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激光器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被稱為(wei) “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和“最奇異的光”。今日,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漢召開,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因其在光纖激光器領域的成就獲評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武漢大學李建成院士。極目新聞記者專(zhuan) 訪了閆大鵬教授,暢談他與(yu) 光纖激光器、武漢的不解之緣,展望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
51歲來漢創業(ye) 是做得最對的事
極目新聞記者:恭喜您獲獎,能否給讀者介紹一下您研究的領域?
閆大鵬:謝謝。我研究的領域是第三代激光器的代表光纖激光器。它是采用摻稀土元素的玻璃光纖作為(wei) 工作介質,在玻璃纖芯中產(chan) 生激光並由光纖把激光傳(chuan) 輸到加工對象。光纖激光器輸出的激光有脈衝(chong) 形式和連續形式。對於(yu) 脈衝(chong) 形式的輸出激光,脈衝(chong) 寬度有納秒、皮秒和飛秒量級;對於(yu) 連續形式的輸出激光,輸出功率可達數萬(wan) 瓦級。
光纖激光器在工業(ye) 上,用於(yu) 金屬材料的切割、焊接、表麵處理、標記、除鏽、3D打印等,促進了工業(ye) 轉型升級。在醫療上,用於(yu) 手術,沒有機械性撞擊,又快又精準,減輕病人的痛苦;在測量上,由於(yu) 激光的單色性好,方向性強,測量精度高,使測量人造衛星、月球等目標的距離變成現實;在軍(jun) 事上應用廣泛,是各類激光裝備的核心光源。
極目新聞記者:您長期從(cong) 事這一領域研究,2007年應該是一個(ge) 分水嶺,當年為(wei) 何會(hui) 選擇回國來武漢發展?
閆大鵬:我在國外工作期間,也在關(guan) 注國內(nei) 發展。武漢有多家光纖激光器的用戶和上遊供應商。光纖激光器是中遊產(chan) 品,容易形成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鏈。2006年隨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團來武漢華創會(hui) ,國內(nei) 激光龍頭企業(ye) 華工科技急需國際光纖激光器領軍(jun) 人才,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我也看好華工科技提供的市場和平台,作為(wei) 國內(nei) 激光龍頭企業(ye) ,華工科技資金、人才等各方麵都實力雄厚,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適合於(yu) 創業(ye) 發展。
武漢大力發展高科技產(chan) 業(ye) ,支持力度大,政策優(you) 厚,是高科技企業(ye) 創業(ye) 的沃土,東(dong) 湖高新區也提供了企業(ye) 合作專(zhuan) 項資金、領軍(jun) 企業(ye) 獎勵、3551人才獎勵等一係列政策。湖北是科教大省,華中大有國內(nei) 一流的光電專(zhuan) 業(ye) 和國家光電研究中心。學校為(wei) 我提供了在學校擔任博導、培養(yang) 光纖激光器人才的機會(hui) ,同時學校為(wei) 企業(ye) 輸送了各類急需人才。
極目新聞記者:以您當時的年齡,為(wei) 什麽(me) 沒有選擇安穩而是創業(ye) ?
閆大鵬:我是中國人,總想為(wei) 自己的國家做點事。我是51歲辭去國外的工作,賣掉房子,舉(ju) 家回國落戶武漢創業(ye) 。2007年中國光纖激光產(chan) 業(ye) 為(wei) 零,全部依賴進口。看到自己在國外公司研發的產(chan) 品被高利潤賣到中國,心裏不是滋味。國家讓我出國學習(xi) ,總覺得要學好一門技術回報國家。
目前湖北有4家上市的激光企業(ye) ,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長,我所在的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nei) 首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光纖激光器研發、生產(chan) 、銷售,在創業(ye) 板上市的龍頭企業(ye) 。
極目新聞記者:在武漢這麽(me) 多年,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麽(me) ?
閆大鵬:在武漢這些年,最大的感觸是武漢人的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特別是2020年的疫情充分體(ti) 現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大愛。疫情期間,我帶隊封閉複工複產(chan) ,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事就是回國到武漢創業(ye) 。
依托光穀實驗室助力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
極目新聞記者:您在光纖激光器領域取得諸多成就,多次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哪一次攻關(guan) 讓您較難忘?
