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基本盤不會(hui) 有大變化, 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爬坡過坎,正在路上。
2.中國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依賴是強依賴,全球產(chan) 業(ye) 鏈對中國是弱依賴,我們(men) 是賣方,國外是買(mai) 方。
3.門類齊全、產(chan) 能巨大、超大市場、產(chan) 業(ye) 政策,中國製造這四大優(you) 勢全球無法替代。
4.未來全球產(chan) 業(ye) 鏈將會(hui) 縱向收縮,橫向集聚。
供應鏈危機的形成和評估
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有經濟學家指出,比GDP下滑6.8%更揪心的事情是產(chan) 業(ye) 鏈的外遷。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問題一直都是製造業(ye) 企業(ye) 最關(guan) 心的,也被政府多次提到,並出台產(chan) 業(ye) 鏈協同複工、打通堵點、補上斷點、“六保”等相關(guan) 政策。
要討論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如何圍繞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來應對危機,首先要知道供應鏈的危機是怎麽(me) 形成。
供應鏈危機的形成大概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第一個(ge) 階段是上半年疫情突然到來以後引起的第三產(chan) 業(ye) 和服務業(ye) 的中斷。但如果從(cong) 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第三產(chan) 業(ye) 裏邊有40%-50%和製造業(ye) 有關(guan) 。所以第三產(chan) 業(ye) 停下來以後,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就出了問題。其中有兩(liang) 類企業(ye) 受到的影響最大,一類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工人進不了場就沒法勞動。另一類就是大出大進型的企業(ye) ,主要是化工類企業(ye) ,它非常依靠交通,一般都建在碼頭、交通要道、機場旁邊,而交通一停,這類製造業(ye) 企業(ye) 馬上就跟著停了下來。
第二階段是隨著後續新冠疫情到了國外以後,出口市場停滯、外需下滑,導致我們(men) 國內(nei) 的製造業(ye) 企業(ye) 出現了問題。譬如,國內(nei) 的汽車配件產(chan) 量出口量很大,國外的汽車廠商停下來以後,尤其是國際交通停下來,國內(nei) 的這些企業(ye) 出口也馬上停滯了。
第三個(ge) 階段是一些產(chan) 業(ye) 鏈斷了以後,長鞭效應導致上遊和下遊相互影響,這也是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一個(ge) 鏈上的損失,越到下遊損失越大,而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是一個(ge) 完整的循環,比如按照季節來生產(chan) 的這些企業(ye) ,就像服裝行業(ye) ,在整個(ge) 春季停下來,那麽(me) 所有的春裝就積壓在那裏,後續夏裝、冬裝也沒法安排,經營就會(hui) 中斷。
可以看出這次經濟危機的性質是供應鏈導致的經濟危機,而隨著時間的放大,危機會(hui) 越來越重,一個(ge) 月、兩(liang) 個(ge) 月、三個(ge) 月的時間裏,損失不是一倍、兩(liang) 倍、三倍的關(guan) 係,有可能是幾何指數的放大。而到了三個(ge) 月的時候,企業(ye) 麵臨(lin) 的就不僅(jin) 是損失的問題,而可能直接死了。我們(men) 做過的一個(ge) 調研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ye) ,以製造業(ye) 企業(ye) 為(wei) 例的話,流動資金都是三個(ge) 月枯竭,三個(ge) 月是生死線。如果說第三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這些經濟的末端出現問題,之後危機向上蔓延,那麽(me) 一係列的金融產(chan) 品,包括我們(men) 家庭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都將開始惡化。
這些年經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供應鏈雖然提高了效率,但全球供應鏈過長過細、過於(yu) 複雜,所以它也有很大的脆弱性,所以企業(ye) 的危機管理主要是供應鏈。
美國國內(nei) 製造業(ye) 增長
美國製造業(ye) 產(chan) 品進口下降
講全球化的退潮,說的最多的是中國和全球化的脫鉤,這個(ge) 情況一兩(liang) 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大概從(cong)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供應鏈就開始重構,部分發達國家出現了供應鏈的回遷,比如很多西方國家開始製造業(ye) 回流,搞再工業(ye) 化。美國國內(nei) 製造業(ye) 的增長這兩(liang) 年非常明顯,日本也出現了這個(ge) 情況,主要原因是其國內(nei) 製造業(ye) 猛漲,同時進口在下降。而這一次供應鏈導致的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最大的。
中國進出口構成
這是京東(dong) 數科研究院的沈建光博士及團隊針對6000多種商品,做的中國進出口構成圖,明確呈現了對中國的製造業(ye) 和各個(ge) 產(chan) 業(ye) ,對全球的依賴性、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終端的影響。可以看出,這一次全球供應鏈出現危機、中斷,對中國的製造業(ye) 企業(ye) 影響尤其大。原因是我們(men) 國家進出口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比較高,大概在50%左右,在我們(men) 的進出口當中,中間產(chan) 品比較多,尤其是像電子、機械、化工的中間產(chan) 品占到38%-42%左右。
