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zhong) 所周知,在我國經濟快速崛起的背後,製造業(ye) 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憑借著龐大的勞動力數量以及市場規模,我國製造業(ye) 十分發達,從(cong) 而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一直以來,我國更是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製造業(ye) 不僅(jin) 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之一,同時中國製造在世界範圍內(nei) 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看到我國因為(wei) 發達的製造業(ye) 而嚐到“甜頭”後,自然也是有別的國家意圖效仿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比如東(dong) 南亞(ya) 國家越南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近些年來,越南一直試圖通過發展製造業(ye) 來實現經濟飛躍的曆程。
越南有這樣的“雄心壯誌”,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相比於(yu) 我國,越南的勞動力成本甚至要更加低廉。在這種情況下,其自然是能夠吸引到很多的企業(ye) 到當地建廠,從(cong) 而帶動本地製造業(ye) 水平的提高。隨著近年來越南製造業(ye) 的持續發展,更有不少人認為(wei) 其將成為(wei) 下一個(ge) “世界工廠”。
但對於(yu) 越南是否能成為(wei) “世界工廠”這個(ge) 問題,很多業(ye) 內(nei) 人士都不太看好。越南的人口數量雖然達到了9800萬(wan) (其中青壯年勞動人口占比約為(wei) 55%),但仍然不夠支撐起“世界工廠”所需的龐大勞動力數量。此外,越南國內(nei) 的製造業(ye) 大多都集中於(yu) 一些低端的代工行業(ye) ,且在原材料等方麵對外依賴性較強。
這也意味著,越南的製造業(ye) 如今急需向高端製造業(ye) 的方向轉型。事情的新變化是,越南如今將製造業(ye) 的重點發展目標定位在了電動汽車製造領域上。
根據近日的相關(guan) 報道顯示,作為(wei) 該國最大的私營企業(ye) ,溫納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Vinfast宣布,該司已經開始接受旗下首款電動汽車的訂單,最快將於(yu) 今年的11月向客戶交付。
不僅(jin) 是越南本地的企業(ye) 開始看重電動汽車製造,同樣也有一些世界範圍內(nei) 的汽車巨頭,將越南選為(wei) 了組裝電動汽車的大本營。來自日本的老牌汽車企業(ye) ---三菱,就將此付諸了實踐。早在2018年的時候,三菱就與(yu) 越南的工貿部達成了一份協議,將以越南為(wei) 起點逐步開拓旗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東(dong) 盟地區的銷路。
但是,越南想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的計劃,真的有那麽(me) 容易實現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men) 不難發現,在越南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的麵前,其實麵臨(lin) 著許多的阻礙因素。
綜合來看,越南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的製約因素包括本地充電設施匱乏、本土電動車製造業(ye) 起步困難、官方的支持力度不大等等。在越南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jue) 之前,預計電動汽車製造業(ye) 是難以給該國的經濟帶去“飛躍式”地提升的。
事實上,越南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發展還麵臨(lin) 著一個(ge) 最為(wei) 嚴(yan) 重的問題,那就是越南電力能源不足。長時間以來,電能都是越南國內(nei) 最為(wei) 短缺的資源之一,該國官方要求國內(nei) 的家庭和企業(ye) 節約用電量,比如在夜晚時關(guan) 閉廣告燈。
而對於(yu) 電動汽車行業(ye) 而言,電能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了。在電能供應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的情況下,越南想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無疑是顯得有些“癡人說夢”。
越南想要發展電動汽車製造業(ye) ,無疑是想要推動本國的製造業(ye) 向高端製造業(ye) 轉型,從(cong) 而具備成為(wei) “世界工廠”的潛質。但目前來看,擺在越南製造業(ye) 麵前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