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莫迪欲借“自力更生”打造全球製造業中心,能成嗎?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2020-06-29 我要評論(0 )   

近日,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迅速發展。截至6月24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5萬(wan) 例,一周內(nei) 增長了7萬(wan) 多例。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就新冠疫情發表第四次全國講話,提出Atma...

近日,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迅速發展。截至6月24日,印度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5萬(wan) 例,一周內(nei) 增長了7萬(wan) 多例。


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就新冠疫情發表第四次全國講話,提出Atmanirbhar Abhiyan倡議,英文譯為(wei) “自力更生”運動。此後,莫迪在不同場合賣力推廣這一概念,頗有一副要大幹一場的勁頭。在國內(nei) 疫情加速蔓延、經濟泥足深陷之際,莫迪此時推出“自力更生”運動,背後有何深意?這一倡議的提出,是否標誌著莫迪政府原本的開放經濟路線發生根本性轉變?莫迪所描繪的“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美好圖景又能否真正實現?


抓住機遇,替代進口


在5月31日的每月電台講話中,莫迪為(wei) 聽眾(zhong) 朗讀了“一封比哈爾國民的來信”,這名致信人“夢想著有一天印度能將進口降低至最低水平,包括對石油、柴油、燃料、電子元件等產(chan) 品的進口”。莫迪評論道:“我對此感同身受”,他繼而慷慨陳詞,闡述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許多產(chan) 品設法從(cong) 國外進入我國,這些進口是對我國誠實納稅人的浪費,印度可以輕而易舉(ju) 地製造出這些產(chan) 品的替代品”。


不斷蔓延的新冠疫情被莫迪解讀為(wei) 另一重機遇。在6月11日印度商會(hui) 第95屆年會(hui) 上,莫迪強調,疫情改變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格局,而印度擁有大步躍進的經濟、廣闊的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由技術驅動的經濟係統、生機勃勃的人口結構,以及旺盛的國內(nei) 市場需求五大支柱,應化疫情危機為(wei) 機遇,摒棄保守態度,抓住曆史機遇,企業(ye) 界更應大膽決(jue) 策、大膽投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供應鏈,推動印度產(chan) 品進入其他國家市場,塑造國家自力更生的“命運轉折點”。


借疫情再推“印度製造2.0”


“自力更生”運動的內(nei) 核是扶持本土製造業(ye) 。為(wei) 達成此目的,莫迪政府此次推出了20萬(wan) 億(yi) 盧比(約為(wei) 印度GDP的10%)的一攬子經濟計劃,同時宣布將推出土地、勞動力、流動性和法律體(ti) 製等一係列新改革,培育本土市場和供應鏈體(ti) 係,實現自力更生。


2014年9月,莫迪甫一上台,便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誓要解決(jue) 印度製造業(ye) 長期“瘸腿”的痼疾,將製造業(ye) 在國民經濟的比重由15%提升至25%,把印度打造成為(wei) 新的全球製造業(ye) 中心。


為(wei) 實現這一宏願,莫迪內(nei) 推改革,外務推廣,圍繞“印度製造”展開一係列動作:國內(nei) 層麵,印度先是放開政府對多個(ge) 產(chan) 業(ye) 的管製,提高私人投資和外資的持股比例上限,同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金投向鐵路、公路、供電設施等工程項目,政府還成功推行了破產(chan) 法和統一商品和服務稅(GST)改革。國際層麵,莫迪遊走於(yu) 各個(ge) 國際場合,積極開展經濟外交,不斷為(wei) “印度製造”背書(shu) 造勢,向國際投資者描繪出一幅燦爛的投資前景。


但是,印度製造業(ye) 羸弱的局麵並非一朝一夕造就,亦不可能短短五年就得到根治。勞工、征地製度等問題遲遲得不到徹底解決(jue) ,製造業(ye) 占GDP的比重始終徘徊在15%上下,與(yu) 莫迪承諾的25%比重差距甚遠。加之印度經濟自2018年以來增速放緩,原本一騎絕塵的勢頭不再,外界對投資印度前景漸生質疑,“印度製造”似乎後勁乏力。


此時莫迪拿出GDP的10%來推進“自力更生”運動,倡導國民購買(mai) 本國產(chan) 品,實際是想充分利用國內(nei) 市場哺育本土企業(ye) ,抓住疫情帶來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重構時機,推動製造業(ye) 做大做強,最終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成為(wei) 出口大國。


