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在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內(nei) ,工作人員在檢查零部件。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guan) 鍵基礎設施。在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和製造業(ye) 融合創新方麵,我國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專(zhuan) 家表示,推進工業(ye) 互聯網落地實施需要強化融合發展的支撐條件。要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基礎,加快基礎性、全局性的關(guan) 鍵技術創新,推動新技術和工業(ye) 企業(ye) 融合發展新模式落地。
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四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會(hui) 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ye) 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製造業(ye) 生產(chan) 方式和企業(ye) 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根據市場預計,今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規模將達3.1萬(wan) 億(yi) 元。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大潮中,我國製造業(ye) 發展既麵臨(lin) 挑戰,也迎來重大曆史機遇。必須進一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加強融合、創新,推動製造強國建設。
融合創新是重點
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將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對此,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世界工業(ye) 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王哲表示:“未來工業(ye) 互聯網將全麵嵌入工業(ye) 體(ti) 係之中,實現對生產(chan) 要素的高度靈活配置,有力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guan) 鍵基礎設施。“工業(ye) 互聯網一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另一端結合製造業(ye) 企業(ye) 需求實現新技術的落地,要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基礎,加快基礎性、全局性的關(guan) 鍵技術創新,推動新技術與(yu) 工業(ye) 企業(ye) 融合發展新模式落地。”眾(zhong) 誠智庫高級副總裁柳絮表示。
事實上,在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與(yu) 製造業(ye) 融合創新方麵,我國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在物聯網、邊緣計算、雲(yun) 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領域,我國與(yu) 其他國家基本處於(yu) 相同起跑線上,有些方麵我國還具有比較優(you) 勢。
以風力發電領域的應用舉(ju) 例,風力發電廠多分布在交通閉塞的偏遠地區,設備維護成本居高不下。麵對這樣的難題,聯想為(wei) 國內(nei) 一家大型風力發電企業(ye) 打造了一套端到端解決(jue) 方案,幫助企業(ye) 實現了數百台風力發電設備的遠程運維,風機利用率和發電效率得到提高,為(wei) 企業(ye) 降低了5%以上的運營成本。“智能科技與(yu) 製造業(ye) 相結合,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突破創新、打響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
技術應用成效顯
位於(yu) 重慶合川區的富川古聖機電公司,是一家為(wei) 國內(nei) 外多家整車及摩托車、農(nong) 用機械等廠家提供軸承、齒輪等零部件的製造企業(ye) 。該企業(ye) 借助“用友精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提供的智能生產(chan) 與(yu) 精細化成本管控服務,實現了“計劃到訂單、訂單到排產(chan) 、排產(chan) 到交付”的生產(chan) 全過程智能管控。通過引入工業(ye) 互聯網技術實施智能化改造,目前該企業(ye) 用工人數縮減為(wei) 700多人,而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近30%。
據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智工業(ye) 互聯網事業(ye) 部總經理張友明介紹,目前該平台融合了39個(ge) 工業(ye) 大類,涉及18個(ge) 應用領域,僅(jin) 在重慶就已累計為(wei) 1.1萬(wan) 戶企業(ye) 提供“上雲(yun) 上平台”服務,連接了2600台套生產(chan) 設備。
近年來,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布局與(yu) 應用明顯加快。據《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統計,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wei) 1.42萬(wan) 億(yi) 元、2.13萬(wan) 億(yi) 元。2019年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占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比重已達74.8%。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規模將達3.1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為(wei) 2.9%,可帶動約255萬(wan) 個(ge) 新增就業(ye) 崗位。
工業(ye) 互聯網是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柳絮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可以打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的信息流、資金流,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整體(ti) 運行效率,推動製造業(ye) 企業(ye) 提升產(chan) 品智能化水平,從(cong) 而獲取更多附加值,同時實現基於(yu) 數據和知識的創新業(ye) 務模式。
“我國主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平均設備連接數正在邁向百萬(wan) 級,處於(yu) 快速增長期,所產(chan) 生的效益將非常巨大。”王哲介紹說。
落地實施需加快
今年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廠,複工複產(chan) 的進度和效率就越高。
今年6月22日,浪潮集團發布“雲(yun) 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2.0”。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表示,以“萬(wan) 物互聯”為(wei) 特征的工業(ye) 互聯網正在重塑企業(ye) 、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之間的關(guan) 係,浪潮集團將深入布局工業(ye) 互聯網,推動工業(ye) 互聯網戰略落地。
隨著《意見》出台,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撐將更加完善,對工業(ye) 互聯網加快發展和應用具有戰略意義(yi) 。王哲認為(wei) ,《意見》的出台將加快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標準體(ti) 係的建設和融合發展步伐,引導各領域服務商在技術和解決(jue) 方案上相互協同,對提升我國製造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意義(yi) 重大。
“工業(ye) 互聯網目前仍處於(yu) 發展初期,《意見》的發布將在供需兩(liang) 端促進工業(ye) 互聯網的更快發展和落地。”柳絮強調說。
推進工業(ye) 互聯網落地實施需要強化融合發展的支撐條件。王哲建議,要深化大數據技術融合應用,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資源合作共享,共建共用安全可信的工業(ye) 數據空間;推動邊緣智能和雲(yun) 平台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國家中心+分中心”的工業(ye) 雲(yun) 平台建設布局,推動建立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同時加快區塊鏈應用探索,促進分布式合約的應用,建設跨行業(ye) 、跨領域平台聯盟鏈,推動平台間互聯互通。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