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中國製造業(ye) 的占比在全球供應鏈中逐年上升,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是我們(men) 必須看到,如今的中國製造業(ye) 依然是大而不強。
比如富士康,這是國內(nei) 最大的製造業(ye) 企業(ye) ,不過做出來的手機依然是美國設計,中國組裝。在蘋果公司的眼中,中國僅(jin) 僅(jin) 是最便宜的代工中心罷了。 這反映了中國製造的現狀,如果十年後,中國依然是這樣的全球製造中心,那隻能說明中國製造非但沒有前進,反倒是在倒退。
比如汽車行業(ye) ,我們(men) 曾經幻想以市場來換取技術,可是如今呢?我們(men) 賺的就是一個(ge) 辛苦錢,燃油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我國與(yu) 外國存在著很大的技術堡壘,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我們(men) 怎麽(me) 可能短時間內(nei) 就完成超越呢。在傳(chuan) 統的燃油車領域,中國就是一個(ge) 打工人,出最多的勞動力,卻隻能賺到一些辛苦錢而已,大部分的利潤拱手讓給了國外車企。
目前中國急需提升自身設備製造技術能力,以六軸工業(ye) 機器人為(wei) 例,工業(ye) 機器人是工業(ye) 製造的明珠,雖然說目前中國湧現了一批本土優(you) 秀的工業(ye) 機器人製造商,比如埃斯頓、埃夫特等等,但是在對設備穩定性要求最高的汽車製造領域中基本看不到這些製造商的身影,目前機器人四大家族依然牢牢掌控著最核心的技術和最大的市場。
在可編程控製器方麵,也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PLC,目前在汽車製造領域,至少在我所處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我們(men) 依然看不到國產(chan) 的PLC品牌。不是我們(men) 不想用,而是不知道國產(chan) 品牌的穩定性,一旦使用國產(chan) 品牌造成產(chan) 線停線,繼而引起主機廠停線的話,那對於(yu) 汽車零部件工廠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men) 隻能用已經經過汽車行業(ye) 驗證的國外PLC品牌,諸如Siemens,Omron等等。
還有生產(chan) 線上麵大量使用的各種傳(chuan) 感器,比如接近開關(guan) 、激光傳(chuan) 感器等等,大量使用的都是國外的品牌,經常使用的就有基恩士的輪廓傳(chuan) 感器和激光傳(chuan) 感器、德國BALLUFF的接近傳(chuan) 感器和氣缸磁開關(guan) 等等。
已經過去的2020年,工業(ye) 互聯網的概念被政府反複提及,靠著資本的加持,乘著5G的快車,迅速成為(wei) 了新的風口。據5G產(chan) 業(ye) 時代數據中心(TD)不完全統計,2020年工業(ye) 互聯網領域的融資事件高達近60起,刷新了2019年的紀錄。
我們(men) 自己也在工廠內(nei) 部做一些自動化的改造工作,自學C# 和Python等高級語言,我們(men) 使用這些高級編程語言做出一個(ge) 還看得過去的界麵,與(yu) 設備的PLC、機器人完成通信,當界麵不斷刷新出我們(men) 想要看到的數據的時候,我們(men) 確實挺興(xing) 奮的。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目前界麵刷新出的這些數據就類似MES係統,作為(wei) 一個(ge) 數據統計和分析的工具,確實對我們(men) 解決(jue) 問題提供便利,比如說可以分析某個(ge) 氣缸近一段時間打開夾緊的時間來判斷此氣缸是否存在卡頓。除此之外還能做些什麽(me) 呢?
個(ge) 人覺得當前大部分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企業(ye) 其實在盈利模式上並沒有探索出較為(wei) 可行的路徑,多數企業(ye) 還是靠政府輸血和融資輸血。當然不能否認工業(ye) 互聯網的巨大潛力,未來的世界肯定要物物相連。但是希望大家的眼光可以向下看看,不要總是盯住上麵的互聯網,底層的設備如果都是國外的那麽(me) 怎麽(me) 可以稱之為(wei) 中國創造呢?將來有一天不是還要被卡脖子嗎?
將來有一天在製造業(ye) 的工廠裏麵如果都是國產(chan) 的機器人的工作,國產(chan) 的PLC在運行,我想那個(ge) 時候才是中國製造業(ye) 真正強大了。中國製造2025還要繼續前行,國家尚未強大,我輩仍需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