複了研究生製度。範滇元回憶說,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研究生製度在自己大學畢業(ye) 那年恢複了,於(yu) 是他成功考取了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如果是五年製,那就輪不上報考研究生這個(ge) 事情,也就畢業(ye) 分配了;又或者晚個(ge) 兩(liang) 年,也不可能有上研究生的機會(hui) 。”

  

  然而,與(yu) 高等院校的三年製的研究生不同,中科院四年製的研究生再一次改變了範滇元的人生軌跡。“因為(wei) 如果是三年製,1965年可畢業(ye) 。而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研究生被認為(wei) 是修正主義(yi) 的溫床,當然是要取消的。”範滇元說,“66屆”是曆史上一個(ge) 非常著名的詞匯,那屆學生畢業(ye) 論文沒有做,也沒有答辯,更沒法正常畢業(ye) 了,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才被“追認”為(wei) 研究生。

  

  不僅(jin) 僅(jin) 是沒能順利畢業(ye) ,到了1968年,還下發文件,要求“66屆”的畢業(ye) 生包括研究生要到解放軍(jun) 農(nong) 場勞動鍛煉。到解放軍(jun) 農(nong) 場勞動,要耕田種菜,還要自己建房,每天早晨5時起來,鬆土、插秧、施肥,還比賽揀糞,他的手指頭的指甲都差不多磨掉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也是人生的一種曆練,了解到中國最基層的生活,明白了隻要靠自己的雙手就可以創造一切的道理,對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並讓我懂得了做事不要過多計較個(ge) 人的得與(yu) 失。”範滇元說。

  

  ●立誌獻身科學起就不能再過普通人的生活

  

  1965年,研究生學習(xi) 的最後一年,範滇元跟隨導師來到上海光機所,開啟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科研歲月。

  

  然而,他的科研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72年,因為(wei) 政治運動他被隔離審查了一年半,直到1973年,審查結束後,範滇元才回到上海光機所。

  

  “也許是主管領導覺得我在原來的研究室被批判過,就給我更換了部門,來到了光機所從(cong) 事激光核聚變的研究室。”範滇元說,激光核聚變就是用高功率激光引發熱核聚變,產(chan) 生類似於(yu) 氫彈的爆炸反應,從(cong) 而釋放巨大的核能。“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不就是我少年時代追尋的‘原子夢’嗎?曆經17年的周折,最後‘因禍得福’,獲得了圓夢的機會(hui) 。”說起那段經曆,範滇元依然顯得頗為(wei) 激動,大笑起來。

  

  自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投身於(yu) 激光核聚變研究以來,範滇元一直從(cong) 事大型激光裝置的研製和運行工作,從(cong) “神光Ⅰ號”到“神光Ⅲ號”,作為(wei) 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範滇元每天工作十多個(ge) 小時,晚上12時以後睡覺、不常回家,已成為(wei) 他的生活常態。

  

  上世紀80年代,在研製大規模“神光Ⅰ號”激光裝置中,範滇元負責總體(ti) 設計,不分晝夜連續工作在第一線,已記不清有多少個(ge) 夜晚在計算機房度過,累積起來的穿孔紙帶和數據紙足有一麻袋。上世紀90年代,他又參與(yu) 倡議更大規模的“神光Ⅱ號”計劃,完成論證並設計工程技術方案,被列為(wei) 國家重大項目,擔任項目負責人之一,兼總工程師。範滇元回憶,那是一段更為(wei) 艱辛的科研曆程,1997年,按照原訂合同,已接近神光Ⅱ號正式交付使用的期限,幾千萬(wan) 元的研究經費將要用完,但“神光Ⅱ號”還沒有達標。

  

  身為(wei) “神光Ⅱ號”的總設計師,範滇元與(yu) 研製人員一起加班加點是尋常事。深圳大學科學與(yu) 技術學院的徐世祥教授是範滇元上世紀90年代帶的博士生,他親(qin) 身見證了範滇元那段忙碌的歲月。

  

  “我們(men) 平常人說忙,大不了是工作的時間長一點,工作的強度大一點,而範院士的忙碌則是生活中已沒有上下班的區別。即使是到外地參加學術會(hui) 議,發言之後,他會(hui) 繼續留下來全程參與(yu) ,與(yu) 參會(hui) 者交流。”徐世祥告訴記者,讓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跟範滇元到外地參會(hui) ,年輕人總希望趁著出差抽空到參會(hui) 地附近的景區遊覽,範老師直說,景區有什麽(me) 好看的,看看電視介紹片不是一樣的嗎?

