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e) 互聯網概念從(cong) 2012年被首次提出到2019年被寫(xie) 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7年間,多個(ge) 政府部門陸續出台了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2019年11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了《“5G+工業(ye) 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在強有力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正駛向快車道,在各領域和區域中有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近百家,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之路。研祥智能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yu) 為(wei) 智能製造、工程機械、智能交通、電力、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等30多個(ge) 行業(ye) 提供數據采集、智能控製、工業(ye) 網絡互聯、邊緣計算、工業(ye) 大數據存儲(chu) 和分析技術與(yu) 產(chan) 品,以及工業(ye) 控製過程監控、設備遠程運維、設備健康管理、機器視覺檢測、設備智能化控製等解決(jue) 方案。經過26年的實踐,研祥智能對工業(ye) 互聯網如何與(yu) 先進製造融合、如何通過工業(ye) 互聯網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有了較深刻的認知。
針對中小微企業(ye) 普遍存在的信息化投入不足導致數據缺乏標準、獲得不及時甚至難以獲得,或者雖然有數據但缺乏分析、存在數據孤島等問題,工業(ye) 互聯網可實現生產(chan) 要素的連通,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為(wei) 企業(ye) 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數據化、網絡化手段和工具。研祥智能既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電子製造企業(ye)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實現設備數據及MES、ERP、CRM係統數據打通後,通過混線生產(chan) 模式,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特種計算機個(ge) 性化生產(chan) ,可以對生產(chan) 經營數據做多維度、細粒度的分析,可有的放矢地解決(jue) 問題。企業(ye) 生產(chan) 效率、能源利用率有效提高,運營成本、產(chan) 品研製周期、產(chan) 品不良率顯著降低。通過實施數據驅動,減少了決(jue) 策的盲目性,提高了決(jue) 策的正確性。
傳(chuan) 統模式企業(ye) 在時間、空間和經營模式上存在限製,無法給客戶、供應商提供更加靈活的技術支持服務、運營服務甚至金融服務。有了工業(ye) 互聯網,可以實現與(yu) 客戶、供應商、協作廠商資源的連接,製造和服務就有了融合的可能,可以實現服務化延伸。研祥智能在智能裝備領域做了有益的探索。通過為(wei) 客戶提供設備遠程運維服務,采集設備使用數據及使用環境等信息,提高設備利用率,改進設備設計,提高競爭(zheng) 力。同時,對價(jia) 值比較高的設備,可以采取按使用時間付費或租賃等新型經營模式。研祥工控機采用遠程運維後,售後服務費用降低了46%,服務費收入增加了10倍。
針對傳(chuan) 統企業(ye) 發展缺乏新動能的問題,工業(ye) 互聯網將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資源在產(chan) 業(ye) 鏈、生態鏈上做優(you) 化配置,使企業(ye) 增添新活力、新引擎。工業(ye) 互聯網服務行業(ye) ,催生一批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從(cong) 事輕量化App應用的公司,提供設備互聯、設備監控、訂單管理、生產(chan) 計劃管理、生產(chan) 過程管控等功能,降低了中小微企業(ye) 的信息化門檻,降低中小微企業(ye) 的經營成本,提高效率。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公司主要有兩(liang) 類:第一類由IT技術公司發展而來,第二類由某一個(ge) 專(zhuan) 門領域發展而來。工業(ye) 互聯網的核心在於(yu) 工業(ye) 機理模型、過程控製算法優(you) 化、設備運維智能化等,這些需要一批工業(ye) 互聯網服務企業(ye) 與(yu) 各行業(ye) 各領域專(zhuan) 業(ye) 企業(ye) 合作,根據各行業(ye) 特點,開展專(zhuan) 業(ye) 的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工作。
針對中小微企業(ye) 由於(yu) 科技投入不足,缺乏係統、科學、可持續改進、可預測的質量體(ti) 係的現狀,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提升產(chan) 品質量、提高生產(chan) 效率提供了科學的手段和工具。以研祥智能為(wei) 平板顯示行業(ye) 提供的智能檢測解決(jue) 方案為(wei) 例,該項目利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提供的機理模型、深度學習(xi) 算法,為(wei) 平板顯示行業(ye) 提供了一攬子在線智能檢測解決(jue) 方案,漏檢率大幅度降低,僅(jin) 為(wei) 原來的1/10。
對生產(chan) 設備或者生產(chan) 過程工藝、流程監控不到位,無法科學優(you) 化,是企業(ye) 普遍存在的問題,工業(ye) 互聯在此領域大有可為(wei) 。研祥智能對遼寧營口菱鎂網礦“高溫等離子體(ti) 電弧爐”進行技術改造,通過對人、機、料、法、環的監控,利用爐溫監控、冶煉數據分析等手段,節約耗電15%以上,除塵率提高到98%以上,固體(ti) 廢棄物回收利用達到99%。
工業(ye) 互聯網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IT技術和OT技術深度融合,需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運營商與(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使用企業(ye) 密切合作,把各個(ge) 行業(ye) 的經驗、知識轉化成工業(ye) 機理模型,這就需要各行業(ye) 各領域的專(zhuan) 家進行分析、總結,這方麵的綜合人才尤其缺乏。此外,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廠商大多數隻熟悉自己所在的行業(ye) 或者領域。行業(ye) 的經驗和知識是企業(ye) 的商業(ye) 秘密,要建設跨行業(ye) 、跨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必須與(yu) 相關(guan) 行業(ye) 的科研院所合作,借助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共同解決(jue) 行業(ye) 共性的關(guan) 鍵技術問題。
因此,要提高工業(ye) 互聯網未來在各行業(ye) 各領域的應用成效,我認為(wei) 還要做好以下三個(ge) 方麵的工作:
第一,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投資大、回報時間長,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麵給予扶持,尤其是對有行業(ye) 優(you) 勢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支持,引導產(chan) 業(ye) 基金對工業(ye) 互聯網的投資。
第二,加大工業(ye) 軟件人才培養(yang) 及產(chan) 學研結合力度,開發更多的工業(ye) 機理模型,推動重點行業(ye) 基礎共性技術的模型化、組件化、軟件化與(yu) 開放共享。
第三,發揮產(chan) 業(ye) 聯盟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產(chan) 業(ye) 生態,圍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和應用產(chan) 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應用落地的協同。
工業(ye) 互聯網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不同於(yu) 消費互聯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商業(ye) 模式各有千秋,每個(ge) 工業(ye) 互聯網都在構建自己的生態,我認為(wei) 這是未來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需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廠商共同解決(jue) 。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正在形成,雖然麵臨(lin) 標準化、技術研發應用、安全保障應用等諸多挑戰,但我們(men) 仍應對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