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分的長三角,處處綠意盎然。行走其間,無論是遠眺黃浦江兩(liang) 岸的高樓大廈,還是近看皖北鄉(xiang) 村的田園風光,都能感受到這片地區的強勁活力。
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區域生產(chan) 總值突破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24.55%,較去年同期提高0.44個(ge) 百分點。
2020年8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落實國家戰略,長三角35.8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生機勃發;“十四五”開局,滬蘇浙皖攜手奮進邁向未來。
一體(ti) 化發展,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5月17日,地處皖東(dong) 南的安徽郎溪縣,蕪申運河上,定埠港的大型吊機將一卷卷鋼纜吊至船上,作業(ye) 正忙。“原來就是個(ge) 小渡口,現在已經有4個(ge) 千噸級的泊位了!”看著船舶進出,安徽省定埠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鵬難掩激動。
港口周邊,上海白茅嶺農(nong) 場,江蘇溧陽、宜興(xing) ,浙江長興(xing) 、安吉,安徽郎溪、廣德,“一地六縣”交會(hui) 。依靠區位優(you) 勢,定埠港2019年6月開港,不到兩(liang) 年已實現吞吐量670萬(wan) 噸,二期建成後,年吞吐量將達1500萬(wan) 噸。
定埠港的建設與(yu) 發展,背後是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絡建設的一體(ti) 化推進。2018年底,交通運輸部與(yu)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ti) 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積極推進內(nei) 河航道網絡化、區域港口一體(ti) 化、運輸船舶標準化、綠色發展協同化、信息資源共享化、航運中心建設聯動化,長三角水運動脈愈發暢通。
安徽、江蘇共同疏浚蕪申運河,讓皖東(dong) 南地區到上海的水運距離縮短100多公裏,也讓郎溪這樣相對欠發達地區“築巢引鳳”的底氣更足——郎溪經濟開發區427家工業(ye) 企業(ye) 裏,91.7%來自滬蘇浙,今年一季度實現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33.6億(yi) 元,同比增長46.3%;高新技術企業(ye) 產(chan) 值40.2億(yi) 元,同比增長44.1%。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ye) 發達、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you) 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五一”小長假,正值第二屆上海“五五購物節”啟幕,5天時間,上海線下消費196.5億(yi) 元,同比增長30.4%。同時,上海“大商埠”的作用也向更大範圍輻射。“總部在滬的國際國內(nei) 、線上線下商業(ye) 企業(ye) ,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範圍內(nei) 同步舉(ju) 辦‘五五購物節’活動。”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說。
上海“十四五”規劃重點打造嘉定、鬆江、青浦、奉賢和南匯等5個(ge) 新城,建設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綜合性節點城市。上海青浦與(yu) 蘇州吳江、浙江嘉善共同策劃“夜遊長三角,古鎮不眠夜”;上海奉賢聯合杭州、南京開展長三角區域聯動消費;上海嘉定舉(ju) 辦長三角馬術青少年聯賽、長三角圍棋邀請賽、長三角陸上劃船器比賽……旺盛的消費需求、暢通的市場渠道,讓長三角企業(ye) 迅速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國內(nei) 國外兩(liang) 個(ge) 市場中壯大自己。
一體(ti) 化發展,為(wei)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打牢基礎。2020年底,上海公布《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於(yu) 今年3月開始實施;此前,江蘇也發布了《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各地新規在部署本地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均提出要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國家戰略,加強數字經濟跨區域合作;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同簽訂合作協議,加強反壟斷執法協作、統一應用電子營業(ye) 執照、共推綠色產(chan) 品認證合作;三省一市公安機關(guan) 整合人口數據資源,實現“一地受理、網上遷移”。
高質量推進,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
5月14日,上海張江,一個(ge)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cong)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傳(chuan) 出:我國首台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實現2.0納米波長自由電子激光放大出光,達到設計目標波長。這標誌著我國在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研製方麵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此前一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研製目前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量最多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衝(chong) 之號”,操縱的超導量子比特達到62個(ge) ,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可編程的二維量子行走,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jin) 要提供優(you) 質產(chan) 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全國4個(ge)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張江、合肥,長三角擁其二。承擔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的重任,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長三角責無旁貸。
截至2020年底,張江已集聚330家國家級研發機構、14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墨子號、黑洞照片、超強超短激光等科學新發現、新發明不斷湧現,C919首飛成功,超導、石墨烯等關(guan) 鍵技術取得突破,2020年上海科學家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全球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數占全國的32%。