從(cong) 京東(dong) 的數據上可以看到我們(men) 是進口的線短、出口的線長,進口少,出口多。但是進口的關(guan) 鍵產(chan) 品和核心零部件多,而出口的是普通產(chan) 品多,中國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依賴程度比較高。按照南京大學長江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劉誌標及其團隊的研究,中國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依賴超過60%。所以說全球供應鏈危機對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影響比較大,因為(wei) 我們(men) 是強依賴。而全球產(chan) 業(ye) 鏈對中國是弱依賴,我們(men) 是賣方,國外是買(mai) 方。
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背景下的中國製造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中國製造處在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位置,以及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有一個(ge) 大的判斷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基本盤不會(hui) 有大變化。有一個(ge) 比喻就是全球的製造業(ye) 裏美國是頭腦,互聯網公司提供了大腦式的上層建築,製造業(ye) 的心髒是德國和日本,四肢是中國。當然,現在分工也在變化,中國也在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的高端走,但這個(ge) 比喻大體(ti) 上還是反映了現實情況的。
中製智庫舉(ju) 辦的中國製造強國論壇年會(hui) ,每年會(hui) 上發布中國製造強國指數。按照指數課題組的說法,世界製造強國有四大陣營,第一陣營是美國,第二陣營是德國和日本,第三陣營是包括中國、韓國、法國、英國,其中中國目前處在第三陣營的前端。第四陣營則是印度巴西等新興(xing) 國家。
總體(ti) 上來講,中國製造在世界製造格局中的位置,應該還不會(hui) 有大的變化。但是中國製造的確受到了一係列的挑戰、麵臨(lin) 一些困難。
第一個(ge) 挑戰是中國在先進製造業(ye) 上麵臨(lin) 著脫鉤的危險,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國家有意在圍堵和封鎖我們(men) 。中國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ye) 在美國商務部的實體(ti) 名單上,這實際上是對我們(men) 先進製造業(ye) 的精準打擊,也是一種遏製。
所以先進製造業(ye) 遇到的是西方國家的打壓,而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麵臨(lin) 著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追趕,去年10月份我在緬甸看了中國搬過去的一些企業(ye) ,是有這個(ge) 趨勢出現的,這是第二個(ge) 挑戰。
第三個(ge) 挑戰是我們(men) 國內(nei) 製造業(ye) 的要素成本全麵上升,土地價(jia) 格上升、勞動力價(jia) 格上升、社保的成本上升、環保的成本上升,去產(chan) 能以及每一次環保風暴之後就是一批製造業(ye) 企業(ye) 搬遷或者關(guan) 門。
國內(nei) 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麵臨(lin) 的老問題,是供給側(ce) 改革的問題——“三高三低”,分別是高投入、高成本、高汙染、低效益、低價(jia) 格、低品牌附加值。目前轉型還在爬坡階段,雖然我們(men) 供給側(ce) 改革已經進行了四年,但效果尚在在途中。所以我們(men) 2015年就提出了九大任務、五大中心、十大領域。總體(ti) 來說我國製造業(ye) 麵遇到了一些挑戰,但也正在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階段。
疫情結束之後,我們(men) 的製造業(ye) 將麵臨(lin) 一個(ge) 新的問題,全球產(chan) 業(ye) 鏈開始縱向收縮。要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鏈的安全問題、脆弱問題、過於(yu) 複雜的問題,就要縱向收縮。產(chan) 業(ye) 鏈縱向收縮的意思就是上下遊開始縮短,橫向集聚,同類產(chan) 品、同類企業(ye) 的塊狀集聚。
如果產(chan) 業(ye) 鏈要重構的話,一共有三重鏈。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可能從(cong) 全球量退到洲級鏈,先退到東(dong) 亞(ya) 鏈,中日韓產(chan) 業(ye) 鏈。這個(ge) 環節我們(men) 爭(zheng) 取要保住中日韓的自由貿易區,爭(zheng) 取早日建立起來。接下來第三重鏈是國內(nei) 鏈,未來我們(men) 可能要更加注意建設國內(nei) 的產(chan) 業(ye) 鏈,基於(yu) 國內(nei) 市場的相對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
中國的經濟的韌性就是可以一定程度退出全球化,有退守的地方,中國製造有四個(ge) 優(you) 勢,在全球仍然是非常明顯和無法替代的。
