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鬆林:半個世紀的“追光者”!

來源:人民網2022-01-10 我要評論(0 )   

“這是一個(ge) 甲子以前的事了……”8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莊鬆林,笑著回憶起高中那年在懵懂中想學物理的理由:“那時不知‘天高地厚’,看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

“這是一個(ge) 甲子以前的事了……”8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莊鬆林,笑著回憶起高中那年在懵懂中想學物理的理由:“那時不知‘天高地厚’,看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非常佩服他們(men) ,覺得自己也要學物理。”

然而,中學一路“學霸”,一心向往進入北大物理係的莊鬆林並沒有如願,卻與(yu) 光學結緣,之後一次次事與(yu) 願違的“被分配”,卻開始了他近半個(ge) 世紀的追“光”人生,書(shu) 寫(xie) 了奮鬥者的初心傳(chuan) 奇。

中國工程院院士 莊鬆林

少年立誌但“事與(yu) 願違”

1957年,李政道與(yu) 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貢獻是發現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恒(又稱P破壞或P不守恒定理),成為(wei) 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之一。莊鬆林回憶,“這一年我16歲,正準備高中畢業(ye) ,得知這個(ge) 消息,十分振奮,心想我也要學物理,搞場論。”

莊鬆林從(cong) 小學習(xi) 成績很好,考試經常拿第一,尤其是數學,在全上海市名列前茅。他本來想考北京大學物理係,但父親(qin) 覺得他年齡小北大離家太遠,於(yu) 是,他就進入了複旦大學物理係。

“事與(yu) 願違”,莊鬆林想研究的“場論”屬於(yu) 理論物理,大四分專(zhuan) 業(ye) 時,卻被分配到了光學。他說:“當時人到了光學班,心還在理論班,一肚子不高興(xing) 。”

後來,莊鬆林發現,進入光學班的同學功課都比較好,於(yu) 是,他就去問係主任,老師告訴他:“北大理論物理專(zhuan) 業(ye) 特別好,但光學是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我們(men) 要重點培養(yang) 。”

1960年5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布獲得了波長為(wei) 0.6943微米的激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激光,激光引入實用領域。同年,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巴索夫於(yu) 發明了半導體(ti) 激光器。“光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激光卻是從(cong) 這門學科中孕育出來的最新技術。”這讓莊鬆林看到了光學從(cong) 理論走向應用的價(jia) 值與(yu) 潛力。他對自己說:“就在這裏安心好好學吧。”

莊鬆林被分到了上海光學儀(yi) 器研究所。

學物理基礎學科的學生都懷揣著當科學家的夢想,有一種執念要去研究機構。畢業(ye) 分配時,莊鬆林卻被分到了上海光學儀(yi) 器研究所。當時的上海光學儀(yi) 器研究所是屬於(yu) 工業(ye) 部門的單位,更偏重產(chan) 品和生產(chan) 一線的技術攻關(guan) 。再一次“事與(yu) 願違”。

“國家派我出去,我當然要回來”

這一次“事與(yu) 願違”並沒有磨滅莊鬆林要做科研的決(jue) 心,他說:“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不管在什麽(me) 學校、什麽(me) 單位要做出好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貢獻,關(guan) 鍵在於(yu) 自己是否能夠做到腳踏實地。”

在光學儀(yi) 器研究所的幾年,莊鬆林並沒有停止學習(xi) ,他和幾位誌同道合的好友成立學習(xi) 小組,下班後相約去上海圖書(shu) 館,學兩(liang) 樣東(dong) 西:數學和英語。

1978年,莊鬆林獲得公派留學的名額,赴美國學習(xi) 。

1978年,由於(yu) 業(ye) 務過硬、英語合格,38歲的莊鬆林獲得了公派留學的名額,赴美國賓夕法尼亞(ya) 州立大學學習(xi) 。1980年,莊鬆林在美國,提出了多通道白光信息處理係統,對現代白光信息處理作出重要貢獻,其中彩色圖像黑白編碼技術被美國物理研究所評為(wei) 1980年重要成果之一。

