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企業新聞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巨頭的成長之路

cici 來源:ofweek2018-10-24 我要評論(0 )   

愛因斯坦於(yu) 1916年在他的論文《關(guan) 於(yu) 輻射的量子理論》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這一理論的提出開啟了一門嶄新的學科,梅曼於(yu) 1960年

愛因斯坦於(yu) 1916年在他的論文《關(guan) 於(yu) 輻射的量子理論》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這一理論的提出開啟了一門嶄新的學科,梅曼於(yu) 1960年將這一理論變成現實,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為(wei) 一個(ge) 全新產(chan) 業(ye) 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然而,今天的主角不是愛因斯坦,也不是梅曼,而是激光行業(ye) 裏的一大巨頭——通快集團。

傳(chuan) 統加工時代 1923——1956

通快集團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那一年,Christian Trumpf 先生與(yu) 兩(liang) 名合作夥(huo) 伴共同收購了位於(yu) 德國斯圖加特的Julius Geiger股份有限公司工廠,公司首個(ge) 標誌性產(chan) 品是為(wei) 滿足牙科和印刷需求的撓性軸。隨著電機驅動技術的發展,撓性軸開始走向工業(ye) 應用領域,Julius Geiger公司也開始生產(chan) 和銷售可用於(yu) 金屬、木材等工業(ye) 材料的撓性軸。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集團創始人Christian Trumpf 先生

此後幾年間,Julius Geiger股份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到1927年已擁有70名員工。為(wei) 適應人員與(yu) 產(chan) 量的增長,公司於(yu) 1933年遷到了斯圖加特郊區Weilimdorf更大的廠房裏。1934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用於(yu) 切割金屬板的電動手提式剪板機(HSP 201)。至此開辟了豐(feng) 富的電動和氣動工具產(chan) 品線。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早期手提式剪板機

1937年,公司完成改組並更名為(wei) “通快& Co. vormals Julius Geiger 股份有限公司”,通快的旗號正式亮相。然而此後不久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幸運的是戰爭(zheng) 期間通快的廠房沒有遭到破壞,電動手剪和撓性軸的產(chan) 線維持了正常生產(chan) 。戰爭(zheng) 結束後的1947年,Christian Trumpf決(jue) 定生產(chan) 台式剪床,這種剪床被命名為(wei) “通快剪床 TAS”。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早期通快的生產(chan) 線

1950年,擁有145名員工的通快公司銷售額首次突破百萬(wan) 馬克,並推出了第一款行程可調節的剪床 TAS 4,這款台式機床推動了公司規模擴大和國際化的進程。同年,Berthold Leibinger和通快公司結緣,在他的教父Christian Trumpf的企業(ye) 接受職業(ye) 培訓,學徒工資為(wei) 每月 65 馬克。1953年,TRUMPF集團首次參加國際性博覽會(hui) ,獲得了海外客戶群,剪床產(chan) 品開始走向全球市場。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早期的剪床

Berthold Leibinger於(yu) 1956年開始在通快撰寫(xie) 實驗性碩士論文,探討了剪床切割過程的改進。1957 年獲得斯圖加特大學的碩士學位證書(shu) 後,Leibinger進入通快公司工作,1958 年進駐當時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chan) 商 Cincinnati Milling Machine 公司(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在研究剪床切割的Berthold Leibinger

數控係統與(yu) 激光應用的起步 1957——1978

1957年,通快公司為(wei) 一種板材的坐標導軸申報了專(zhuan) 利並快速應用到所有機床上,這一裝置就是NC數控係統的雛形。這項技術創新取代了機床操作員對加工板材的手工控製,可以對切口和輪廓實現毫米級別的精密步衝(chong) (先進的衝(chong) 壓工藝)。坐標導軸是機床進給運動數控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

1960年,通快公司被一家專(zhuan) 業(ye) 雜誌評為(wei) “步衝(chong) 機之王”。起初,步衝(chong) 技術很少用作鈑金生產(chan) ,Trumpf敏銳意識到這一工藝在鈑金加工上的優(you) 勢,並將其應用於(yu) 台式機床、電動工具和壓縮空氣驅動的工具。這一動作大大提高了通快集團在鈑金加工行業(ye) 的地位。同年,世界上首台激光器在美國梅曼實驗室問世。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現場向客戶展示步衝(chong) 機

1961年,駐美3年的Berthold Leibinger回到通快總部擔任設計部總監。當時公司擁有325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1100萬(wan) 德國馬克。兩(liang) 年後,通快集團在瑞士楚格市創立了第一家國外分公司,開啟了海外擴張的步伐,並在1969 年在美國法明頓市建立了子公司後,建立了全麵的國際化格局。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集團瑞士分公司

1964年,Haas公司和法蘭(lan) 克福的Battelle研究所共同研究出用於(yu) 製造鍾表發條的激光器。利用這種激光器可以無接觸式注入焊接能量,大大提高部件質量,從(cong) 而使鍾表的機械機構達到更高的精度,這是激光早期在工業(ye) 上的應用。而Carl Haas公司在60年代末就開始從(cong) 事激光器技術業(ye) 務。1971 年Paul Seiler加入之後,Haas公司開始自行研發固體(ti) 激光器。通快集團於(yu) 1991年入股了HAAS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HAAS公司自行研發的固體(ti) 激光器

