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ye) 在2018年最後一個(ge) 月繼續放緩。財新中國製造業(ye) PMI跌破榮枯線,為(wei) 逾一年半來首次,其中新訂單指數30個(ge) 月來首度進入收縮區間,顯示在外需疲軟的同時內(nei) 需也明顯走弱,製造業(ye) 去庫存意願增強,中國經濟2019年將麵臨(lin) 更大的下行壓力。
據路透社報道,財新/Markit周三聯合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12月中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7,為(wei) 2017年5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為(wei) 50.1;上月為(wei) 50.2。
“總體(ti) 而言,12月中國製造業(ye) 內(nei) 需走弱、外需疲軟。”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鍾正生指出,企業(ye) 去庫存意願增強且工業(ye) 品價(jia) 格下降,這可能進一步拖累生產(chan) ;中國經濟看起來麵臨(lin) 更大的下行壓力。
分項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跌破50,為(wei) 2016年6月以來首次,反映製造業(ye) 需求下降;新出口訂單指數12月略有回升,但仍在收縮區間,顯示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外需仍低迷,而內(nei) 需放緩更為(wei) 顯著。
鍾正生指出,產(chan) 出指數微升至50上方,但仍接近三年來最低水平,需求走弱對生產(chan) 的拖累可能會(hui) 逐漸變得更為(wei) 明顯。
庫存方麵,產(chan) 成品庫存指數保持在50上方,環比下降,采購庫存指數則是半年來首次收縮,鍾正生認為(wei) 這顯示企業(ye) 去庫存意願增強,未來可能影響製造業(ye) 生產(chan) 的穩定。
他並指出,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自2016年8月以來首次超過50,意味著製造商的現金流有所改善。這可能得益於(yu) 政府對中小企業(ye) 融資需求的支持政策,以及國務院要求政府部門、大企業(ye) 不得違約拖欠中小企業(ye) 款項。
價(jia) 格方麵,投入和出廠價(jia) 格指數均降至2016年2月以來最低,前者為(wei) 19個(ge) 月來首次跌破50。鍾正生表示,這與(yu) 國內(nei) 商品市場放緩和油價(jia) 下挫相符,PPI(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同比增幅可能會(hui) 加速下行。
中國財新傳(chuan) 媒2015年6月底宣布獲得Markit公司編製的PMI在中國的冠名權,財新中國PMI於(yu) 當年8月起正式發布,更名後PMI統計方法不變。PMI高於(yu) 50表示擴張,低於(yu) 50則表明萎縮。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