1982年獲得光電子學博士學位後,由於(yu) 科研成果卓著,導師盛情挽留,但莊鬆林沒有絲(si) 毫延遲,立即返回祖國,並於(yu) 次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他說:“我是國家派出去的,當然要回來,我的家永遠在這裏。”

“最美的誓言就是科研報國”

莊鬆林帶回了國外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也帶回了先進的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他領導的光學團隊承擔了多項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國家科學儀(yi) 器重大設備研發專(zhuan)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眾(zhong) 多項目,推動了祖國光學事業(ye) 的發展。

在莊鬆林看來,最美的科研誓言就是愛黨(dang) 愛國,科研工作者應當堅守科研報國的初心情懷,自覺做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的模範引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疫情防控初期,核酸檢測效率低,人工接觸檢測,醫護人員也有被感染的風險。麵對這道難關(guan) ,莊鬆林院士和他的團隊承辦了中國工程院應急項目新冠病毒的快速全自動檢測係統。經過三個(ge) 月的研發,完成了24小時可檢測4800個(ge) 樣本的全自動檢測係統。該係統實現從(cong) 樣本輸入到檢測結果輸出的自動化核酸檢測,大大節約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檢測效率,同時係統具有P2+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極大地降低了醫護人員被檢測樣本感染的風險。

莊鬆林與(yu) 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

莊鬆林說:“在我研究的領域裏麵,我所開展的科研項目必須是比較前沿的。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講,科研就像是去開寶庫,要做開寶庫的人。雖然做開門的人很困難,但要有這個(ge) 思想,並盡量去做到。因為(wei) 最先打開寶庫的人,往往可以最快地發現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

做一束“可見光”照亮年輕人未來之路

如今步入耄耋之年,莊鬆林院士仍奮戰在科研一線,教學一線。每年大一新生開學,莊鬆林總會(hui) 過來給他們(men) 上第一堂課,幫助新同學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建立專(zhuan) 業(ye) 思想,確立職業(ye) 發展目標。

作為(wei) 上海理工大學“未來光學超級團隊”的隊長,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幾十年的科技探索,在光學研究領域作出了很多貢獻,作為(wei) 帶頭人,他說:“除了學術能力與(yu) 視野這一基本條件之外,還有兩(liang) 點對團隊發展也很重要。首先是一定要公平,要對每一個(ge) 小團隊公平,第二就是要無私,這樣才能更好地扶持團隊的良性運轉。”

“我現在在舞台上,已經是幕降到一半,觀眾(zhong) 站起來鼓掌了,你們(men) 還在舞台中央。”莊鬆林院士幽默地稱呼自己是“謝幕的演員”,堅持“隱身”幕後,希望為(wei) 青年科學家們(men) 創造條件,搭好平台。他說:“我現在為(wei) 他們(men) 服務,有什麽(me) 項目,我去幫他們(men) 爭(zheng) 取,爭(zheng) 取到後讓年輕人擔任項目負責人。”“年輕人最容易出成果,應該給他們(men) 多支持,讓他們(men) 發揮作用。”

莊鬆林在給本科生上課。

在莊鬆林看來,人生最好的科研階段是在30歲。他回憶自己年輕時的情形:“那時候,我們(men) 遇到越難的東(dong) 西越高興(xing) 。希望年輕人不要有畏難情緒,越是難做的事情才越有價(jia) 值。”

上海理工大學科技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大偉(wei) 回憶第一次見莊院士的情景。“那時我剛來學校給莊院士打電話,想去匯報一下研究方案和思路。結果他跟我說,我來找你。莊院士關(guan) 心年輕人,學術至上。他就像一束光,不僅(jin) 照亮了我們(men) 這些尋光者的夢,更溫暖了學生追夢路上的心。”

莊院士學生,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yu) 計算機工程學院副院長劉一,把十六字箴言“心比天高,腳踏實地,堅持耕耘,必有收獲”牢記在心,他說:“這是莊院士的座右銘,也是我們(men) 團隊的精神支柱。”

從(cong) 青絲(si) 到白發,莊鬆林院士追“光”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歇。他曾這樣評價(jia) 自己:“如果用一束光來形容的話。我希望自己是可見光。因為(wei) 看得見,感到很實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