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獲獎項目“啁啾脈衝(chong) 放大(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是一種可以增強我們(men) 當今使用的最高功率的研究用激光器脈衝(chong) 的一種技術。作為(wei) 下一代激光裝置,將功率提升至至少10帕瓦(petawatts)。物理學家預測這將帶領我們(men) 的等離子體(ti) 研究進入一個(ge) 新時代。等離子體(ti) 的典型行為(wei) 主要受黑洞和來自脈衝(chong) 星的風所影響。
等離子體(ti) 中的量子電動力學 現象,來自:Stephen Alvey/Alec Thomas
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評估狀況的研究:即新一代的高功率激光裝置正在準備教導我們(men) 關(guan) 於(yu)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QED)過程的相對論等離子體(ti) 的課題。此外,提出的新的研究方案將進一步的探索這一新的現象。
隨等離子體(ti) 密度變化的強場物理的不同區域以及要麽(me) 隨強場要麽(me) 隨激光強度變化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Physics of Plasmas》上,該論文介紹了相對論等離子在超臨(lin) 界場條件下的物理本質,討論了該領域的當前研究現狀並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可能趨勢。同時還對一直困擾在人們(men) 心中且在今後幾年特別重要的沒有定論的問題也給予了重點介紹。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是在大型對撞機設施中還沒有被探索的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研究領域中的一個(ge) 冷門,如坦福大學負責運行管理的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Laboratory)或歐洲核子研究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造成該研究成為(wei) 冷門的原因是由於(yu) 缺乏在加速設置時的強電磁場所造成。有了高功率激光,研究人員就可以使用強場來進行研究,這一現象在γ射線的發射和正負電子對形成的現象研究中已經得到了觀察。
研究人員探索了基礎物理中可能導致相對論等離子物理潛在發展的關(guan) 鍵問題並發展了高能離子、電子、正電子和光子源。這一發現成為(wei) 發展許多現代掃描技術的關(guan) 鍵,其範圍可以從(cong) 材料科學研究到醫療發射治療、到下一代國土安全和工業(ye) 所用的X光照相技術等。
各種相關(guan) 的典型研究的結果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過程會(hui) 導致顯著的新的等離子體(ti) 物理現象,如致密電子正電子對等離子體(ti) 在真空中的產(chan) 生,由於(yu)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所造成的完全激光能量吸收過程,或者超相對論電子束的停止,這可以利用細微的激光束穿透1cm厚度的鉛等等。
這一等離子體(ti) 物理的現象所帶來的新技術可以將極大的為(wei) 我們(men) 帶來無限新的可能,尤其是在強場量子電動力學等離子體(ti) 本身是一種物理中的全新研究領域。在當前的階段,即使有足夠的理論解釋也不足以解釋它所擁有的可能應用。
圖 強場量子電動力學研究的時間軸
圖解:該項研究分為(wei) 三個(ge) 過程,激光裝置用於(yu) 中等激光能量強度的用來進行強場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器用來進行多光束裝置進行集積等離子體(ti) 效應和強場量子過程之間的相互影響之間的研究;激光等離子體(ti) 碰撞的裝置用來進行SF強場量子電動力學極限的研究
研究人員期望他們(men) 的論文能夠引起更多的研究人員對強場量子電動力學等離子體(ti) 的現存研究領域的關(guan) 注。
Tips:
2018年,(10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公布,由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分別是美國科學家亞(ya) 瑟·阿斯金 (Arthur Ashkin) 、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 (Gérard Mourou) 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裏克蘭(lan) (Donna Strickland)。三位科學家以在激光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性發明(for groundbreaking inventions in the field of laser physics).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肖像圖
阿金斯的貢獻為(wei) “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係統的應用”,莫羅和唐娜的貢獻為(wei) “產(chan) 生高密度超短光學脈衝(chong) 的方法”。1922 年出生於(yu)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阿什金教授被授予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金。這位“激光輻射壓力之父”的主要科學貢獻是在 1987 年前後發明了一種神奇的“光學鑷子”,即可以利用所謂的“激光手指”在不傷(shang) 害生物體(ti) 活性的前提下抓取其中的微小粒子,包括細菌、病毒和 DNA 等生物材料。這一技術現已被廣泛應用於(yu) 包括醫學在內(nei) 的生命科學領域。
208年諾貝俄日物理獎-啁啾脈衝(chong) 放大(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的原理圖
另外一半諾貝爾獎金由穆魯教授和他的學生斯特裏克蘭(lan) 教授分享。穆魯於(yu) 1944年出生在法國的阿爾貝維爾,而斯特裏克蘭(lan) 於(yu) 1959年出生於(yu) 加拿大的貴湖。他們(men) 二人後來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成為(wei) 師生,於(yu) 1985年共同發明了啁啾脈衝(chong) 放大技術(CPA),該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yu) 能夠將短激光脈衝(chong) 放大到極高的峰值功率,甚至達到萬(wan) 億(yi) 瓦級。這一發明徹底改變了激光科學領域的麵貌,也為(wei) 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醫學等學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穆魯教授和他的學生斯特裏克蘭(lan)
憑借這一工作, 30 歲的斯特裏克蘭(lan) 於(yu) 1989 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並一舉(ju) 成為(wei) 激光領域的青年領軍(jun) 人物。而她與(yu) 導師的合作如今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承認,更是創造了一項曆史記錄:他們(men) 是迄今為(wei) 止唯一由男導師與(yu) 女學生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師生組合!盡管 1903 年大名鼎鼎的瑪麗(li) ·居裏(Marie Curie)也與(yu) 一定程度上具有導師名分的皮埃爾·居裏(Pierre Curie)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另一半由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獲得),但他們(men) 的主要人際關(guan) 係其實是夫妻。
參考:科學網文章: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與性別的雙重突破,
參考文獻:
P. Zhang, S. S. Bulanov, D. Seipt, A. V. Arefiev, A. G. R. Thomas. Relativistic plasma physics in supercritical fields. Physics of Plasmas, 2020; 27 (5): 050601 DOI: 10.1063/1.5144449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