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累計列入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等國家級專項22個;累計獲得省、市級智能工廠18個、省級智能車間262個、省級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19家,數量均位列全省第一,評選了468個市級示範智能車間。
智能製造實踐與創新
1.政策保障助力智能製造快速發展。先後出台了加快建設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加強智能製造生態體係建設等一係列針對性強、覆蓋麵廣、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圍繞培育係統集成商和技術服務商、建立智能製造創新體係、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智能製造生態環境等5個方麵細化扶持政策。各地也紛紛出台了智能製造相關專項扶持政策,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化升級,全市每年支持智能製造的各級財政資金近20億元。
2. 集群培育厚植智能製造發展基礎。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著力打造高端裝備、新型顯示、高端紡織等10個千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高端紡織、納米技術應用集群爭創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爭創國家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範城市,大力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獲批創建首個省級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全力爭創國家級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成立了蘇州市智能製造產業聯盟,會員單位達300家,涵蓋了“產、學、研、金、用”各領域單位。
3.診斷服務拉動企業智能改造提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目標,推動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通過深入推進智能工廠(車間)免費診斷工作,持續實施智能製造“十百千萬”工程和“千企技改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加快企業建立麵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製造模式。2016年以來,先後為650家企業免費提供智能車間(工廠)診斷服務,帶動企業智能化改造投資500多億元,上崗應用工業機器人10000多台,40%診斷參與企業獲得省、市級示範智能車間授牌。
4.自主創新促進智能製造技術攻關。圍繞國產裝備、國產數控係統、國產工業軟件“新三國”的目標,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攻關,參與國家工業強基、重大短板裝備突破工程,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製造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加快重大、成套裝備和軟件的推廣應用,累計完成省級首台(套)重大裝備186項。成立了博眾凡賽斯學院、富納智能製造學院等一批校企智能製造人才培養學院。推動了全市30多家金融機構開展支持智能製造發展的產品和服務。
5.服務支撐強化智能製造輸出能力。建設蘇州市智能製造融合發展中心(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提供覆蓋全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的一站式綜合公共服務平台。大力引進和培育國內外知名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商。獲評“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和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積極推動智能製造供需對接載體建設,降低工業企業采購成本。羅博特科、新美星、澤達興邦等3家企業入選2019年工信部智能製造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明誌科技等19家企業入選江蘇省首批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全市53家係統集成商和29家技術服務商入選市級第一批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商和技術服務商名錄。
6. 工業互聯網、5G應用賦能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創建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9個,國家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已有樹根互聯等6家落戶蘇州,累計星級上雲企業671家。全市已完成3951個5G基站建設和184個應用項目,為5G技術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推廣提供了豐富的場景案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