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一場疫情,讓一大批傳統製造業企業多了一件心頭大事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上觀新聞2020-08-19 我要評論(0 )   

最近,浙江桐鄉(xiang) 不少企業(ye) 家手機裏多了一個(ge) 微信群——建群不為(wei) 別的,就是為(wei) 了方便對優(you) 勢、主導製造業(ye) 進行智能化診斷,包括化纖、紡織、服裝等,人數少的群裏,也有30多位...

最近,浙江桐鄉(xiang) 不少企業(ye) 家手機裏多了一個(ge) 微信群——建群不為(wei) 別的,就是為(wei) 了方便對優(you) 勢、主導製造業(ye) 進行智能化診斷,包括化纖、紡織、服裝等,人數少的群裏,也有30多位企業(ye) 家。桐鄉(xiang)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投資科科長沈斌透露,群裏還有智能化改造服務公司,這些公司通過“線上診斷”與(yu) “線下推進”結合,給出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並梳理需集中攻克的問題,這些均由政府買(mai) 單。

此前幾個(ge) 月的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長三角製造業(ye) 企業(ye) 複產(chan) 速度很快,銷售額逆勢上揚。分析原因,是它們(men) 幾乎沒怎麽(me) 停工,主要都是提前布局了智能化流水線的企業(ye) 。

一場疫情,讓“智能轉型”成了一大批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心頭大事。

為(wei) 提升效率而轉

智能轉型“轉”什麽(me) ?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機器替人”。比如在玻璃纖維行業(ye) ,以前包裝、搬運等像螞蟻搬家一樣,都需要人工完成,其中拉絲(si) 環節最為(wei) 密集。記者去了浙江桐鄉(xiang) 的巨石集團,智能製造基地車間裏,人少機器人多。有些環節,一台機器比二三十位工人效率更高。少數的工人幹什麽(me) ?實時監控智能控製中心的數據。“以前,公司需要不少抄能耗表、抄工藝參數的人,現在相關(guan) 數據自動采集,並用來實時分析生產(chan) 波動和設備預警。”巨石集團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於(yu) 亞(ya) 東(dong) 介紹,現在3000多種標準化生產(chan) 工藝都在各個(ge) 設備上,人工隻需調取、選定相關(guan) 參數,便可生產(chan) 。

但減少多少人,在不少企業(ye) 主看來,顯然不是智能化轉型最終目的,關(guan) 鍵是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穩定性高,效率提升,自然收益就更大。

於(yu) 亞(ya) 東(dong) 告訴記者,以前的玻璃纖維成形工藝,一旦有作業(ye) 波動,必須依靠有經驗的技術專(zhuan) 家來,人工分析優(you) 化窯爐溫度。如今,可以根據原材料成分含量的差異,自動調整溫度,更好地將原材料熔化成玻璃水,後道工序拉絲(si) 機的開機率,也因此由92%提升到了97%以上——關(guan) 鍵是,一個(ge) 百分點就是近千萬(wan) 產(chan) 值。

印染行業(ye) 也是類似。以前,印染調色依靠打樣師傅的經驗和眼力,師傅每次遇到新的料子都會(hui) 剪下一塊,記錄配方,慢慢有了自己的“小本本”,即便是如此老師傅,碰到有些顏色,也許兩(liang) 三天都調不出。現在,浙江豐(feng) 林染整有限公司經過智能轉型,將顏色的相關(guan) 數據存儲(chu) 在數據庫裏,可以自動調取,小劑量調配,非常精確。調色工藝因智能化得以標準化,保持了生產(chan) 穩定。

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合作,是長三角一體(ti) 化使命之一。縱觀長三角,除了數字經濟領先的浙江外,上海綜合優(you) 勢突出,江蘇製造業(ye) 發達,安徽創新活躍、生態資源良好。也正基於(yu) 此,長三角製造業(ye) 也正更“智能”。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智能製造發展主要聚集在四大區域,其中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智能製造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三省一市智能製造類試點項目數量占全國總量近四分之一。

類似的案例,尤其在紡織印染、服裝箱包、五金工具等傳(chuan) 統行業(ye) ,都能找到。

轉就要堅定地轉

當下節點談智能轉型,已非左顧右盼之時,要克服“不敢轉”“不會(hui) 轉”“不能轉”的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有企業(ye) 信息技術負責人感慨:“最早信息技術部門不被理解,被大家認為(wei) 是修修電腦的部門。”理念不改,智能化也無從(cong) 談起。

