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整個(ge)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年初,開局一場疫情席卷全球,在短暫受挫後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呈現逆勢上揚,隨之而來的是晶圓代工、封測產(chan) 能嚴(yan) 重吃緊,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陷入“缺貨”恐慌......
與(yu) 此同時,“並購”亦成為(wei) 2020年半導體(ti) 行業(ye) 的重要關(guan) 鍵詞。下半年大型並購案接踵而至,亞(ya) 德諾、美信、英偉(wei) 達、Arm、SK海力士、英特爾、AMD、賽靈思、美滿、Inphi、環球晶圓、世創,這些在各自細分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企業(ye) ,如今共同攪動產(chan) 業(ye) 風雲(yun) ,讓2020年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更添“魔幻”色彩。
01
“巨頭+巨頭” 規模破千億(yi) 美元
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見下表),2020年宣布的半導體(ti) 行業(ye) 並購案數量並不算多,但是多起交易涉及金額龐大,僅(jin) 下半年發生的6起並購案交易金額已超千億(yi) 美元(1195億(yi) 美元)。
來源:全球半導體(ti) 觀察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這6起並購案的收購方和被收購方均為(wei) 半導體(ti) 行業(ye) 巨頭,多次上演了“巨頭對對碰”,包括亞(ya) 德諾210億(yi) 美元收購美信、英偉(wei) 達400億(yi) 美元收購Arm、SK海力士90億(yi) 美元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業(ye) 務、AMD 350億(yi) 美元收購賽靈思、美滿100億(yi) 美元收購Inphi、環球晶圓45億(yi) 美元收購世創。
亞(ya) 德諾收購美信
2020年7月13日,亞(ya) 德諾宣布將以全股交易方式收購美信,交易價(jia) 值約210億(yi) 美元,合並後公司總市值超過680億(yi) 美元。
根據協議條款,交易結束後,ADI的當前股東(dong) 將持有合並後公司大約69%的股份,而美信股東(dong) 將持有大約31%的股份。本次交易將加強ADI的模擬半導體(ti) 領導地位。
亞(ya) 德諾是全球領先的高性能模擬技術公司,美信亦致力於(yu) 開發創新的模擬和混合信號產(chan) 品與(yu) 技術。相關(guan) 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球模擬芯片廠商排名榜上,亞(ya) 德諾排名第二、美信則排名第七。
英偉(wei) 達收購Arm
2020年9月14日,英偉(wei) 達宣布將以400億(yi) 美元的價(jia) 格從(cong) 軟銀收購Arm。英偉(wei) 達指出,此次合並,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時代首屈一指的計算公司;增強Arm的研發能力。
英偉(wei) 達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導體(ti) 公司,而Arm作為(wei)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ti) IP公司,已出貨超過1800億(yi) 個(ge) 基於(yu) Arm的芯片,兩(liang) 者的合並引起業(ye) 界擔憂。
英偉(wei) 達承諾,加入英偉(wei) 達後,Arm將繼續運營其開放授權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交易完成後,英偉(wei) 達計劃保留Arm的名稱及品牌標識,並擴建其在劍橋的總部。
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NAND閃存業(ye) 務
2020年10月20日,SK海力士宣布將以90億(yi) 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閃存及存儲(chu) 業(ye) 務。
在獲取相關(guan) 許可後,SK海力士將通過支付第一期70億(yi) 美元對價(jia) 從(cong) 英特爾收購NAND SSD業(ye) 務以及大連工廠。此後,預計在2025年3月份最終交割時,SK海力士將支付20億(yi) 美元餘(yu) 款從(cong) 英特爾收購其餘(yu) 相關(guan) 資產(chan) 。
英特爾將保留其特有的英特爾傲騰TM業(ye) 務,並將繼續在大連閃存製造工廠製造NAND晶圓,並保留製造和設計NAND閃存晶圓相關(guan) 的知識產(chan) 權(IP),直至最終交割日。
AMD收購賽靈思
2020年10月27日,AMD宣布已與(yu) 賽靈思達成最終協議,將以350億(yi) 美元的全股票方式收購賽靈思。
AMD股東(dong) 將擁有合並後公司約74%股權,賽靈思股東(dong) 擁有約26%股權,交易預計在2021年底完成。
