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人們(men) 在英國倫(lun) 敦一家餐廳的露天區域用餐。
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日本和歐元區國家製造業(ye) 呈現出積極回暖的態勢。不過,在疫情二次暴發風險的威脅下,日歐等經濟體(ti) 未來複蘇前景仍不樂(le) 觀。
日本製造業(ye) 數據出現改善
當地時間8月3日,IHS 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7月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性調整之後的終值為(wei) 45.2,高於(yu) 6月的40.1,也高於(yu) 42.6的初值,並且創下今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IHS Markit經濟學家摩爾表示,疫情對日本製造業(ye) 影響最嚴(yan) 重的階段已經過去。受到國內(nei) 緊急狀態解除的提振,以及有跡象顯示汽車業(ye) 供應鏈的複蘇,且重要出口目的地經濟活動重啟等影響,日本製造業(ye) 產(chan) 出降幅放緩,數據在二季度有所改善。
同一天,日本政府發布修正後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日本實際GDP年化季環比終值下降2.2%,好於(yu) 市場預期的下降2.8%。日本政府認為(wei) 當前采取的經濟對策將會(hui) 生效,對於(yu) 經濟形勢的預測好於(yu) 其他各方。
此外,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月零售額環比增長13.1%、同比下降1.2%,降幅明顯縮小,零售業(ye) 由此前的“出現止跌跡象”轉變為(wei) “正在恢複”;6月份日本經季節調整的工礦業(ye) 生產(chan) 指數環比上升2.7%至80.8。至此,連續4個(ge) 月環比下降的日本工礦業(ye) 生產(chan) 出現回暖跡象;與(yu) 此同時,日本6月完全失業(ye) 率比上月下降0.1個(ge) 百分點至2.8%。
然而,最近日本疫情有反彈跡象,給經濟複蘇前景帶來極大不確定性。據日本廣播協會(hui) 電視台統計,截至2日20時30分,日本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330例,連續5天超過1000例。目前,日本中央政府對重新宣布緊急狀態持謹慎態度。疫情向首都以外地區蔓延背景下,衝(chong) 繩縣、大阪府、愛知縣等多個(ge) 地方政府出台防疫舉(ju) 措,要求市中心餐飲店停業(ye) 或縮短營業(ye) 時間,政府將向配合防疫的店鋪提供補助。
鑒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和出口均處於(yu) 頹靡狀態,市場對日本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預期非常悲觀,預計本月稍晚將公布的日本二季度GDP將同比下跌超過20%。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內(nei) 閣府日前表示,預計2020年度增長率為(wei) -4.5%,而經濟專(zhuan) 家普遍預測今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將下滑5.44%。同時有觀點認為(wei) ,日本經濟增長恢複至疫情發生前的水平,最快也要等到2022年以後。
歐元區製造業(ye) 強勁反彈
除日本製造業(ye) 顯現複蘇跡象之外,3日公布的歐元區7月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較初值也顯著上調。
IHS Markit數據顯示,7月歐元區製造業(ye) PMI終值較初值上調0.7至51.8,這主要得益於(yu) 德法兩(liang) 大歐洲經濟體(ti) 製造業(ye) PMI數據的上修。其中,德國當月製造業(ye) PMI終值從(cong) 初值的50上調至51;法國當月製造業(ye) PMI終值從(cong) 初值的52上調至52.4。
IHS Markit的專(zhuan) 家稱,德國製造業(ye) 正在複蘇的軌道上,PMI在7月終於(yu) 進入擴張區,並創出2018年12月以來的高點。盡管企業(ye) 仍在大幅削減工作崗位,經濟活動和需求仍處於(yu) 危機前的水平,但7月份新訂單的大幅增長,使得近期的生產(chan) 前景更為(wei) 樂(le) 觀。
與(yu) 此同時,歐洲也麵臨(lin) 疫情反彈的嚴(yan) 峻形勢,多國收緊防疫措施,這削弱了市場對歐洲經濟迅速複蘇的希望。英國首相約翰遜7月31日在倫(lun) 敦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表示,最新數據顯示,英格蘭(lan) 社區新冠肺炎疫情自5月以來首次出現上升苗頭,因此決(jue) 定推遲政府此前計劃於(yu) 8月1日起實施的“解封”措施。
德國、奧地利等國近期加強防控措施,重新要求民眾(zhong) 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旅客進行強製病毒檢測。立陶宛政府決(jue) 定,從(cong) 8月1日起,在商店、超市和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恢複強製戴口罩的措施。匈牙利政府宣布,該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禁止舉(ju) 行500人以上的大型活動。
西班牙政府宣布將限製民眾(zhong) 聚會(hui) ,從(cong) 7月30日開始民眾(zhong) 在公共場合必須一直佩戴口罩。瑞士聯邦政府也建議各州加大強製居民戴口罩力度,建議設置室內(nei) 公共區域容納人數上限。
歐洲經濟複蘇麵臨(lin) 多重風險
在持續的疫情下,歐洲經濟遭受了重創,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第二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環比分別下降11.9%和12.1%,同比分別下降14.4%和15%。這是自1995年歐盟開始有相關(guan) 統計以來遇到的最大經濟降幅。歐盟統計局認為(wei) ,這是由於(yu) 疫情期間,歐盟成員國普遍采取了較為(wei) 嚴(yan) 格的防疫措施所致。
數據顯示,在所有納入統計的歐盟成員國中,今年第二季度GDP環比下降最嚴(yan) 重的是西班牙,降幅為(wei) 18.5%,加上一季度的萎縮5.2%,抹去了2008年至2013年西班牙財政危機之後六年的所有複蘇。在今年一季度之前,西班牙經濟連續24個(ge) 季度增長,並且正開始從(cong) 2008年金融危機中全麵複蘇。
作為(wei) 歐洲第一大經濟體(ti) ,德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環比下滑10.1%,創下自1970年有季度經濟數據統計以來環比最大降幅,而且約是全球金融危機最嚴(yan) 重時德國經濟萎縮幅度的兩(liang) 倍。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斯特凡·庫特斯表示,疫情讓德國經濟“陷入自由落體(ti) ”,德國經濟將在今後很長時間內(nei) 承受負麵影響。但由於(yu) 最近幾周德國經濟產(chan) 出出現了“令人意外的積極進展”,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將今年德國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此前的萎縮6.7%上調至萎縮5.1%。
法國今年第二季度GDP下降了13.8%,消費者支出、貿易和投資大幅走低。雖然較經濟學家預期的15.2%降幅略好一些,仍創下70多年前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差表現。同時,意大利二季度GDP較上季度下降了12.4%,也創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
雖然歐盟委員會(hui) 在報告中表示,在疫情相關(guan) 限製得以放鬆後,歐元區7月經濟信心反彈幅度超過預期,工業(ye) 和服務業(ye) 景氣指數大增,但從(cong) 目前的形勢看來,歐洲經濟複蘇麵臨(lin) 多重風險,應避免對複蘇前景過度樂(le) 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