巨石集團的智能化轉型中,也是從(cong) “不認真”到“較真”。於(yu) 亞(ya) 東(dong) 記得,公司智能化起步時,難度也不小,推廣資源計劃軟件需要與(yu) 各部門對接梳理,在測試環節很多人不重視,以為(wei) 那隻是信息部門的事情,其他部門隻要配合就好。但係統真正上線後,有訂單備注在發貨環節不顯示,這才讓各部門意識到“不認真”的後果,最終隻得抓緊調整。現在,不少部門非常較真,隨時會(hui) 主動提出技術訴求。

嘉興(xing) 市蒂維時裝公司也遇到過類似情況。當時,在總經理沈衛國力推下,公司上線一體(ti) 化企業(ye) 信息管理係統,卻幾乎遭到了所有員工的排斥,理由是數據有了痕跡,讓員工感覺被監控。

沈衛國堅持轉型,他不斷說起在國外考察某服裝智能工廠的情節,工廠生產(chan) 不間斷,依靠的僅(jin) 是一位工程師和幾位工人。以前,不少同事認為(wei) 他隻是在“講故事”,如今大家都感覺到了——公司逐步智能轉型後,生產(chan) 主要利用第三代無縫編織機,被稱為(wei) “服裝行業(ye) 的3D打印機”,在員工減少約一半情況下,今年的訂單量相比去年提升了一成。前段時間,疫情影響讓複工複產(chan) 受阻,但公司業(ye) 績很快增長,而且生產(chan) 投入持續加大,就連賣給公司機器的日本設備商都覺得不可思議。

智能轉型的實踐越多,就會(hui) 發現還能做更多。浙江豐(feng) 林染整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自元,至今對一次歐洲考察經曆記憶深刻——他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座印染工廠,旁邊有葡萄園,還有不少人居住。讓他驚訝的是,和大多數人對印染工廠周邊的印象不同,那裏不僅(jin) 沒有什麽(me) 味道,工廠的熱水和蒸汽還供給居民使用,了解後才得知,是處理技術提升,大大減少了汙染物排放。

產(chan) 業(ye) 集群須抱團轉

道理大家都懂,但這些年來,不少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就是沒轉型。多地經信部門都調研過,發現許多企業(ye) 對智能轉型總有顧慮,比如擔心耽誤訂單和生產(chan) ,不過,這場疫情讓企業(ye) 主直觀地看到了智能改造後的競爭(zheng) 力,紛紛動了心思。

但下決(jue) 心轉型也一時沒方向,怎麽(me) 辦?靠行業(ye) 內(nei) 的龍頭企業(ye) 帶一帶,也許是一種路子。

還是在浙江桐鄉(xiang) ,在智能製造方麵布局較早的新鳳鳴集團,專(zhuan) 門剝離出智能化服務公司,從(cong) 服務自己到服務整個(ge) 行業(ye) 。記者見到新鳳鳴集團首席信息官王會(hui) 成當天,智能化服務公司正好搬到桐鄉(xiang) 數字小鎮。業(ye) 內(nei) 不少人看好這種模式——一些高校雖有相關(guan) 技術,但對於(yu) 行業(ye) 不甚了解,往往事倍功半,而行業(ye) 龍頭剝離出的服務公司,對於(yu) 痛點是什麽(me) 、目前解決(jue) 到什麽(me) 程度,無疑比外行清楚。

王會(hui) 成告訴記者,他和團隊已將數據二次開發,開發分析模型,用以輔助企業(ye) 根據原輔料價(jia) 格,預判市場上哪種產(chan) 品需求旺盛、哪種產(chan) 品利潤更高,指導生產(chan) 及時改批換產(chan) ,以最大化利潤。

最近,像新鳳鳴集團一樣,幫助行業(ye) 內(nei) 中小企業(ye) 轉型的,越來越多。位於(yu) 台州椒江的傑克縫紉機公司是其中之一,該公司副董事長郭衛星說,這是一個(ge) 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的過程。工業(ye) 互聯網中,要真正觸及行業(ye) 痛點,必須由行業(ye) 前沿企業(ye) 領銜,同時行業(ye) 內(nei) 中小企業(ye) 參與(yu) 其中,不斷沉澱資源和持續開發,互相促進。當前,傑克縫紉機公司正推動用戶端與(yu) 廠商大數據互聯,形成涵蓋縫製企業(ye) 生產(chan) 要素、業(ye) 務流程的共享雲(yun) 平台

