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wei) 鬆山湖工廠,高速運轉的產(chan) 線傳(chuan) 輸帶上,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整機組裝再到測試、包裝、發貨一氣嗬成。此前,工人每次做檢驗耗時5分鍾,而通過模型預測,生產(chan) 實現無人值守,還提升了缺陷發現效率,成品率從(cong) 99.2%提升到99.55%。
華為(wei) 在過往探索自身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過程之中,也具備了對外輸出能力,幫助大中小企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並在石油、化纖、電子裝備、汽車製造等多個(ge) 領域複製經驗。
這是廣東(dong) 製造企業(ye) 從(cong) 單純出售產(chan) 品向出售“產(chan) 品+服務”轉變的一個(ge) 縮影,企業(ye) 除了獲得硬件設備的利潤,還開拓了由數據衍生出的增值服務空間,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chan) 出中的比重,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推動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
在廣東(dong) ,包括美的、TCL、富士康等一批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正借助工業(ye) 互聯網技術,用服務重繪新的製造業(ye) 版圖。
製造企業(ye) 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以前一款車可能五六年都不變,但現在可能半年就要改變一次。終端市場的變化,就必須要求產(chan) 線也快速響應。”廣州明珞汽車智能製造事業(ye) 部負責人左誌軍(jun) 談到,向工業(ye) 互聯網轉型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
此前,明珞汽車主要為(wei) 奔馳、廣汽、吉利等廠商提供焊接工藝,但產(chan) 線建設結束後與(yu) 客戶的交道也告一段落,而將產(chan) 線聯網改造,通過對信號的采集、收取、記錄,獲取每個(ge) 零部件性能狀態及壽命,分析得到產(chan) 能和改造需求下的最高效方案,以及可利用的設備和元器件,全麵降本增效。
“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ye) 正在轉型為(wei) 服務型企業(ye) 。”用友網絡副總裁、華南區總經理蔡隆平說。
從(cong) 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的製造業(ye) 存在“兩(liang) 個(ge) 70%”的現象,即服務業(ye) 產(chan) 值占GDP比重的70%,製造服務業(ye) 占整個(ge) 服務業(ye) 比重為(wei) 70%。
同時,服務通常比產(chan) 品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提供了更為(wei) 穩定的收益來源,如通用電氣(GE)公司上世紀80年代傳(chuan) 統製造產(chan) 值占比達85%,服務產(chan) 值僅(jin) 占12%,而其通過“技術+管理+服務”轉型後所創造的產(chan) 值占公司總產(chan) 值的比重約為(wei) 70%。
粵企正試圖開辟新的工業(ye) 服務增長點。數據顯示,美的旗下工業(ye) 互聯網平美雲(yun) 智數2018年、2019年營收約為(wei) 3.5、4億(yi) 元;有“工業(ye) 互聯網第一股”之稱的富士康工業(ye) 互聯網(工業(ye) 富聯),2019年科技服務業(ye) 務(含工業(ye) 機器人及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服務)營收6.24億(yi) 元,同比增長10.08%。和GE對比,還有極大的增長空間。
工業(ye) 互聯網成為(wei) 新的“藍海”。據工信部賽迪顧問數據,2020年,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6970.6億(yi) 元,未來三年將以14.1%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定增長。
“企業(ye) 想保持基業(ye) 長青,必須想辦法跨越到第二曲線。”左誌軍(jun) 說,這需要躍遷式、非連續性創新,甚至是“破壞性”創新,而工業(ye) 互聯網是推動企業(ye) 開辟從(cong) 製造到服務第二增長曲線的“跳板”。
平台商向中小企複製成熟經驗
從(cong) 嶺南到大西北,從(cong) 大陸腹地到東(dong) 南亞(ya) ,一朵來自佛山的“雲(yun) ”——“葆德雲(yun) ”將世界各地超過2萬(wan) 台葆德空壓機連接在一起。
把這張巨大的“網”聯接起來,就組建了一個(ge) 空壓機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在這個(ge) 平台上,包括排氣量、運行溫度等數據每隔1分鍾自動上傳(chuan) 到“葆德雲(yun) ”,實時監控產(chan) 品的設計、製造、檢測、銷售和服務的整個(ge) 過程,經過數據分析後,平台會(hui) 發出設備保養(yang) 預警和故障預測。
