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追憶:“863計劃”成就激光科研國家隊

來源:光明日報2020-03-31 我要評論(0 )   

杜祥琬(前左)與(yu) 863激光團隊成員討論技術問題。 資料圖片【光明記憶】曆史時刻20世紀80年代,全球新技術競爭(zheng) 浪潮興(xing) 起。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

杜祥琬(前左)與(yu) 863激光團隊成員討論技術問題。 資料圖片

【光明記憶】

曆史時刻

20世紀80年代,全球新技術競爭(zheng) 浪潮興(xing) 起。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向國家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高技術的建議。基於(yu) 此,國務院製定並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有力推動了我國高技術的進步,培養(yang) 了大批人才。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是科學家的戰略眼光與(yu) 政治家的高瞻遠矚相結合的產(chan) 物,凝練了我國發展高科技的戰略需求。在我國科學技術需要急起直追的年代,“863計劃”的誕生和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高技術的進步,培養(yang) 了大批優(you) 秀人才,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yi) 。

“863計劃”是國家科技體(ti) 製改革的試驗田,我參加並曾負責的激光技術領域就是一個(ge) 例證。1985年,國家發布了“關(guan) 於(yu) 科技體(ti) 製改革的決(jue) 定”,緊接著問世的“863計劃”貫徹了這一決(jue) 定的精神,由跨部門、有優(you) 勢的研究單位聯合組成研究團隊,共同對高技術展開攻關(guan) ,把國家主管部門的戰略決(jue) 策、專(zhuan) 家組的技術和管理決(jue) 策與(yu) 行政單位的支持保障相結合。863激光團隊就是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幾個(ge) 研究所、幾所高校和部隊的研究所組成的。這種新模式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zheng) 機製和國家戰略目標統帥下的協作機製相結合,把自主創新與(yu) 開放交流相結合,提高了攻關(guan) 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麵,“863計劃”也傳(chuan) 承了“兩(liang) 彈一星”的成功之道:以實現國家目標作為(wei) 共同的精神支柱;全國一盤棋,建設國家隊,大力協同;學術民主、建設糾錯機製;理論與(yu) 實驗相結合,重視基礎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等。

新機製的大膽探索和好經驗的有效傳(chuan) 承,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結出了豐(feng) 碩的果實。從(cong) 激光技術領域來看,我真切感受到,“863計劃”使曾經輝煌的古老中國在21世紀再次在世界科技舞台獲得了矚目與(yu) 榮光。

“863計劃”走出了一條我國發展高能激光係統的新型道路。科學論證和選擇的技術路線,一係列物理問題和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驗證了高能激光係統的科學技術可行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工程化,並通過一係列集成實驗和試驗,使滿足多種實際需求的應用成為(wei) 可能。

“863計劃”的實施,產(chan) 生了一批達到國際前沿的實用成果。一個(ge) 可以說的實例是,2014年由新華社披露的對付“低、慢、小”目標的公安裝備“低空衛士”激光裝置,在2015年“九三”閱兵的關(guan) 鍵時刻,及時擊毀了威脅現場安全的突發目標,發揮了實際的保安作用。這算是反映863激光團隊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

“863計劃”是培養(yang) 和錘煉人才的大學校和演兵場。從(cong) 四位老科學家代表的老一輩,到新世紀的青年才俊,有四五代人為(wei) 863激光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863計劃”啟動之初,國家就把陳能寬、於(yu) 敏、張存浩、謝家麟等著名科學家調來,擔任激光專(zhuan) 家組的負責人或顧問。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激光團隊的多位學術帶頭人先後當選為(wei) 院士。“863計劃”啟動時參加工作不久的一批小夥(huo) 子,現在已成了碩果累累的學術帶頭人或優(you) 秀的管理者、領導者。

隻要人才能成長,事業(ye) 就有希望,國家就有希望。為(wei) 了給青年人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激光專(zhuan) 家組在啟動之初就決(jue) 定每兩(liang) 年舉(ju) 辦一次“全國青年激光學術交流會(hui) ”,為(wei) 了參加這個(ge) 會(hui) ,許多單位也製度性地舉(ju) 辦青年學術報告會(hui) 。專(zhuan) 家組還設立了“激光技術青年基金”,專(zhuan) 供青年科技工作者申請做一些基礎性、探索性的研究。專(zhuan) 家組也鼓勵青年朋友們(men) 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並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為(wei) 了大家能分享這些交流的收獲,專(zhuan) 門出版了不定期的“學術交流快報”。人才能被這個(ge) 事業(ye) 吸引,也正是因為(wei) 這裏有他們(men) 施展聰明才智的舞台,並使他們(men) 不斷地有成就感。

幾十年的科研探索與(yu) 實踐使我深知,任何一項工程科技的成就,皆非一朝一夕之功,常常是大團隊、大協作、長周期奮鬥的結果。這是科技的長跑接力,需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我在《抒懷——贈青年朋友》中與(yu) 大家分享了這個(ge) 心情:

人生腳步堅實走,

眾(zhong) 友齊心同奮鬥,

艱難磨礪開新路,

並非閑白少年頭。

少年頭,

後生可讚,

再織錦繡!

人才的成長不僅(jin) 在於(yu) 科技智力提升,也許更重要的在於(yu) 精神文化和價(jia) 值觀的培育。以民族振興(xing) 為(wei) 己任的奮鬥精神,是863激光團隊的精神支柱,是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的動力源泉。現在,“863計劃”雖然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但科技強國的事業(ye) 還在繼續向前。如今,越來越多頂尖人才參加到這個(ge) 事業(ye) 中來,超越了原來的863團隊,這是事業(ye) 發展的結果,也是中國強大的必然。

回望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史,從(cong) “兩(liang) 彈一星”到“863計劃”,愛國奮鬥的科學精神一以貫之。如果說,求真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創新是科學精神的特征,那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就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廣大知識分子更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融入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征程之中,立足崗位建功立業(ye) ,爭(zheng) 當新時代的奮鬥者。

(作者:杜祥琬,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原“863計劃”激光技術領域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