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此前很多國際關(guan) 係專(zhuan) 家所斷言的那樣,中美兩(liang) 國的競爭(zheng) 態勢也許將持續數十年。
在中美關(guan) 係上,尤其是針對中國高端製造業(ye) 的打壓政策上,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或許帶不來什麽(me) 改變,尤其是當候任國務卿布林肯表態"認可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後,讓原本很多對拜登有所期待的人果斷放棄了幻想。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盡早實現中國高端製造業(ye) 的自主化依然是我們(men) 的星辰大海。
"隱於(yu) 世"的美國製造業(ye)
美國的工業(ye) 其實非常強大。
當很多人看到美國服務業(ye) 產(chan) 值占GDP的80%時,就以為(wei) 美國放棄了製造業(ye) ,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不過是被宏觀數據所呈現的表象蒙蔽了雙眼。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司原司長年勇在"2020中國互聯網製造峰會(hui) "上曾表示:"美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製造業(ye) 。去年美國服務業(ye) 占經濟總量的81%,但其中60%以上都是為(wei) 製造業(ye) 服務的。"
美國製造業(ye) 的直接產(chan) 值數據雖然並不亮眼,卻依然可以保持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主要就是因為(wei) 它在高端製造業(ye) 方麵積累了深不可測的技術優(you) 勢。
以我們(men) 熟知的iphoness手機為(wei) 例,蘋果僅(jin) 僅(jin) 負責設計產(chan) 品、市場和營銷,就可以切走66%的利潤率,而加班加點的富士康工廠,"每部手機僅(jin) 賺4美元到4.5美元",利潤率不過2%。
換句話說,隻需掌握核心的製造業(ye) 技術,不論製造業(ye) 基地前往何方,美國都能讓全世界人民為(wei) 其打工求福報。
這種特有的產(chan) 業(ye) 形態,也影響並決(jue) 定了美國看似鬆散實則咄咄逼人的對外政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構建起了整套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數據顯示,1985年日本半導體(ti) 市占率首超美國,位居全球第一。1988年,日本半導體(ti) 產(chan) 值更是占到了全球芯片總產(chan) 值的67%。
感受到了威脅的美國一邊通過《半導體(ti) 協定》等政策限製日本半導體(ti) 的發展,一邊通過扶持韓國執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共同開發計劃》,削減日本在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中的影響。
最終如我們(men) 所見。2012年2月,在美韓兩(liang) 國的聯手打壓下,日本半導體(ti) 的最後一粒火種爾必達宣布破產(chan) ,日本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再也無力回天。
連親(qin) 生的小弟都會(hui) 落得如此命運,更何況是麵對一個(ge) 有技術有市場還有雄心的中國呢?
美國的策略很少會(hui) 動搖
一個(ge) 眾(zhong) 所周知的事實,拜登上台以及特朗普的黯然也與(yu) 美國製造業(ye)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an) 係。
從(cong) 整體(ti) 來看,美國雖然可以憑借核心技術支配全球,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美國本土也有"下沉公民"需要依靠製造業(ye) 打工賺錢,而當這些工作機會(hui) 被轉移後,這些來自"鐵鏽帶"的人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
美國媒體(ti) 曾調查表示,在通用汽車曆史最悠久的簡斯維爾工廠關(guan) 門五年後的2013年,該地區大約有4.1萬(wan) 個(ge) 家庭通過領取"食品分享券"來維持生計,這一數字是工廠倒閉時的2倍之多。
2016年,特朗普發現了這一秘密,在喊出了"讓美國再次偉(wei) 大"的同時,著重表示會(hui) 讓製造業(ye) 重回美國。因此,特朗普瞬間就獲得了數以百萬(wan) 計的失業(ye) 工人群體(ti) 及背後家庭的支持。
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國的低端製造業(ye) 並沒有回歸,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回歸的可能。
