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dong) 師範大學曾和平教授和上海理工大學郝強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了參數為(wei) 1.56μm/ 60nJ/ 100fs/ 10MHz的高穩定性、可靠耐用的超快激光光源。
“2019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
1.56μm波段飛秒脈衝激光在激光通信、醫療診斷、微納加工、精密測量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特別是,通過光學倍頻技術,1.56μm倍頻激光器可工作鈦寶石激光器的輸出波段,致其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當前,鈦寶石振蕩器和放大器產品發展成熟,在極短脈衝(<20fs)和超大能量(>1mJ)方麵具有顯著的指標性優勢。相較於鈦寶石激光器,摻鉺光纖飛秒激光器產品在50-100fs脈衝寬度和<10nJ單脈衝能量方麵具有顯著的性價比優勢。進一步綜合光纖激光器的高效率、免維護、環境適應性強等優勢,摻鉺光纖飛秒激光器已成為鈦寶石激光器的理想替代光源。據了解,輸出功率在百毫瓦量級的780/1560nm飛秒激光器國內每年有約300台的市場容量,且科研市場逐年增長。限製1.56μm波段飛秒脈衝功率提升和脈衝壓縮的關鍵技術問題是非線性和色散管理。通常,啁啾脈衝放大技術(chirped-pulse amplification, CPA)是克服非線性效應的一種主要手段,該技術在800nm鈦寶石激光器和1.03μm摻鐿光纖激光器中應用廣泛。然而,由於光柵壓縮器的衍射效率、結構複雜、高階色散等問題,CPA技術在1.56μm波段的發展並不順利。此外,考慮到通過增加腔內光纖長度較容易降低脈衝重複頻率,即可利用啁啾脈衝振蕩(chirped-pulse oscillation, CPO)技術直接從振蕩器產生高能量超短脈衝。圖1中的藍色和橙色虛線分別描述了利用CPA和CPO技術獲取到的脈寬和能量趨勢曲線。近年,分離脈衝放大(divided-pulse amplification, DPA)或稱為相幹脈衝合成(coherent beam combination, CBC)技術已逐漸成為1.03μm波段產生千瓦平均功率超短脈衝的主要手段。該技術基於偏振分束將種子光進行能量分配,分別注入多個放大器中進行能量提升,可按比例降低放大器中脈衝的峰值功率,進而有效管理放大脈衝非線性效應。inkMacSystemFont, "font-size:17px;text-indent:0px;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center;">
inkMacSystemFont, "font-size:17px;text-align:justify;text-indent:0px;background-color:#FFFFFF;"> 論文鏈接:
inkMacSystemFont, "font-size:17px;text-align:justify;text-indent:0px;background-color:#FFFFFF;"> https://doi.org/10.3788/COL201917.061401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