“基礎研究是整個(ge) 科學技術體(ti) 係的源頭,也是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問題的根源所在。”上海科委主任張全說,要深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深化國內(nei) 科技合作,健全共享合作機製,提升科技供給質量和水平,推動優(you) 質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
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推進,讓長三角勇當我國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開路先鋒的底氣越來越足。2020年6月,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科技部門簽署《共同創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框架協議》,共同籌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支撐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建設的引領性平台,被寫(xie) 進了上海市、安徽省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滬蘇浙皖科技主管部門等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dui) 試點的通知》,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安徽省馬鞍山市參與(yu) 試點。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dui) 試點平台於(yu) 2021年4月1日測試上線,如今資源池裏已有458家服務機構的8955項服務項目、24022台套大型科學儀(yi) 器等科技資源。一個(ge) 多月裏,已有109家企業(ye) 注冊(ce) 通用通兌(dui) 平台,27家單位申請科技創新券,發券金額1060萬(wan) 元。
凝聚強大合力,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今年2月,蘇州市吳江區的華德電子有限公司派代表到上海青浦,為(wei) 公司馬來西亞(ya) 籍員工翁文星領取了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這意味著,在吳江工作的他,以後能夠享受到上海的一係列海外人才政策。
吳江、青浦和浙江嘉善,共同組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自2019年11月揭牌以來,這2413平方公裏成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製度創新“試驗田”。針對人才跨域流動需求旺盛,跨省域人才資質認定標準各異,示範區出台《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互認實施方案》,同時聯合上海市人社部門修訂《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管理辦法》,明確吳江、嘉善的海外人才視同上海海外人才,享受相關(guan) 便利服務。
“打破行政隸屬,是為(wei) 了讓市場要素更好地自由流動起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忠偉(wei) 說,一年多來,緊緊圍繞一體(ti) 化製度創新,示範區已經形成了32項具有開創性的製度創新成果。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nei) 外人才和企業(ye) 安家落戶,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成為(wei) 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nei) 市場的重要橋梁。
“早上從(cong) 長三角各個(ge) 城市過來,晚上就可以直接開車回去。”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寧風為(wei) 長三角便利的交通點讚,與(yu) 虹橋交通樞紐直線距離僅(jin) 1.5公裏,周邊高速路網密布,2小時內(nei) 可到達長三角各主要城市。
今年2月,國務院批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ti) 方案》。《方案》明確提出,要依托虹橋商務區推動高端商務、會(hui) 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現代化服務業(ye) ,持續深化長三角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更好參與(yu) 國際合作與(yu) 競爭(zheng) 。
“發揮好進博會(hui) 溢出效應,放大會(hui) 展業(ye) 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這是我們(men) 的大機遇!”寧風介紹,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建設成效初顯,目前已吸引7萬(wan) 多家企業(ye) 和機構入駐,具有總部功能的各類企業(ye) 380餘(yu) 家。
總部位於(yu) 虹橋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滁州來安縣投資建設的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運轉不停……去年5月28日正式投產(chan) ,半年時間光伏組件產(chan) 品產(chan) 值就超過了20億(yi) 元,出口創匯2470萬(wan) 美元。“光伏產(chan) 業(ye) 在長三角有著深厚的產(chan) 業(ye) 根基,可以提供各種配套服務。”公司生產(chan) 運營總監劉繼豐(feng) 說,“越來越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讓企業(ye) 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強。”
今年5月,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在上海成立。根據計劃,聯盟成立後,將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立足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現有功能性平台資源,做強做優(you) 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創新、跨境研發等十大服務功能,合力推進更高水平製度創新,營造更優(you) 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滬蘇浙皖四地自貿區的聯動發展。
上海市委書(shu) 記李強表示,要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走好先手棋、打造增長極,全力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落實,在服務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體(ti) 現長三角的更大作為(wei) 。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4日 01 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