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接近尾聲,今年的夏天對華工科技來說格外獨特。
7月剛過完自己20歲的生日,又迎來好消息,為(wei) 東(dong) 風本田旗下的新款思域混合動力車打造白車身自動化焊接生產(chan) 線,整線設計節拍可達43S,除了可以進行激光焊之外,還擁有自動上件、點焊、自動打磨、滾邊和在線質量檢測等多種工藝。
羅馬不是一天蓋成的,突破源於(yu) 對技術進無止盡的追求。
汽車白車身
汽車白車身是指已完成焊接,但沒有經過塗裝的車身。白車身相當於(yu) 汽車的鋼鐵骨架,一輛車的安全係數,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骨骼的結實程度。要打造一副既輕量化又安全性強的鋼鐵骨架,激光焊接的工藝優(you) 點與(yu) 白車身焊接的高標準、高要求一拍即合。

從(cong) 0到1,挺進無人之地
新思域項目並不是華工科技與(yu) 東(dong) 風汽車的首次合作。在此之前,公司已經為(wei) 神龍汽車、東(dong) 風本田、東(dong) 風日產(chan) 等品牌提供激光焊接、切割、打孔等多項技術工藝。

時光倒回2007年,由於(yu) 汽車白車身焊接難度大,在接近40年的時間裏,我國激光焊接白車身市場一直被國外巨頭所壟斷。
誕生於(yu) 武漢的華工科技卻有一股不信邪的勁頭,同華中科技大學和神龍汽車組成“鐵三角”,由華工科技製作產(chan) 品,邵新宇書(shu) 記帶領的華科大團隊充當後備科研力量,神龍汽車提供平台,強強聯合同國際巨頭們(men) “叫板”。

第一次打擂台——東(dong) 風標致508的車身焊接首次招標,結果華工科技輸了。不是輸在技術、價(jia) 格、實力,而是不信任,客戶不相信一家國內(nei) 企業(ye) 的技術可以做到應對產(chan) 線大規模不間斷生產(chan) 的高品質保證。
蟄伏兩(liang) 年後,又是東(dong) 風標致508的車身焊接招標。華工科技拿出拚命的勁頭,通宵達旦的完善設計,反複的做實驗、調數據。同時,找到第三方鑒定機構,同競爭(zheng) 對手做對比報告,用數據說話。這次終於(yu) 成功了,不僅(jin) 與(yu) 東(dong) 風汽車建立合作,還成為(wei) 首家進入白車身激光焊接領域的fun88官网平台企業(ye) ,該設備如今已運行10年,是國內(nei) 運行時間最長的白車身激光焊接生產(chan) 線,也通過實力證明穩定性、可靠性和擴展性全麵超越國外同行。
從(cong) 1到N,探索技術新高地
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技術也是一樣的道理。汽車製造企業(ye) 一直在創新升級,車身激光焊接技術自然也不能停滯不前。

2009年 神龍508激光焊接項目脫穎而出打破國外壟斷。
2011年 在江淮短軸距商務車頂蓋激光焊接項目中,實現焊接處長度9米的激光焊縫,刷新了當時的記錄。
2013年 上汽通用別克英朗激光焊接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該產(chan) 線的產(chan) 量在當時國內(nei) 首屈一指。
2014年 因汽車製造企業(ye) 開始采用節能環保又減輕車身重量的鋁合金材質,公司為(wei) 凱迪拉克打造鋁車身激光焊接產(chan) 線,對標國際領先水準。
2015年 華工科技參與(yu) “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憑借過硬的技術,進入對質量要求出名嚴(yan) 苛的日係車企,這是其首次采用激光技術焊接白車身。
2016年 一汽紅旗,江鈴福特,廣汽本田-雅閣產(chan) 線,長安汽車產(chan) 線上全麵覆蓋汽車焊裝線體(ti) ,完成滾邊、塗膠、電阻焊、弧焊等工藝。
2017年 在蔚來新能源汽車上實現全鋁車身頂蓋、側(ce) 圍激光焊。
2018年 走出國門,為(wei) 越南福特汽車以及泰國上汽大通汽車打造激光焊接生產(chan) 線。
2019年 為(wei) 東(dong) 風本田旗下的新款思域混合動力車打造白車身自動化焊接生產(chan) 線投產(chan) 。
參與(yu) 了大眾(zhong) 汽車新疆激光房項目。
十年一夢,再次站上新的起跑線
在不斷的探索中,20歲的華工科技一直堅信用實力說話,10年時間在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領域從(cong) 一個(ge) 默默無聞的新兵到到行業(ye) 領先的大將。

焊接速度從(cong) 一般主機廠70mm/s提升到120mm/s,每一次速率變化的背後是反複的試驗與(yu) 重來的勇氣。
焊接技術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從(cong) 隻能針對一種車型到可以適用多款車型混線生產(chan) ,技術精進的背後蘊藏的是探索的決(jue) 心和對市場的敏銳度。
從(cong) 不被國內(nei) 車企信任,到打入法係、美係、日係等國外車企,甚至走出國門在越南、泰國當地打造汽車生產(chan) 線,到如今滲透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占國內(nei) 汽車白車身焊接業(ye) 務80%的市場份額,市場擴張的背後源自對技術的自信和雄厚的實力。
未來長路漫漫,變的,是持續精進的技術;不變的,是一顆從(cong) 未停下的探索之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