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湖北日報》以《加力提速建設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中國光穀加快邁向“世界光穀”》為(wei) 題,報道光穀發展,全文轉載如下: 
以東(dong) 湖科學城為(wei) 核心區域的光穀科創大走廊初見雛形;新增數字建造、智能設計與(yu) 數控2個(ge) 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華為(wei)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投入運營,武漢超算中心開工建設;“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與(yu) 服務、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加速邁向萬(wan) 億(yi) 級。
湖北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hui) 議《政府工作報告》中,2021年的這份精彩答卷,讓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2021年2月,湖北正式啟動建設以東(dong) 湖科學城為(wei) 核心區域的光穀科創大走廊。這是湖北挺進“科技無人區”的嘹亮軍(jun) 號,也是光穀加速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全新征程。
經過一年建設,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構建——7個(ge) 湖北實驗室實體(ti) 運行;新增3個(ge) 大科學裝置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專(zhuan) 項規劃,總數達到5家;已建成國家級創新中心3家。
2021年,東(dong) 湖高新區全年經濟總量預計將實現17%以上的突破性增長,市場主體(ti) 達到16萬(wan) 家、企業(ye) 超過11萬(wan) 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總數達到53家,新增非上市企業(ye) 股權融資案例143起、累計融資超過178億(yi) 元,活力足、後勁強、增長快。
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光穀科創大走廊82個(ge) 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支持9家湖北實驗室高效運行、努力爭(zheng) 創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一流的“光芯屏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建成全國領先的汽車製造、現代化工、大健康、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基地和現代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新高地。
齊心協力,再續精彩。武漢市委常委、東(dong) 湖高新區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劉潔表示,光穀將加力提速建設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聚力打造創新湧動、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科學之城”,產(chan) 業(ye) 高端、具有區域輻射力的“追光之城”,產(chan) 城融合、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向往之城”。
01
從(cong) 0到1,策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988年,東(dong) 湖之濱射出了湖北科技創新的一束光——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立。
30多年間,“中國光穀”從(cong) “地圖上被遺忘的兩(liang) 厘米”,躋身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GDP位居武漢第一,並正以創新驅動引領湖北全域創新。
如今,東(dong) 湖科學城、光穀科技創新大走廊,兩(liang) 大創新藍圖實施,湖北創新發展宏圖在握。 
光穀科創大走廊主軸——高新大道
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是光穀科技創新大走廊的核心樞紐,也是創建東(dong) 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支撐。
徐徐展開的100平方公裏創新地圖上,東(dong) 湖科學城七大功能區,形成氣勢磅礴的“弓箭型”空間結構。 
東(dong) 湖科學城空間規劃
未來30年,這個(ge) 屬於(yu) 科學、科學家和創新生態的搖籃,將孕育出一大批前沿創新的技術、成果和人才,全力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
奮力躋身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隊”
2017年以來,我國相繼作出組建國家實驗室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
我省啟動創建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dong) 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東(dong) 湖科學城為(wei) 核心的光穀科創大走廊,奮力躋身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隊”。
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橫向依托光穀高新大道、縱向依托未來大道建設,規劃範圍100平方公裏、統籌範圍160平方公裏、拓展範圍260平方公裏。
從(cong) 總體(ti) 部署看,為(wei) 支撐湖北東(dong) 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東(dong) 湖科學城將主攻物質、信息、生命、材料、地球與(yu) 環境等領域,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為(wei) 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與(yu) 工程化驗證,提供物質技術基礎。
為(wei) 托舉(ju) 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東(dong) 湖科學城將重點構建湖北實驗室體(ti) 係,形成建製化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在物質科學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yu) 類腦、基因與(yu) 生物技術、臨(lin) 床醫學與(yu) 健康、深空深地深海等科技前沿領域展開攻關(guan) 。
東(dong) 湖科學城核心區效果圖
七大湖北實驗室、九大科學裝置、九大創新中心、七大重點板塊構成的“7997”科創平台項目布局,東(dong) 湖科學城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構建。
截至目前,七大湖北實驗室已掛牌運營;國家先進存儲(chu) 、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yu) 製造等三大國家級創新中心已經建成;武漢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研究院、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前沿交叉和產(chan) 業(ye) 轉化平台已經落地;全國首個(ge)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開工建設,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chuan) 資源庫投入使用。
從(cong) 0到1,最艱辛的破冰
原始創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
從(cong) 0到1,距離最近的數字,卻是最艱辛的破冰。
在華中科技大學聚變與(yu) 等離子體(ti) 研究所,形同“人造小太陽”的J-TEXT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正在與(yu)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全球科學家一道,為(wei) 尋求人類終極能源而戰。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潘垣院士介紹,完全可控的核聚變迄今還未實現,因為(wei) 極限挑戰和不可控因素太多,如聚變堆材料問題、聚變燃料氚的自持問題、等離子體(ti) 破裂問題等等。
全球的科學家們(men) ,從(cong) 未停止過對這一科技無人區的探索。
2001年,華中科技大學向國家提出脈衝(chong) 強磁場實驗裝置立項建議,並於(yu) 2007年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013年,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實驗裝置建成,2014年通過國家驗收。
2018年的第二次國際評估中,專(zhuan) 家組認為(wei) 該裝置已“成為(wei) 國際領先的脈衝(chong) 強磁場裝置之一”。
截至2020年底,美國脈衝(chong) 強磁場峰值場強的最高記錄為(wei) 100.7特斯拉,德國為(wei) 94特斯拉,我國為(wei) 90.6特斯拉,緊隨美德之後,位居全球第三。
從(cong) 跟跑、並跑再到進入領跑行列,中國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家團隊,整整奮鬥了10年。
國家級創新平台硬核攻關(guan)
近日,中國信科集團相關(guan) 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攻關(guan) ,在國內(nei) 率先完成1.6Tb/s矽基光收發芯片的聯合研製和功能驗證,實現了我國矽光芯片技術首次向Tb/s級跨越,將為(wei) 超級計算、人工智能提供有力支撐。