與(yu) 傳(chuan) 統設備製造商不同,葆德不僅(jin) 賣設備,還將增值服務集聚成平台,這成為(wei) 廣東(dong) 製造企業(ye) 轉型升級的一條重要路徑。
龍頭企業(ye) 轉身更為(wei) 迅速。以“產(chan) 品領先、效率驅動”為(wei) 目標的美的集團,將自身擁有的強大的製造和IT能力沉澱為(wei) 經驗,並通過美雲(yun) 智數作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對外輸出服務的載體(ti) ,並在家電、汽車、食品、酒類、電子設備等20多個(ge) 行業(ye) 、200多家企業(ye) 落地應用。
工業(ye) 富聯不僅(jin) 形成了全球3C電子行業(ye) 最短的供應鏈,其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方案也快速複製到汽車領域、裝備製造、軌道交通一係列行業(ye) 。
在廣東(dong) ,美的、富士康、華為(wei) 、TCL等製造業(ye) 企業(ye) ,正在像IBM、GE那樣,將對外服務能力形成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逐漸向一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提供商轉型。“在我們(men) 的平台上,解決(jue) 方案不僅(jin) 麵向華星光電這樣的高端製造業(ye) ,還有白色家電以及體(ti) 量更小的廚電。”TCL旗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格創東(dong) 智CEO何軍(jun) 說。
“按需定製”打造工業(ye) 共享經濟
工業(ye) 互聯網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效率的提升,很多企業(ye) 在思考如何利用新的技術和理念,重塑原有的商業(ye) 模式。
廣州樹根互聯就發現,全國工業(ye) 裝備開工率普遍低於(yu) 40%,如何提高客戶資產(chan) 利用率?“我們(men) 可以提供類似‘滴滴找單’的設備共享服務,對接供需雙方。”樹根互聯CEO賀東(dong) 東(dong) 說。
以三一重工為(wei) 例,其8000多台設備在2019年裏不僅(jin) 沒有新增,樹根互聯還助其封存了700多台設備,資產(chan) 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
工業(ye) 互聯網也催生了產(chan) 線上的“共享經濟”。“新車型牽動整條產(chan) 線變化,零部件企業(ye) 購買(mai) 新設備的壓力很大,但設備並非不夠用,隻是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左誌軍(jun) 說,對此,明珞汽車租賃一部分閑置產(chan) 線,為(wei) 零配件企業(ye) 提供按需定製。
新的商業(ye) 模式層出不窮。佛山某裝備企業(ye) 年產(chan) 數控機床1200台,隨著市場銷售規模的擴大,企業(ye) 卻麵臨(lin) 著“幸福的煩惱”:售後成本居高不下。借助廣東(dong) 聯通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對數控機床集中管理,每年可為(wei) 企業(ye) 節省210萬(wan) 元以上的維護成本,同時,通過機床管理平台的升級,這家裝備企業(ye) 也從(cong) 傳(chuan) 統裝備生產(chan) 商一躍轉型為(wei) 智能裝備生產(chan) 商,為(wei) 未來設備金融租賃等新興(xing) 業(ye) 務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副院長王洪嶺說,借助強大的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支撐,企業(ye) 得以更大範圍、更高效率和更加精準地生產(chan) 和服務資源配置,這為(wei) 製造業(ye) 產(chan) 能共享擴展到細分行業(ye) 創造了新的機會(hui) 。
記者手記
工業(ye) 互聯網加快
製造企業(ye) 服務輸出
在生產(chan) 製造日趨同質化的當下,配套服務的差異成為(wei) 製勝的關(guan) 鍵。如今,廣東(dong) 企業(ye)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開啟製造業(ye) 服務化的“鑰匙”。
從(cong) 實踐來看,不少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在內(nei) 部深度使用,打通行業(ye) 上下遊後,開始對外輸出解決(jue) 方案。以維尚家具為(wei) 例,客戶可以用這一套生產(chan) 模式,進行排產(chan) 、生產(chan) 。在這個(ge) 過程中,維尚不進行廠房投資,商業(ye) 模式是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jue) 方案,收取對方工廠訂單額的一定比例作為(wei) 服務費。
對製造業(ye) 企業(ye) 來說,產(chan) 品輸出模式往往周期很長,但通過對外輸出服務,大大縮短了應用時間。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一旦在某個(ge) 領域深耕並形成經驗後,可以快速複製到其它企業(ye)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