“自力更生”為(wei) 名,保護主義(yi) 是實


“增加出口,壓縮進口”的口號具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yi) 特征。如果說“印度製造”計劃還曾經打著“擴大開放”的旗號吸引投資者,“自力更生”運動則將這層麵具扯下,毫不掩飾地宣揚貿易保護主義(yi) ,主張印度實現廣泛的進口替代,要求國民在本國和外國產(chan) 品之間主動選擇本國製造的產(chan) 品,實現所謂的自給自足。


提高關(guan) 稅被看作是壓縮進口、實現自力更生的主要手段。2015年以來,印度通過對手機整機和零部件加征進口關(guan) 稅,成功“逼迫”眾(zhong) 多手機廠商赴印度投資建廠,被看作是產(chan) 業(ye) 政策的一大勝利。


此後印度將這一策略擴大至電子產(chan) 品、玩具和家具等多個(ge) 領域,大幅提高這些產(chan) 品的進口關(guan) 稅,財長西塔拉曼甚至在政府預算演說中建議修改貿易規則,允許政府禁止其認為(wei) 對國內(nei) 產(chan) 業(ye) 不利的任何產(chan) 品進口。近期,印度更是擴大了關(guan) 稅政策的應用範圍,計劃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約300種產(chan) 品設置更高的貿易壁壘,提高進口關(guan) 稅。


算盤打得精,美夢難成真


印度在此時如此高調地宣揚“自力更生”,除了扶持中小微企業(ye) 、保障民生的合理考慮外,核心意圖還在於(yu) 打造自身製造業(ye) 中心地位。


疫情襲來,中國的停工停產(chan) 和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再調整讓印度看到了契機,不少精英判斷,“搶奪中國全球製造業(ye) 中心的時機已經成熟”,政府頻繁舉(ju) 行政策谘詢會(hui) ,並派出多個(ge) 工作組與(yu) 在華外企接洽,大力遊說這些企業(ye) 離華赴印。莫迪本人也承認,“自力更生”運動不是讓印度自顧,而是要讓印度成為(wei) 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這也是吸引那些計劃從(cong) 中國撤離的外國企業(ye) 的總體(ti) 戰略的一部分。


“自力更生”運動有其合理考慮,又迎合了印度高漲的民族主義(yi) 情緒,但其背後的經濟邏輯難以理順。印度心懷取代中國成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中心的遠大誌向,無奈國內(nei) 勞動法和征地製度改革尚未有根本性進展,勞動力充足等比較優(you) 勢難以從(cong) 潛力變為(wei) 實力,其自身又懸於(yu) 亞(ya) 太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之外,拒絕加入區域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嚴(yan) 重缺乏成為(wei) 中心的客觀條件。


從(cong) 印度自身發展而言,莫迪倡導國民購買(mai) 國貨,要求“每個(ge) 鄉(xiang) 村、每個(ge) 城鎮都實現自給自足”,本質上是小生產(chan) 者的經濟思維,與(yu) 大生產(chan) 時代的經濟運行規律嚴(yan) 重相悖;政府期望以“高關(guan) 稅壁壘+大規模的產(chan) 業(ye) 政策”模式來培育本國製造業(ye) ,但缺乏外來競爭(zheng) 壓力,企業(ye) 始終在政府的“保育箱”內(nei) 存活,難以具備真正的國際競爭(zheng) 力,而且極有可能在國內(nei) 形成寡頭壟斷的經濟局麵;印度渴望減少進口、增加出口,一方麵不願讓他國企業(ye) “侵蝕”國內(nei) 市場,另一方麵又期望吸引大量外資,而在全球經濟疲軟不振的今天,美歐等發達經濟體(ti) 同樣推行貿易保護主義(yi) ,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投資回流,印度的“如意算盤”注定要落空。


2018年,莫迪在上侃侃而談,將保護主義(yi) 和逆全球化形容為(wei) “同恐怖主義(yi) 一樣危險”,僅(jin) 僅(jin) 兩(liang) 年之後,莫迪就親(qin) 自下場 ,以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之名推行保護主義(yi) 政策,政策方向變動之大,令人咋舌。印度領導人似乎忘了,2020年的世界早已不是100多年前的樣子,“抵製英貨”的邏輯也已不適用於(yu) 當今發展共贏的時代,動輒訴諸於(yu) 民族主義(yi) ,時刻懷揣受害者心態,隻想獲取而不願給予,最後隻能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與(yu) 時代和世界脫節。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