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國家科技城綿陽——為科技而生 因創新而變

來源:人民日報2021-06-16 我要評論(0 )   

  上圖:綿陽城市風光。  蒲 滔攝  下圖:兩(liang) 彈城鄧稼先舊居。  陳光明攝  長虹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  蒲 滔攝  核心閱讀  涪江江水抱山流,淡煙喬(qiao) 木是綿州...

  上圖:綿陽城市風光。
  蒲 滔攝
  下圖:兩(liang) 彈城鄧稼先舊居。
  陳光明攝

  長虹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
  蒲 滔攝

  核心閱讀

  涪江江水抱山流,淡煙喬(qiao) 木是綿州。曆史悠久的四川省綿陽市,還有著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國家科技城。這裏曾經是共和國鍛鑄“兩(liang) 彈一星”等國之利器的地方,科技報國、科技創新融入城市發展基因,濃厚的創新氛圍、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釋放著持久的城市魅力。

  

  翻開地圖,青藏高原東(dong) 北邊緣山地與(yu) 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海拔從(cong) 5000米驟降至300米,高山峽穀漸隱,丘陵平壩舒展,地跨涪江兩(liang) 岸,位於(yu) 綿山之南,便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綿陽。

  綿陽古稱“涪縣”“綿州”,是古代蜀國連接巴國的水陸交通要衝(chong) 、史書(shu) 記載的“富樂(le) 之地”。而作為(wei) 一座新中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城市,綿陽最為(wei) 響亮的名片則是由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唯一的國家科技城。

  放眼國內(nei) 外建設的科技城,地處西部內(nei) 陸腹地的綿陽,從(cong) 地理位置到發展曆程,都可稱得上獨特。在這裏,科技融入了熾熱的報國情懷,科技凝結著勇攀高峰的底氣決(jue) 心。

  科技報國

  鋪就城市底色

  綿陽市西北部,群山連綿、重巒疊嶂。群山之中,曾經深藏功與(yu) 名。

  “一五”時期,國家在綿陽布局了一批重要電子工業(ye) 項目;三線建設時期,一大批國防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ye) 在此落地生根,包括“兩(liang) 彈元勳”鄧稼先、“氫彈之父”於(yu) 敏在內(nei) 的一批科研工作者陸續到來。

  梓潼縣長卿山下,平整的盤山路將參觀車輛帶到一處靜謐的院落,陽光和煦,風兒(er) 低吟,隻有門口的5個(ge) 大字靜靜地訴說著這裏驚天動地的過往:中國兩(liang) 彈城。

  這裏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大禮堂、圖書(shu) 館、鄧稼先舊居、王淦昌舊居等,都是清一色簡樸的紅磚建築。陳列大廳入口,白色牆壁上刷著醒目的紅色標語: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紅雲(yun) 衝(chong) 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紅色字跡剛勁有力,深深嵌入石碑,落款是鄧稼先。

  一隊前來參觀的中學生,在陳列著當年用的手搖計算機、拉力計算尺、算盤的展櫃前,聽著講解,駐足沉思。

  來到兩(liang) 彈城,才能更好地了解綿陽。如今,這裏是四川省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每天都有大批參觀者到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yu) 攀登的“兩(liang) 彈一星”精神也深深融入了綿陽的城市發展之中。

  改革開放以後,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理念,綿陽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科技興(xing) 市深入人心,湧現出長虹彩電等名牌產(chan) 品;2000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決(jue) 策,進一步釋放科技的巨大能量。近年來,綿陽舉(ju) 辦8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hui) 。

  有一組數據令人矚目:總人口531.2萬(wan) 人的綿陽,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達23.7萬(wan) ;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9家,“十一五”以來累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4項。

  鼓勵創新

  湧動城市活力

  “世界上沒有的東(dong) 西我們(men) 都可以搞出來,國外已經做出來的東(dong) 西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能做出來!”說這話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科研人員,14年前,他正值壯年。他口中的“國外已經做出來的東(dong) 西”,是對腫瘤篩查至關(guan) 重要的高端核醫學影像裝備:醫用回旋加速器。

  功夫不負有心人。4月24日,綿陽科技城核醫學高峰論壇暨首台國產(chan) 醫用回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製備中心落成儀(yi) 式舉(ju) 行,曆經科研攻關(guan) 、技術轉化、成果孵化,成立了由國資參股、主創團隊持股的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企業(ye) 生產(chan) 的國產(chan) 醫用回旋加速器設備已經投入臨(lin) 床使用。14年前科研人員樸素的願望變成了現實。