AMD表示,通過收購賽靈思,AMD將有能力提供高性能處理器技術產(chan) 品組合,結合CPU、GPU、FPGA、自適應SoC和軟件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雲(yun) 、邊緣和終端設備提供領先的計算平台。合並後的公司將共同挖掘數據中心、遊戲、PC、通信、汽車、工業(ye) 等行業(ye) 的發展機會(hui) 。
美滿收購Inphi
2020年10月30日,美滿宣布將以大約100億(yi) 美元的“現金+股票”交易方式收購芯片製造商Inphi。合並後整體(ti) 企業(ye) 價(jia) 值將達約400億(yi) 美元。
據了解,美滿專(zhuan) 注提供全套寬帶通信和存儲(chu) 解決(jue) 方案,2016年開始向數據基礎設施的半導體(ti) 解決(jue) 方案轉型,而Inphi是一家美國芯片製造商,專(zhuan) 門研究光電互連。
美滿表示,將美滿的銅纜以太網PHY係列產(chan) 品與(yu) Inphi光電產(chan) 品相結合,將創建一個(ge) 行業(ye) 領先的高速數據互連平台,為(wei) 企業(ye) 、運營商、數據中心和汽車市場服務。
環球晶圓收購世創
2020年11月29日,環球晶圓表示,與(yu) 世創正在就達成商業(ye) 合並協議進行最終階段的協商。12月10月,雙方簽訂商業(ye) 合並協議,總收購價(jia) 約45億(yi) 美元。
環球晶圓承諾,將保留世創於(yu) 德國Burghausen生產(chan) 基地作為(wei) 世創的主要研發中心;確保有足夠的資本支出以支應現有的晶圓生產(chan) 線;在2024年年底前不得進行裁員或關(guan) 閉世創於(yu) 德國的任何據點。
據了解,環球晶圓和世創分別為(wei) 全球第三大和全球第四大半導體(ti) 矽片廠商,兩(liang) 者成功合並後,環球晶圓將有望成為(wei) 半導體(ti) 矽片行業(ye) 的領先巨頭。
滑動查看更多
除了上述幾起重磅收購案外,還有如戴濼格收購Adesto,Synaptics收購博通無線物聯網業(ye) 務、聯發科收購英特爾電源管理芯片業(ye) 務等亦備受業(ye) 界關(guan) 注。
02
2015年& 2020年:兩(liang) 大並購高峰期
事實上,半導體(ti) 行業(ye) 的並購之風從(cong) 未曾停過,但目前看來,2015年與(yu) 2020年,成為(wei) 了半導體(ti) 行業(ye) 史上的兩(liang) 大並購高峰期。
回想2015年,半導體(ti) 行業(ye) 發生了多起百億(yi) 美元級並購案,包括安華高以370億(yi) 美元收購博通、西部數據以190億(yi) 美元收購閃迪、英特爾以167億(yi) 美元收購Altera、恩智浦以167億(yi) 美元(含債(zhai) 務)收購飛思卡爾等,上述4起並購案的交易金額已近900億(yi) 美元。
此外,2015年的半導體(ti) 行業(ye) 並購案還有如中國財團以19億(yi) 美元收購豪威科技、高通以24億(yi) 美元收購CSR、安森美以24億(yi) 美元收購仙童半導體(ti) 等。
與(yu) 2015年類似,2020年半導體(ti) 行業(ye) 亦發生了多起重磅並購案。對比2015年與(yu) 2020年,我們(men) 不難發現,這兩(liang) 個(ge) 年份的半導體(ti) 並購案,均存在交易雙方行業(ye) 影響力大、單個(ge) 交易涉及金額龐大的特點。無論是2015年的安華高、博通、西部數據、閃迪、英特爾、恩智浦等,亦或是2020年的英偉(wei) 達、Arm、AMD、賽靈思等,均為(wei) 半導體(ti) 行業(ye) 巨頭,並購金額亦多為(wei) 百億(yi) 美元級別。
來源:全球半導體(ti) 觀察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不過相比之下,2020年的單個(ge) 並購案所涉金額更加龐大大,如僅(jin) 英偉(wei) 達收購Arm、AMD收購賽靈思兩(liang) 起交易的金額已達750億(yi) 美元。排除已然終止的博通收購高通、高通收購恩智浦兩(liang) 大並購案,全球前五大規模半導體(ti) 並購案中2020年已占三席,其中以英偉(wei) 達400億(yi) 美元收購Arm交易金額最高。
此外,2020年半導體(ti) 並購案在時間上亦顯得更加集中,來得更加突然且猛烈——上半年風平浪靜,7月亞(ya) 德諾率先拉開了這一場並購大戲的序幕,接著在短短四個(ge) 月時間裏,涉及多個(ge) 半導體(ti) 行業(ye) 巨頭的重磅並購案接二連三砸來,10月份更是官宣了3起。
目前而言,2020年已超越2015年成為(wei) 半導體(ti) 行業(ye) 有史以來並購金額最大的一年,但是幾大並購案仍在進行中,尤其並購金額最大的英偉(wei) 達並購Arm這一起交易是否能夠順利通過全球政府監管機構批準仍未可知。
集邦谘詢分析師姚嘉洋表示,過去的半導體(ti) 並購案大多是“以大吃小”,但並購金額不斷升級,今年主要還是有資金市場的加持才有此表現,由於(yu) 位居前位的半導體(ti) 業(ye) 者的營收規模皆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未來若還有半導體(ti) 並購案,在資金麵允許的情況下,恐怕還會(hui) 有“大吃大”的天價(jia) 收購金額出現。
因此,2020年或許在現階段是並購案的最大年,但未來有可能會(hui) 被取代。
03
這一波半導體(ti) 並購巨浪背後...
