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根普通的金屬絲作“墨水”,就能打印出航空、航天、電力、核電、船舶、軍工等領域所需的零部件結構。近日,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研製出國內首台具有實用價值的“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將為各種關鍵零部件的製造與再製造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上海工業門類齊全,再製造資源豐富,希望我們研製的裝備有用武之地。”上海產研院3d打印研發平台主任周偉民研究員說。
再製造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綠色產業,能讓舊的零部件煥然一新,從而節省大量原材料和能源,並減少排放。目前,美國的再製造產值已達500億美元/年,而我國僅為5億美元/年左右。如何在產業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激光熔覆3d打印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興技術,具有節材、節能、成形不受零件複雜程度限製等優勢,近年來受到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科研人員展示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製造的零部件。
據周偉民介紹,傳統的送粉式激光金屬3d打印技術以金屬粉末為原材料,利用高壓氣體噴射到沉積位置,再利用激光照射熔化,最後凝固成形。這種技術在航空、航天、核電等領域得到了一定應用,但存在粉末利用率低、有粉塵汙染等問題。
為此,上海產研院圍繞激光熔覆3d打印技術展開攻關。經過近兩年自主研發,一台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最近問世。它通過一個激光熔覆頭,將一束高功率實心激光轉換為同軸環形激光,並聚焦在工件上;金屬絲從環形激光的正中心同軸送入熔池,進行熔化沉積。這台裝備的最大激光功率達3000瓦,絲材直徑為1.0—1.6毫米,使用316l不鏽鋼時的打印速度是5—30克/分鍾。它已成功打印出一個直徑60毫米、高250毫米的圓環樣件,由600多層堆積而成,表麵粗糙度僅為15微米。經測試評估,這台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科研人員在操作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
上海產研院博士後王涵表示,使用金屬絲代替金屬粉末具有很多優點。金屬絲更便宜,利用率更高,也更容易保存,而且不會對周圍區域產生汙染。以鈦合金為例,金屬絲的價格是300元/公斤,僅為金屬粉末每公斤價格的十分之一;用金屬絲打印材料的利用率可以達到100%,而用金屬粉末普遍不超過30%。這兩個成本,就相差30倍左右。而且鈦合金是戰略級貴金屬材料,其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對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人員在操作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
根據計劃,上海產研院3d打印研發平台將在今年年內,具備關鍵零部件的修複再製造能力;未來兩年內,實現同軸送絲激光3d打印技術在修複再製造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為國內工業製造和再製造產業發展提供利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