  

  徐世祥還說,生活中的範院士總不願意麻煩他人,即使是受邀出席一些學術交流會(hui) ,他也盡可能通過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有一次,在華東(dong) 師範大學工作的徐世祥邀請範滇元到學校做講座,範滇元拒絕了派車接送的建議,徐世祥在校門口盯著一輛輛駛過的出租車都沒有看到範滇元的身影,原來他自行轉乘公交車來到學校。

  

  當時範滇元的女兒(er) 還小,寄放在親(qin) 戚家照顧,妻子長期患病獨居家中,夫妻倆(lia) 隻能靠電話互通信息。1998年5月的一個(ge) 星期四,範滇元原本打算在市內(nei) 開完會(hui) 回家看看,然而當天實驗室出了故障,會(hui) 後便直接趕回單位了。沒想到,中午和晚上他多次往家裏打電話,都無人接聽,他連夜急速返家,打開門,隻見妻子已昏倒在床下。由於(yu) 沒能及時送院,妻子在陷入深度昏迷10天後去世了,年僅(jin) 50歲。

  

  “曾經一度,我也十分內(nei) 疚與(yu) 自責,總是喃喃自語:‘要是早一點把家搬到離妹妹家近一些就好了’‘要是開完會(hui) 能先回家看看,或許還能為(wei) 她爭(zheng) 取一點搶救的時間’。”範滇元表示,王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立誌獻身科學的時候,你就不能過普通人的生活。’對王選的這句話,範滇元極有同感,講出他們(men) 這輩人的清苦、艱辛以及繼續奉獻的決(jue) 心。

  

  一個(ge) “神光Ⅰ”,十年心血,再一個(ge) “神光Ⅱ”又是十年拚搏。原想著“神光Ⅱ”以後,要過“普通人的生活”了,但是下一個(ge) 巨型的“神光Ⅲ”計劃又開始了,其規模比“神光Ⅰ”要大幾十倍,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光學工程,範滇元還是義(yi) 無反顧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顧激光聚變研究的四十年曆程,範滇元坦言,其中交織著挫折與(yu) 順利,失敗與(yu) 成功,沉重與(yu) 歡樂(le) ,印證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年逾古稀南下深圳 幫助深大建國際合作實驗室

  

  2013年,年逾古稀的範滇元來到深圳大學,“實際上,我跟深圳已有比較長時間的接觸與(yu) 了解,一直以來被深圳改革開放的體(ti) 製、創新的理念、蓬勃的生氣所吸引。然而加盟深大能夠實現,還與(yu) 牛憨笨院士的邀請和引導密切相關(guan) 。”

  

  範滇元說,自己與(yu) 牛院士同樣從(cong) 事光電研究,都是中國工程院信息學部的院士,在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組,有比較多的接觸,彼此也熟悉和了解,牛院士在西安光機所做的條紋相機高速攝影,就應用到自己所在上海光機所的激光核聚變項目中。“牛院士來到深大後,我們(men) 仍有許多聯係,正是由於(yu) 牛院士的邀請和引薦,我們(men) 團隊終於(yu) 來到了深圳大學。”

  

  “在我加盟前,深圳大學在光電學科方麵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我們(men) 想在這個(ge) 基礎上再努力一把,使得深大光電學科能夠更上一層樓。”範滇元希望,能把深大的光電學科很好地整合起來,形成拳頭,發揮優(you) 勢,在光電學科領域有更大的影響、更好的地位。作為(wei) 標誌性的目標,就是要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到深大後,範滇元繼續潛心於(yu) 高功率激光及其應用的研究,“高功率激光也通俗地稱之為(wei) ‘強激光’,是激光科技領域中一個(ge) 重要而活躍的分支,在國民經濟、國家安全和科學研究等方麵有重要作用。”