盡管如此,在占據了高端製造業(ye) 上遊的同時,讓低端製造業(ye) 回流其實是美國很久以來的一種民意表達。早在2018年,拜登就在《外交事務》發表署名文章稱:"美國確實需要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他強調美國要重建核心供應鏈,逐步恢複美國的製造業(ye) ,以減少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過度依賴。
由此,我們(men) 可以發現,在半導體(ti) 、醫療等核心製造業(ye) 領域,拜登依然會(hui) 堅持美國本位製的策略,而在外圍製造業(ye) 上,限於(yu) 美國疫情防控不力和中國固有的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拜登也許會(hui) 選擇暫時不觸碰的延續性策略。
此外,不同於(yu) 特朗普的赤裸裸,作為(wei) 一個(ge) 民主黨(dang) 政客,尤其是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不出意外的話,拜登會(hui) 再一次站在所謂的"道義(yi) " 製高點,高舉(ju) 美國價(jia) 值觀,拉攏一群小弟孤立中國。
基於(yu) 這兩(liang) 個(ge) 層麵,我們(men) 可以發現,其實在對華的核心態度上,作為(wei) 美國總統的拜登和特朗普其實是如出一轍的:堅持打壓中國高端製造業(ye) 。
中國的製造業(ye) 必須轉型升級
很多人認為(wei) ,有了此前二十年"中國工廠"助力中國的崛起經驗,未來隻需要沿著這種路線前進,那麽(me) 我們(men) 也能收獲一個(ge) 不錯的未來。
但是環境、人口、原材料成本等因素決(jue) 定了"中國工廠"並不是一個(ge)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僅(jin) 以人口為(wei) 例,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yu) 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19》數據顯示,1985-2017年,中國人均人力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為(wei) 6.99%。而2008-2017年短短十年間,人均人力資本的年均增長率提升到了7.05%。2011年後,我國勞動力人口就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勞動人口一再減少,人力資本卻在增加,就決(jue) 定了未來工廠很難再獲得廉價(jia) 的勞動力。
針對這些問題,吳曉波曾表示:"未來中國製造業(ye) 的出路就是轉型升級,整個(ge) 製造模式要擺脫對成本和規模的依賴。"
因此,即使剔除和美國論戰需要的強硬態勢,僅(jin) 從(cong) 本國的國情出發,我國的製造業(ye) ,也必須掌握核心的產(chan) 業(ye) 技術,實現產(chan) 業(ye) 突圍。
雖然與(yu) 之相應的,隨著拜登上台,中國未來並不會(hui) 因此少受明槍冷箭,隻不過自強如今日中國,重走日本的老路是肯定不可能的。
中國有廣闊的本土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內(nei) 需市場。而近期我國"構建內(nei) 循環為(wei) 主、國內(nei) 國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的策略,其實也是從(cong) 側(ce) 麵昭示出了政府對本土市場的強大信心。
其次,長期的製造業(ye) 發展積累了深厚的產(chan) 業(ye) 鏈集群優(you) 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很多產(chan) 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都有相應的布局,這種天然的製造成本優(you) 勢是美國強硬打壓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中國製造業(ye) 更上層樓的底層基礎。
再次,智能化革命的機遇。縱觀曆史,我們(men) 可以發現,每次工業(ye) 革命都會(hui) 引發產(chan) 業(ye) 陣地的轉移,比如第一次工業(ye) 革命的英國,到第二次工業(ye) 革命的歐洲,再到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美國。吳曉波認為(wei) :"當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困難的時候,智能化革命(第四次工業(ye) 革命)發生了。這一點我們(men) 比日本人幸運。"
從(cong) 外部環境來看,縱使拜登可以通過結盟、孤立、經濟製裁等手段製約中國製造業(ye) 的發展,但是我們(men) 可以發現,中國製造業(ye) 的這三重優(you) 勢很像古人常講的"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會(hui) 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有太大的震蕩。
因此,正如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政治係博士生彼得.哈裏斯所言:"盡管有重重阻礙,但中國很可能將在適當的時候取代美國成為(wei) 主宰世界的軍(jun) 事和地緣政治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