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計劃基於我國當前在增材製造領域的標準化現狀提出針對性推進政策。行動計劃稱,增材製造又稱3D打印,被譽為能夠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之一,在個性化定製、複雜結構部件製備等方麵具有顯著優勢,正在對傳統製造工藝流程、工廠生產加工模式及整個製造業產業鏈產生重要影響。從產業看,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紛紛將增材製造作為新的發展增長點,大力推動增材製造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我國增材製造發展迅猛,大型金屬承力結構件等方麵增材製造重大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應用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已經成為桌麵級材料擠出設備的主要出口國,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企業和多個發展勢頭較好的產業集聚區。
從標準看,國際標準化組織增材製造技術委員會(ISO/TC 261)、歐洲標準化組織增材製造技術委員會(CEN/TC 438)與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增材製造技術委員會(ASTMF 42)達成協議,共同構建和執行同一套增材製造標準體係,製定和實施同一套技術標準;2014年我國成為ISO/TC 261的P成員國,2016年成立全國增材製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62),在增材製造專用材料、工藝、設備、檢測和服務等領域製定和實施了一批技術標準。但與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迅猛態勢相比,我國增材製造領域仍然存在標準缺失、國際標準跟蹤轉化滯後、市場主體參與國內國際標準化工作程度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係統謀劃和全麵推進增材製造標準化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對增材製造產業發展的規製和引領作用。
行動計劃提出,構建和完善增材製造標準體係、研製一批增材製造“領航”標準、加強增材製造國際化標準工作、創新增材製造標準製定工作機製、強化增材製造標準應用實施等舉措。
其中,關鍵技術標準重點麵向製約當前產業發展的專用材料、工藝和設備、測試方法、專用軟件和服務等方麵核心技術,開展“領航”型標準布局。行業應用標準側重滿足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裝備、汽車、核工業、電力裝備、生物醫療、家電、模具、鑄造等具體行業特殊應用標準需求。鼓勵針對具體技術和產品製定具有引領性、競爭性的團體標準。鼓勵運用綜合標準化的理念和方法,成體係、成係列地提出和研製標準綜合體。
資金保障方麵,行動計劃提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以及行業和地方科技計劃項目中,加大對增材製造標準研製的支持力度。在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工作經費落實過程中,對增材製造標準研製予以適當傾斜。鼓勵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等加大投入,支持開展增材製造標準研製與應用實施,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標準化經費投入機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