  

  範滇元介紹,高功率激光的一個(ge) 重要應用就是作為(wei) 驅動源用於(yu) 引發熱核聚變,被稱之為(wei) “激光聚變”,通俗地說就是氫彈爆炸。而太陽能源也正是源自聚變反應,千億(yi) 年來在太陽上持續不斷地爆炸著氫彈,從(cong) 而釋放出無窮無盡的能力。“如今,我們(men) 要做的就是用激光來引發核聚變,在實驗室裏可控地引爆‘小氫彈’,為(wei) 在地球上‘人造小太陽’打下基礎。”範滇元說,這個(ge) 設想早在1964年就由我國物理學泰鬥王淦昌獨立提出了,至今已超過半個(ge) 世紀,作為(wei) 高校研究團隊,我們(men) 要著眼於(yu) 未來,著眼於(yu) 下一代技術的發展,以重大需求為(wei) 牽引,著重做好基礎性、前瞻性的科學研究,發展新材料、新技術,走出中國特色國際先進的創新道路。

  

  今年6月,由範滇元負責的二維材料光電科技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在深圳大學正式揭牌,該實驗室麵向國際光電科技前沿,開展協同創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力爭(zheng) 在信息電子、探測傳(chuan) 感、綠色能源、生物醫學等方麵力爭(zheng) 實現若幹重大科學突破,實現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優(you) 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晗是範滇元負責的這個(ge) 實驗室的成員之一,在張晗眼中,範滇元一直是他學習(xi) 的榜樣,工作十分嚴(yan) 謹,他要求學生的實驗必須紮實推進,一步一個(ge) 腳印地做。他的理論功底十分紮實,在指導學生和青年學者實驗時,常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中存在的問題。

  

  “到了這個(ge) 年齡,已不能像過去那樣,在第一線摸爬打滾。”範滇元表示,現在能做的,主要是兩(liang) 件事,一是提供學科發展戰略的谘詢和評估,把握好學科發展的方向。並協助年輕人抓住機遇,爭(zheng) 取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前沿的研究任務。二是培養(yang) 年輕人才,幫助他們(men) 健康成長,脫穎而出。

  

  從(cong) “神光Ⅰ號”到“神光Ⅲ號”,範滇元數十年如一日傾(qing) 注心力,每一個(ge) 工程的工作周期都要十年甚至更長,有時候根本看不到頭。範滇元認為(wei) ,從(cong) 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首先要有宏大的理想信念,以國家的需求為(wei) 出發點,還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更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趕時髦,今天看到哪個(ge) 研究方向火爆、吃香,就轉向哪個(ge) 方向,這樣隻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麵,不可能有所創新。

  

  “現在社會(hui) 各方麵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年輕人若經不起短期利益的誘惑,就會(hui) 產(chan) 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範滇元寄語年輕人,有時候順境反而不如逆境,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才有希望成就事業(ye) 成就人生。

  

  人物名片

  

  範滇元,1939年出生,江蘇常熟人。fun88官网平台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光學工程學會(hui) 常務理事。1962年本科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1966年研究生畢業(ye) 於(yu) 中國科學院。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yu) 電子工程學部院士。

  

  從(cong) 事“神光”係列高功率固體(ti) 激光裝置的研製及應用四十多年,先後研製成功“大型單路”、“星光I”、“神光I”、“神光II”和“神光-Ⅲ”(原型)等大型釹玻璃激光裝置,成功應用於(yu) 激光聚變、X光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等前沿科學研究。近年致力於(yu) 麵向聚變點火的新一代激光的發展戰略和總體(ti) 技術路線創新研究。在高功率激光基礎理論、總體(ti) 係統設計和工程研製等方麵,取得一係列先進成果,為(wei) 我國高功率激光工程技術的開拓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獲陳嘉庚獎、光華工程科技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以及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zhuan) 家、全國863計劃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發表論文報告250餘(yu) 篇。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