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創建30周年,在辭舊迎新之際,為(wei) 致敬推動光穀向前發展的重要人物,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聯合開展“光穀30年創新30人”評選。圍繞“改革、創新、開放”三方麵,由評審顧問團從(cong) 學術界和企業(ye) 界選出具有代表性的30位人物,彰顯他們(men) 在光穀30年發展史中的巨大貢獻,也為(wei) 光穀下一個(ge) 30年的快速發展凝神鼓勁。公司董事長馬新強作為(wei) 中國高校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探路先鋒位列其中。
馬新強董事長事跡簡介
20多年前,他毛遂自薦,力挽狂瀾,“延續”了瀕臨(lin) 倒閉的校辦工廠的創新之火,20年後,在中國崛起“溫度傳(chuan) 感器王國”;他將大學實驗室的“激光技術”推向市場,成為(wei) 高校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探路先鋒。19年來,他帶領曾經寂寂無名的校辦企業(ye) 華麗(li) 轉身為(wei) “國家創新型企業(ye) ,“朋友圈”從(cong) 光穀擴大到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助力國民經濟重點行業(ye) 掀起轉型升級新篇章。他不斷打破體(ti) 製、機製壁壘,匯集全球英才,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從(cong) 半導體(ti) 激光器芯片、激光器到激光裝備、激光智能化解決(jue) 方案將華工科技帶到全球競爭(zheng) 的舞台上。他以產(chan) 業(ye) 報國的實踐兌(dui) 現了“代表國家競爭(zheng) 力,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承諾。
光穀30年
一群人,一家企業(ye)
在泥濘中仰望星空
在激流中奮楫向前
今昔對比
早期廠房
現代化的園區
早期實驗室
代表行業(ye) 前沿的實驗室
早期激光設備
在北美 在南美 在歐洲 在東(dong) 南亞(ya) ,
在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
有多少壯誌逸興(xing) , 有多少鼎力共扛 ,
有多少風雨兼程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guan) 山初度路猶長
致敬光穀30年,
最誠摯的希冀迎接華工科技20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