  在綿陽科技城,類似的創新故事還有很多。科技創新被視為(wei) 城市發展命脈。挖掘創新潛力,不遺餘(yu) 力;加速成果轉化,千方百計。

  據統計,綿陽市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達74%,在西部城市中位居前列。2020年全市評價(jia) 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達1375家。綿陽市科技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綿陽依托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和平台開展成果交易發布會(hui) 和創新活動,形成“每月有發布、季度有對接、年度有大賽”的科技成果對接機製,近3年實現技術合同登記金額近40億(yi) 元,近300項科技成果實現轉化。

  綿陽沃思測控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該公司負責人唐浩對一件事印象深刻,在科技局組織的一項創新大賽上,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發布了公司遇到的一個(ge) 前沿技術難題,沒想到很快就有來自西南科技大學、一家科研院所的團隊“揭榜”,並提交了詳細的解決(jue) 方案,他則體(ti) 驗了一把當“評委”的感覺。

  延續創新基因對於(yu) 科技城的重要性,長虹旗下的四川愛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恩傳(chuan) 深有感悟。段恩傳(chuan) 回憶,2011年,長虹集團的電子調諧器出貨量位居全球前列,但由於(yu) 產(chan) 業(ye) 技術迭代變革,整個(ge) 團隊陷入被市場淘汰的困境。核心科研團隊決(jue) 心刻苦攻關(guan) ,打贏生死一戰,實現了有線射頻技術向無線射頻技術轉型,目前已經成為(wei) 全球重要物聯網模塊供應商。段恩傳(chuan) 說:“創業(ye) 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身處綿陽科技城,我們(men) 更深深懂得,技術創新和變革是企業(ye) 的生命線。”

  包容開放

  釋放城市魅力

  涪江江水抱山流,淡煙喬(qiao) 木是綿州。綿陽風景秀麗(li) ,自古是人文薈萃之地。涪江邊的龜山之上,聳立著地標性建築越王樓,千餘(yu) 年來文人雅士登臨(lin) 賦詩,素有“天下詩文越王樓”之稱。鬥轉星移,今天的綿陽科技城,則以濃厚的創新氛圍、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釋放著持久的城市魅力。

  漫步綿陽,不經意間就會(hui) 與(yu) 科技城的曆史相遇。從(cong) 成綿高速綿陽南出口下高速,路邊有一處紅色雕塑,中間空著的圖案,恰是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yun) 形狀,也像一把鑰匙,寓意開啟科技創新發展之門;在綿陽人民公園,鄧稼先紀念廣場上,鄧稼先銅像靜靜佇(zhu) 立;科學城一中的校門外,一張張老照片、一塊塊展板,講述著“兩(liang) 彈一星”元勳們(men) 的創業(ye) 故事……

  在老城區涪城區,道路兩(liang) 側(ce) 茂盛的梧桐樹見證了曾經火熱的歲月,紅磚廠房述說著創業(ye) 史在一座城市的開篇和續章。上世紀50年代起,綿陽相繼開工建設了長虹機器廠、涪江機器廠、華豐(feng) 無線電廠、涪江有線電廠等項目。改革開放後,又從(cong) 這裏走出了長虹、九洲等知名企業(ye) 。伴隨產(chan) 業(ye) 轉型,一些企業(ye) 啟動搬遷,原來的廠房現已成為(wei) 展示工業(ye) 遺產(chan) 的曆史文化街區。

  綿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總規劃師鄧世紅說:“三線建設時期,大批建設者從(cong) 天南海北來到這裏,從(cong) 此以廠為(wei) 家、落地生根,在建造這座城市的同時,熔鑄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奉獻、開放、包容、平等。這樣的城市精神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深化著、豐(feng) 富著,既連接著輝煌的過去,也通向無限美好的未來。”

  在位於(yu) 涪城區的九洲大道上,從(cong) 空中俯瞰,白色建築組成的星形建築群極具設計感,這裏分布著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科技城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國家高新技術成果發布中心等,為(wei) 科研人員和創業(ye) 人員提供一站式創新服務。今年3月,綿陽科技城新區正式揭牌。眼下,綿陽正依托科技城集中發展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科技城新區。

  一方狀如“綿”字的彩色回文印,也像一枚集成電路芯片,寓意“綿古創新”——正如綿陽的城市標識所闡釋的,文化傳(chuan) 承、科技色彩、創新活力,是這座有著光榮曆史的科技城對自身的認知,也是久久為(wei) 功的方向。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