1967年,通快集團員工增加到440人,銷售額達到2000萬(wan) 德國馬克。同年通快推出第一台帶有導軌數控係統的金屬板加工機TRUMATIC 20。這台機床首次實現了包括更換刀具在內(nei) 的工作流程完全自動化。加工工件時所需的所有信息都存儲(chu) 在穿孔紙帶上。在巴黎舉(ju) 辦的第 11 屆歐洲機床博覽會(hui) (1968年)上,TRUMATIC 20 型機床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巨大轟動。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首台帶有導軌數控係統的金屬板加工機

1972年,通快集團擁有800餘(yu) 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了7300萬(wan) 德國馬克,並登記有百餘(yu) 項專(zhuan) 利,約三分之二的產(chan) 品出口至100多個(ge) 國家。從(cong) 生產(chan) 條件和交通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斯圖加特的Weilimdorf已經不能滿足企業(ye) 發展的需要,因此通快集團將總部搬遷到迪琴根。同年,Berthold Leibinger和Hugo Schwarz收購了Christian Trumpf的股份,成為(wei) 通快集團的唯一持股人。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集團迪琴根總部

1977年,通快集團新任董事長Berthold Leibinger訪美考察後帶回了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台CO2 激光器,揭開了通快發展新階段的序幕。同年,通快在日本橫濱創立了子公司。

激光技術的騰飛 1979——2004

Berthold Leibinger敏銳地意識到激光在工業(ye) 應用上的潛力,於(yu) 是他帶領通快在1979年以美國進口的CO2 激光器為(wei) 光源,率先推出了第一台激光加工設備:功率在500到700瓦之間的衝(chong) 裁激光機床 TRUMATIC 180 LASERPRESS。Berthold Leibinger也因此被認為(wei) 是激光工業(ye) 應用的先驅之一。一年後,公司在芝加哥的國際機床展覽會(hui) 上首度展出TRUMATIC Plasmapress 300等離子體(ti) 切割設備,將衝(chong) 壓、步沖和等離子體(ti) 切割融於(yu) 一體(ti) 。在當時堪稱是通快集團的另一大創舉(ju) 。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第一台衝(chong) 裁激光機床

1985年,通快集團第一款自主研發和製造的CO2 激光器Trumpf TLF1000 問世。該激光器功率超過1 kW,是首台配有緊湊型激光諧振腔的高頻激光器。而HAAS 激光技術部也研發並展出了首款工業(ye) 用激光光纜,其黃色外觀直至今日仍被視為(wei) 業(ye) 內(nei) 標準。同年,公司開始使用全新標誌並沿用至今。那一年公司年銷售額接近3億(yi) 德國馬克,員工人數達1500名。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自主研製的CO2 激光器

自產(chan) 激光設備與(yu) 自產(chan) 激光器的問世,加速了通快在該激光領域創新的腳步。在1987年,通快又推出了配有飛行光學導光係統的平板激光切割機TRUMATIC L 3000。此後的鈑金加工將不再需要不斷移動工件,而是讓而是加工頭從(cong) 板材上方“飛過”。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配有飛行光學導光係統的平板激光切割機

在1989年的漢諾威舉(ju) 辦的歐洲機床博覽會(hui) 上,通快集團展出了首台“折疊式”激光器TRUMATIC 240 LASERPRESS。時至今日,它仍是銷量最多的千瓦級激光器。這一年,通快集團員工總數達到 2400 人,年銷售額達到 5.25 億(yi) 德國馬克。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首台“折疊式”激光器

九十年代初期,通快集團通過先後收購了HüTTINGER(1990)、HAAS 激光股份有限公司(1991)、薩克森機床和特種機床股份有限公司(1992),擴展了固體(ti) 激光器和水流切割機業(ye) 務。此外,通快集團還創辦了通快機床奧地利分公司(1991)、通快新加坡分公司(1991)。在奧地利林茨市的新工廠,通快製造出後來大獲成功的 TrumaBend V 係列折彎機床 V50正式進入折彎領域,並在 1993 年的漢諾威 EMO 博覽會(hui) 上首次向世人展出,而新加坡分公司則發展成為(wei) 亞(ya) 太地區的業(ye) 務中樞。

1999年,第一台試驗性碟片式激光器問世,新技術使半導體(ti) 泵浦式固體(ti) 激光器的性能潛力倍增。同年通快集團進軍(jun) 管材加工領域,豐(feng) 富了金屬加工領域的產(chan) 品線。此外,公司改革為(wei) 控股結構以適應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要求。這一年通快集團在全球擁有 4800 名員工,年銷售額突破 10 億(yi) 歐元。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第一台試驗性碟片式激光器

