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ge)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乘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wei) 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根據計劃,經過約200天的飛行後,探測器將抵達火星軌道,於(yu) 2021年2月11-24日環繞火星運行,並於(yu) 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台火星車到火星表麵,進行時長90個(ge) 火星日的探索工作。
今年七八月,短短幾周時間裏,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yu) 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可能要再等26個(ge) 月。阿聯酋的“希望”號已經於(yu) 7月20日發射升空,而歐盟及俄羅斯的ExoMars 2020已於(yu) 今年3月宣布推遲到 2022 年發射。
火星探索航天工程凝聚了我國眾(zhong) 多科研單位的科技力量,是一次重要的技術成果展示和考驗。其中,中科院下轄單位為(wei) 本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簡稱上海天文台)、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有機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光機所)等承擔了部分攻關(guan) 工作。
還記得當年“嫦娥”工程,激光技術以其準直性能,為(wei) 航天活動提供了“激光眼“,那麽(me) 本次激光技術又為(wei) “天問一號”參與(yu) 做了哪些貢獻?
首先,激光展示了在儀(yi) 器作用的功能,環繞器和火星車搭載了礦物光譜儀(yi) 、高能粒子分析儀(yi) 、激光擊穿光譜儀(yi) 等多種儀(yi) 器。這些設備將幫助遠在地球的科學家研究火星岩石、土壤和大氣的成分,更好地了解火星環境。
此外,上海技物所與(yu) 上海光機所通力合作,負責火星表麵成分探測儀(yi) 等的研製工作。上海光機所提供了相關(guan) 的定製激光器。“高能、高光束質量脈衝(chong) 激光器是火星表麵成分探測儀(yi) 的關(guan) 鍵組件。但此前國際上並沒有類似激光器的在軌報道。” 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候霞說道。上海光機所曆時3年刻苦攻關(guan) ,研製出低溫敏、高光束質量全固態脈衝(chong) 激光器。該激光器是國際上輸出能量最高、工作溫度最寬的火星探測激光器。經各項測試,激光器的技術指標滿足火星岩石成分探測需求。
上海技物所負責研製火星表麵成分探測儀(yi) 和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yi) 兩(liang) 台有效載荷,分別在著陸巡視和火星環繞兩(liang) 個(ge) 環節對火星表麵元素與(yu) 礦物成分開展科學探測,意在為(wei) 天問一號打造一雙礦物成分分析的“慧眼”。
(文章由fun88网页下载編輯整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