目前,2020年半導體(ti) 並購巨浪已高高掀起,雖然最終結果尚未可知,但是已有不少人在思考:這一波巨浪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麽(me) ?並購案若完成又將給行業(ye) 帶來哪些影響?
回望過去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曆史長河,我們(men) 不難發現,並購一直是半導體(ti) 企業(ye) 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然而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經濟以及半導體(ti) 行業(ye) 上下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卻還發生了如此大規模的並購,這讓不少業(ye) 界人士感到疑惑。
對此,業(ye) 界認為(wei) 今年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或是重要推力。
姚嘉洋表示,以2020年下半年的收購案來看,大多是美係半導體(ti) 業(ye) 者發動收購,究其原因,仍是美國政府采取寬鬆貨幣政策,使得資本市場位處高點,在諸多半導體(ti) 大廠都有擁有充沛的現金下,采取收購以強化本身的產(chan) 品線之不足會(hui) 是十分合理的選擇。
以AMD收購賽靈思為(wei) 例,姚嘉洋指出,AMD不論是在車用、AI、5G等應用領域,相較於(yu) 英特爾與(yu) 英偉(wei) 達而言,AMD的話語權幾近為(wei) 零,然而今年AMD表現出色,再加上美國資本市場的驅動,自然就會(hui) 有采取收購的策略發生。
另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從(cong) 被收購方角度看,2020年不少半導體(ti) 廠商股價(jia) 不斷攀升、整體(ti) 市值變高,有的廠商整體(ti) 市值甚至翻了數倍,被收購方選擇在2020年出售亦有望實現更大估值。我們(men) 可以看到,這幾起大型並購案多采取了“股票+現金”的交易方式,其中AMD收購賽靈思更是采取了全股票的交易方式。
那麽(me) ,這幾起“巨頭+巨頭”並購案若成功,將對半導體(ti) 行業(ye) 帶來什麽(me) 影響?
姚嘉洋指出,首先,收購方對於(yu) 上下遊的議價(jia) 能力將提升,在此情況下,成本結構的優(you) 化將對中小型半導體(ti) 企業(ye) 帶來威脅。
姚嘉洋進一步表示,英偉(wei) 達收購Arm、AMD收購賽靈思、美滿收購Inphi這幾起並購案若完成,都會(hui) 對英特爾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威脅,他們(men) 的競爭(zheng) 場域主要在5G與(yu) 數據中心等相關(guan) 基建上,未來數據中心與(yu) 網通基礎建設的半導體(ti) 業(ye) 者將成高度集中化的態勢。
他認為(wei) ,未來若還有相關(guan) 並購案,恐怕還會(hui) 與(yu) 數據中心等領域相關(guan) ,因為(wei) 數據中心與(yu) 5G基建都是穩定成長的應用市場,長期來看應不至於(yu) 有衰退表現,從(cong) 追求營收成長的角度來看,這將是半導體(ti) 廠商們(men) 的競逐目標之一。
04
對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影響與(yu) 啟示
正所謂巨頭跺一跺腳,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都要抖上幾抖,更何況多個(ge) 巨頭齊跺腳。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ti) 市場,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正在迅速發展,恐怕難以避免會(hui) 受到這次並購巨浪的衝(chong) 擊,那麽(me) 對於(yu) 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有何影響?
姚嘉洋指出,現今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主要還是以政策引導為(wei) 主、民間資金與(yu) 市場為(wei) 輔,這種態勢短時間內(nei) 應該不會(hui) 有所改變。目前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優(you) 先因應國內(nei) 市場需求為(wei) 主,國際大廠的並購案所衍生的效應,應該會(hui) 對中國半導體(ti) 企業(ye) 往數據中心與(yu) 5G基建領域的發展形成一道高牆,短時間內(nei) 恐怕難以跨越。
在姚嘉洋看來,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在政策上或許應可逐漸回到正常市場機製,讓規模較大的半導體(ti) 企業(ye) 在無需政策介入的情況下,可與(yu) 國際大廠直接競爭(zheng) ,借此修正中國半導體(ti) 企業(ye) 的產(chan) 品策略等發展路徑;同時,在中國半導體(ti) 發展蓬勃的情況下,也必須要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循環。
他預估,2021年開始,或許會(hui) 陸續發生中國國內(nei) 的半導體(ti) 收購案,這對於(yu) 中國半導體(ti) 企業(ye) 麵對國際大廠來說,應能有正麵效果。
亦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他關(guan) 於(yu) 這幾起大型並購案的思考是,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應該在加強自主發展的同時,也尋求機會(hui) 並購優(you) 質資產(chan) 。“對於(yu) 中國企業(ye) 而言,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外暫時無他法,畢竟還不是一個(ge) 量級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