2000年通快進入中國市場,先後在江蘇太倉(cang) 、廣東(dong) 東(dong) 莞投資了四家生產(chan) 化企業(ye) ,生產(chan) 數控鈑金加工機床。2003年,公司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台激光功率達 4 kW 的碟片式激光器樣機。得益於(yu) 高光束質量,該激光器開辟出全新應用領域,例如掃描焊接。

新管理層與(yu) 工業(ye) 4.0 2005——至今

在執掌公司40多年之後,Berthold Leibinger 教授於(yu) 2005年 11 月 18 日將公司經營權交給了家族的下一代,擔任監事會(hui) 主席一職。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 博士接任董事長,Peter Leibinger 擔任副董事長。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Berthold Leibinger 教授女兒(er) 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 博士接任通快集團董事長

2008年,久經考驗的新一代激光加工機床TruLaser 3030 和 TruLaser 3040問世,將創新技術、高激光功率、全新設計理念和優(you) 化操作集於(yu) 一身。其中TruLaser 3030 配備集成式交換工作台和模塊型自動化裝置選項,“矩陣碼”功能可借助標準化工業(ye) 代碼實現快速且流程安全的零件標識。一年後,通快集團又展示了第一款可用作直接光源的千瓦級高亮度半導體(ti) 工業(ye) 激光器,機床和激光技術研發中心在迪琴根總部落成使用。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位於(yu) 迪琴根總部的機床和激光技術研發中心

2012 年 12 月 31 日,Berthold Leibinger 教授辭去通快集團監事會(hui) 主席職務。監事會(hui) 選舉(ju) 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前任董事長 Jürgen Hambrecht 博士為(wei) 其繼任者。

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ye) 4.0”戰略。在此背景下,通快集團將位於(yu) 德國施蘭(lan) 貝格的固體(ti) 激光器研發基地增設了一個(ge) 新的研發中心,從(cong) 而將這個(ge) 經營場所的建築麵積擴大了 6200 平方米。而由德國總統名義(yi) 設置的、久負盛名的德國未來獎也在這一年頒發給了通快集團、博世公司和耶拿大學的科研人員,以表彰“利用閃光進行生產(chan) —— 工業(ye) 大規模生產(chan) 用超短脈衝(chong) 激光器”這一項目,德國前總統尤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親(qin) 自為(wei) 獲獎團隊頒獎。同年,通快集團獲得了中國的一家機床製造商——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72%的控股權。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德國未來獎獲獎者合影

2014年,為(wei) 了向全球客戶提供靈活的通快產(chan) 品融資,通快創辦了一家自己的銀行。2015 年初,通快銀行開始辦理存款業(ye) 務,為(wei) 德國的員工提供儲(chu) 蓄賬戶和定期存款賬戶,通過網上銀行進行管理。同年,通快收購了德國曆史最悠久的企業(ye) 之一 EHT,擴充了折彎成形機和鍘刀式剪切機的生產(chan) 。

通快於(yu) 2017 年 7 月 1 日組建了新一屆集團董事會(hui) 。董事長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 兼任勞方董事,Peter Leibinger 出任首席技術官 (CTO),而 Mathias Kammüller 則擔任公司的首席數據官 (CDO)。Lars Grünert 繼續擔任首席財務官,負責公司的財務事宜。Heinz——Jürgen Prokop 與(yu) Christian Schmitz 為(wei) 該屆董事會(hui) 新成員,Prokop 先生出任機床事業(ye) 部首席執行官 (CEO MT),Schmitz 先生接任激光技術事業(ye) 部首席執行官 (CEO LT),負責激光技術事宜。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通快集團新一屆董事會(hui) 成員

2018年9月的上海工博會(hui) ,通快集團展示了10001W激光切割機,結合暴風切割技術將使其效率更高、能耗更低。10月16日, Berthold Leibinger教授因長期患病在斯圖加特去世,距離教授88周歲生日隻差40天。此外,在17/18財年,通快集團的銷售額、訂單量及淨利潤均實現顯著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14.6%達到35.7億(yi) 歐元,訂單量同比增長12.5%達到38億(yi) 歐元,淨運營利潤率達14.4%。集團範圍內(nei) 員工人數已超過13500人,其中負責新產(chan) 品開發的員工數為(wei) 2087人。

通快集團:深度解讀激光行業(ye) 巨頭的成長之路

上海工博會(hui) 展出的通快10001W激光器

95年的發展曆程,通快從(cong) 一個(ge) 機械製造小作坊成長為(wei) 激光行業(ye) 的巨頭企業(ye) ,其成長、成功的經驗能帶給國內(nei) 企業(ye) 諸多啟示。通快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小編總結認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1. 幾十年來在機械製造領域積累下的深厚底蘊和極為(wei) 豐(feng) 富的經驗;

2. 對新科技的敏銳判斷並抓住先機入局;

3. 立足市場需求不斷研發新品,引領行業(ye) 走向;

4. 根據行業(ye) 實際情況進行產(chan) 業(ye) 鏈整合,打通上下遊;

5. 家族化經營,不受投資者影響。

通快集團的成就令人矚目,但也並非不可超越。隨著我國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各行業(ye) 加大創新力度,相信在度過轉型的陣痛期後,我國的高科技企業(ye) 將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