閆大鵬: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裝備保障任務某項目攻關(guan) 中,由於(yu) 時間緊、任務重,特別是開始時產(chan) 品性能指標沒達到要求,自己親(qin) 自入駐實驗室,每台激光器自己親(qin) 自檢測,對不達標的激光器找原因並提出改進意見,每天晚上都是加班到12點以後。有一天晚上加班後自己開車回家,早上開車趕在8點前到公司參加有關(guan) 會(hui) 議,路上一邊開車一邊想問題,不小心發生了撞車事件,所幸沒有大礙,還能工作。後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前一天交付了任務。
閆大鵬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
極目新聞記者:想請您介紹下在光纖激光器領域,中國在全球處於(yu) 什麽(me) 水平?
閆大鵬:我國在 2015 年成為(wei) 了全球最大的激光器應用市場,下遊製造業(ye) 的激光加工裝備也不斷更新換代,由於(yu) 光纖激光器的優(you) 勢,在激光切割、激光鑽孔、增材製造等市場中應用廣泛。光纖激光器在我國工業(ye) 激光器中的市場規模占比不斷提升。目前國內(nei) 中低功率產(chan) 品進口替代基本完畢,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國產(chan) 化率也在快速推進,特別是高端應用方麵,近兩(liang) 年以來高功率產(chan) 品價(jia) 格也開始大幅下降。可以驕傲地說,目前中國光纖激光器在工業(ye) 應用領域處於(yu) 世界並跑水平,在某些領域,處於(yu) 國際領跑水平。
極目新聞記者:湖北在這個(ge) 領域的發展現狀如何?
閆大鵬:湖北有4家上市的激光企業(ye) 。湖北省各級領導十分重視光電產(chan) 業(ye) 發展,2020年王曉東(dong) 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力爭(zheng) 在光纖激光器、高端顯示麵板、高精度實時遙感、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未來,我省依托揭牌的華中科技大學負責籌建的湖北光穀實驗室,實現產(chan) 、學、研、用的真正融合,助力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
醉心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青年學以致用
極目新聞記者:我們(men) 注意到關(guan) 於(yu) 您本人的報道比較少,能否跟我們(men) 分享下您的人生經曆?
閆大鵬:我一生都在不斷挑戰自己,1974年,我高中畢業(ye) 後上山下鄉(xiang) 當知青,當過農(nong) 業(ye) 學大寨工作隊隊員;1977年知青回城,在工廠當工人。恢複高考後,1978年考入華東(dong) 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物理專(zhuan) 業(ye) ,隨後一直在南京理工大學求學,1990年,我在南京理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先後任南京理工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9月,我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國外學習(xi) 交流,曾在多家大學、企業(ye) 任職,從(cong) 事光纖激光器方麵的工作,直至2007年9月回國創業(ye) 。
在南京理工大學期間,我曾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zhuan) 家”,獲江蘇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有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成果獎若幹,專(zhuan) 利若幹,發表100多篇論文,2本專(zhuan) 著,但就是沒有可轉化為(wei) 市場需要的規模生產(chan) 的成果,這是當時的一個(ge) 遺憾。
極目新聞記者:那您現在如何去彌補這個(ge) 遺憾?
閆大鵬:除了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同樣重要,紙上談兵價(jia) 值不大,“‘會(hui) 動手’比‘寫(xie) 論文’重要得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生產(chan) 力才是最大的成就。
在這些年的工作中,我帶領團隊先後研製出我國第一台25W脈衝(chong) 光纖激光器產(chan) 品,第一台100W、1000W、4000W、6000W、10kW和20kW連續光纖激光器產(chan) 品並實現批量生產(chan) 。牽頭起草了中國第一部光纖激光器行業(ye) 標準。相關(guan) 科技產(chan) 品和成套設備在航空航天、汽車、3D打印、先進焊接切割、國防安全等眾(zhong) 多領域得到應用,帶動超過千億(yi) 產(chan) 值終端應用市場,為(wei) 打破國外壟斷、形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激光及激光製造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做出了貢獻,產(chan) 生了巨大經濟、社會(hui) 和國防效益。
閆大鵬工作中
極目新聞記者:您未來的科研會(hui) 側(ce) 重於(yu) 哪方麵?企業(ye) 又將朝哪個(ge) 方向邁進?
閆大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到科技要“三個(ge) 麵向”,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在這樣“三個(ge) 麵向”推進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是其中的應有之義(yi) ,必須做好的一門課,企業(ye) 要想跟上時代的進步必須保持與(yu) 科研院校的密切合作,打通“最後一公裏”,將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和效益。
極目新聞記者:對有技術有創業(ye) 願望的科研後輩,您有什麽(me) 建議?
閆大鵬:與(yu) 你要創業(ye) 的產(chan) 品應用單位合作,學以致用,這樣產(chan) 品研發的快、應用推廣的快,發現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jue) ,技術在應用中創新,企業(ye) 發展也有保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