在杭州,今年4月15日,老板電器的茅山智能製造基地成為(wei) 浙江首個(ge) 5G獨立組網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試點,實現設備高效互聯和遠程交互,還能保證生產(chan) 數據傳(chuan) 輸、存儲(chu) 的安全。在這方麵,長三角有優(you) 勢。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也是全球製造業(ye) 第一大國,具有製造業(ye) 門類全、韌性強和產(chan) 業(ye) 鏈配套完整等優(you) 勢,由此帶來了培育創新的重要土壤和試驗場。日前,國家工信部組織的2020年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競賽,全國共有20個(ge) 集群入選中標候選者,浙江就獨攬5席。不少企業(ye) 主說,產(chan) 業(ye) 集群應當抱團築基。若換個(ge) 角度,產(chan) 業(ye) 集群也為(wei) 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機會(hui) 和土壤。

智能化不是“無人化”

不過,智能轉型也不能走極端,把智能化理解為(wei) “無人化”。

所有的硬件和軟件,都是服務於(yu) 人,而並非都用機器替代人。人,在不少環節不可或缺,乃至不可取代。在巨石集團,15年前一個(ge) 人隻能管理2台拉絲(si) 機,而現在則可以管理8台,生產(chan) 效率提升不少。絲(si) 如果斷掉,需要起碼一分鍾重新接。拉絲(si) 工可以用機器替代嗎?答案是目前不行。於(yu) 亞(ya) 東(dong) 解釋,拉絲(si) 的技術要求很高,而現在的機械手韌性難以達到。

另外,以前廠房內(nei) 有不少統計員負責數據收集、整理,供最終分析使用,而現在數據采集由機器完成,但數據工程師至關(guan) 重要,他們(men) 設計出的模型、算法成了核心。

去年底,阿迪達斯宣布,將關(guan) 閉位於(yu) 德國、美國的“高速工廠”,訂單重回亞(ya) 洲的人力密集型工廠,這一消息讓全球業(ye) 界矚目。事實上,即使在德國最發達的地區,製造能力雄厚、上下遊配套便利、技術創新水平領先,但智能化也並非總是成功。諸多問題,有待解決(jue) ,其中就包括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匱乏。

對於(yu) 服裝行業(ye) ,同樣如此,以前需要師傅帶出的學徒,現在則需要大學培養(yang) 的高素質人才。

沈衛國兼任中國針織技術教育創新中心的運營總監,他發現,以前有些高校學生來公司實習(xi) ,後來發展成一些學校的實訓課程。今年9月,東(dong) 華大學服裝與(yu) 藝術設計學院將開設針織服裝設計與(yu) 實踐課程,該課程便是與(yu) 該公司的教育創新中心合作開發。這樣的課程,也是為(wei) 設計專(zhuan) 業(ye) 學生提供技術學習(xi) 的機會(hui) ,培養(yang) 行業(ye) 需要的人才。

王自元對於(yu) 行業(ye) 發展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在製造業(ye) 與(yu) 國際接軌過程中,長三角智能製造必須走在前麵,代表國家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而要達到提高效率、節能降耗的效果,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重要性不言而喻。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的,他將“刀刃向內(nei) ”——企業(ye) 自身應該健全人才引進機製,留住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盡可能避免發生在身邊的尷尬——現在公司裏有一名武漢紡織大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員工,該員工說起,同學裏隻有他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工作。

其實無論哪個(ge) 發展階段,人都是發展關(guan) 鍵。誕生於(yu) 寧波的舜宇光學科技公司,也是率先智能轉型的龍頭企業(ye) 。記者采訪中得知這樣一個(ge) 故事:公司創始人王文鑒對科研人才可謂“一擲千金”。有一年王文鑒因傑出貢獻,被獎勵了一塊280克的金牌。他把金牌打成41枚金戒指,自己隻留1枚,其餘(yu) 的送給了40位業(ye) 務能手。發展靠什麽(me) ?王文鑒強調:靠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