第一,中國的製造業(ye) 門類非常齊全,聯合國登記的600多種製造業(ye) 產(chan) 品我們(men) 都有。第二,產(chan) 能巨大,能滿足14億(yi) 人口的衣食住行以及工業(ye) 品,還有剩餘(yu) 。第三,擁有超大的國內(nei) 市場,有3.5億(yi) 的中產(chan) 階層,還有有待於(yu) 進一步城鎮化、城市化,挖掘市場需求潛力的近10億(yi) 消費群體(ti) 。第四,中國有效的產(chan) 業(ye) 政策也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美國人是很羨慕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政策的,因為(wei) 他們(men) 的產(chan) 業(ye) 政策像一個(ge) 論文,擺在那沒人執行。而產(chan) 業(ye) 政策做的很好的是日本,但我們(men) 比日本做的還好。這是我們(men) 的優(you) 勢,就算是遇到了危機、搬遷或者脫鉤,我們(men) 基本的優(you) 勢還是存在的。
中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新冠疫情以後,產(chan) 業(ye) 鏈可能也會(hui) 重塑,出現一些新的產(chan) 業(ye) 。這就和當初的SARS疫情一樣,SARS疫情的當年催生了電商和物流,而這兩(liang) 者迅速完成了國內(nei) 多年改革都沒有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推動了國內(nei) 統一市場的形成。
疫情之後,首先找到產(chan) 業(ye) 鏈的鏈主,爭(zheng) 取把鏈主留住。跨國公司還是考慮經濟效益,因為(wei) 資本還是願意近留在成本低的地方。所以我們(men) 判斷,如果保住鏈主、留住鏈主,整鏈斷裂的可能性就不會(hui) 太大。
這個(ge) 時候最關(guan) 鍵的是各個(ge) 地方政府、開發區、園區,應該像當初招商引資一樣,趕快把開放政策用到100%,給到企業(ye) 最初的那些招商引資的政策,把營商環境做到較好的改善。
那麽(me) 第一個(ge) 應對辦法就是補鏈,如果說我們(men) 產(chan) 業(ye) 鏈有外遷,外遷以後出現的空缺要盡快補上。如果是低端外遷的話,問題不大,如果是中高端的外遷,那麽(me) 這一次的產(chan) 業(ye) 鏈外遷,還有可能使我們(men)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上向中高端攀升。所以這一次的產(chan) 業(ye) 鏈危機也是一個(ge) 機遇,讓我們(men) 思考怎麽(me) 補鏈、怎麽(me) 改變自己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位置,去重構和優(you) 化本國產(chan) 業(ye) 鏈,進行價(jia) 值鏈的提升。
第二個(ge) 是縮鏈。縮鏈的意思是我們(men) 很多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都是生產(chan) 的中間產(chan) 品,能不能不要老是停留在中間產(chan) 品上,盡量往終端產(chan) 品上靠?有些企業(ye) 已經注意到了,比如富士康他們(men) 就在慢慢向消費品終端靠近。企業(ye) 不要把自己僅(jin) 僅(jin) 擺在一個(ge) 中間產(chan) 品的位置上,不然遇到產(chan) 業(ye) 鏈的問題後會(hui) 非常被動。中間環節過多的企業(ye) ,要維護好自身上下關(guan) 係、自身的供應鏈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庫存,有安全的考量意識,不能像疫前一樣零庫存。而加大庫存的同時,要向終端產(chan) 品靠攏。
第三個(ge) 是轉型。疫情之後,有很多新的生活方式、生產(chan) 方式,包括商業(ye) 模式都會(hui) 有一些變革。這裏的機會(hui) 非常多,以後可能有幾個(ge) 新的產(chan) 業(ye) 鏈,需要我們(men) 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抓住機遇。首先是醫療、健康、生物、製藥等領域有關(guan) 的製造業(ye) ,會(hui) 得到爆發式的發展,這些從(cong) 資本市場已經大概能看到了。
另外就是與(yu) 數字機械有關(guan) 的製造業(ye) 。不要隨意的用“新基建”三個(ge) 字代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因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5g和數據中心,這是非常明確的。而國家發改委高新司前段時間又再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疇,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但很多媒體(ti) 、甚至一些房地產(chan) 的研究機構還在講“新基建”,重點不再新型基礎設施,是新基建後麵的兩(liang) 個(ge) 字,基建。
再就是與(yu) 電子信息,尤其是與(yu) 移動端相關(guan) 的製造業(ye) ,這一次應該也是逆勢增長。因為(wei) 移動端的電子產(chan) 品需求是越來越大,尤其是到了工業(ye) 互聯網時代。
非聚集型產(chan) 業(ye) 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線上原來是工人操作,現在是機器人擔當大任,隻要是不聚集在一起的都不受影響。所以未來的生產(chan) 消費,隻要是非聚集性的產(chan) 業(ye) ,可能會(hui) 有一個(ge) 比較大的發展。
非接觸類的產(chan) 業(ye) 未來也會(hui) 有比較大的發展。這次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的危機,幸虧(kui) 有現代物流業(ye) 支撐,雖然成本提高了,但卻不至於(yu) 徹底斷掉。
最後是雲(yun) 上生活和雲(yun) 上辦公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鏈。兩(liang) 化融合的新實體(ti) 經濟,或者是製造型的服務業(ye) ,或者是信息化和工業(ye) 化結合的產(chan) 業(ye) ,都會(hui) 得到一個(ge) 大的發展。
供應鏈的危機之下,中國的製造業(ye) 有挑戰,也有機遇,處理的好、把握得當,就會(hui) 變成中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