1.6Tb/s 矽基光接收芯片
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ye) 。
據不完全統計,在東(dong) 湖科學城所在片區,目前擁有國家級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近50個(ge) ,國家級企業(ye) 主體(ti) 研發平台39家,工業(ye) 技術研究院11家。
創新“國家隊”集結,星夜兼程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在高電壓大電流科研試驗領域,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一直處於(yu) 世界領先、亞(ya) 洲一流水平,目前每年技術開發、轉讓等科研項目近百項。
眼下,該院科研基地一期工程正在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如火如荼建設。建成後,國家高壓計量站、電網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科研平台將在此啟動運營。
全球最大尺寸光纖預製棒,國內(nei) 首套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國內(nei) 最大功率10萬(wan) 瓦光纖激光器,我國首款矽光傳(chuan) 輸芯片,全球首顆北鬥高精度AI控製芯片……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在光穀相繼取得突破。

華大生物研發場景
02
托起兩(liang) 大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夢想
1月18日,總投資150億(yi) 元的華星光電t5項目開工,對現有第6代半導體(ti) 新型顯示器件生產(chan) 進行擴產(chan) 。目前,武漢華星光電已在光穀建成全球最大的LTPS單體(ti) 工廠。 
華星光電生產(chan) 場景
同一天開建的前沿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園,總投資75億(yi) 元,聚焦幹細胞與(yu) 再生醫學、免疫細胞治療、腦科學等領域,致力於(yu) 打造產(chan) 業(ye) 化創新生態服務體(ti) 係。
“光芯屏端網”與(yu) 生命健康,是我省全力打造的兩(liang) 大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這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正以東(dong) 湖科學城為(wei) 核心,集聚成果、人才、企業(ye) 和政策,形成創新創業(ye) 的“熱帶雨林”,沿光穀科創大走廊向“武鄂黃黃鹹”輻射帶動。
“光芯屏端網”龍頭高昂
1月12日,省經信廳公布我省第三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名單,創辦僅(jin) 6年的聚芯微電子公司入選。
2021年8月,這家專(zhuan) 注於(yu) 模擬與(yu) 混合信號芯片設計的公司,宣布獲得頂級機構數億(yi) 元C輪融資。
聚芯微電子創始人劉德珩畢業(ye) 於(yu) 荷蘭(lan)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曾在全球頂尖半導體(ti) 公司任職。回國後,他在光穀創業(ye) 短短5年間,其智能音頻芯片及解決(jue) 方案便已向OPPO、小米、三星等一線手機廠商完成上億(yi) 顆出貨。 
劉德珩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5um VGA級背照式高分辨率ToF飛行時間傳(chuan) 感器芯片,目前已成功流片並獲得批量訂單,線性馬達驅動芯片和光學傳(chuan) 感芯片也即將規模化量產(chan) 。

聚芯微電子發布新一代高性能iToF傳(chuan) 感器SIF2610
武漢未來科技城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未來城是東(dong) 湖科學城“光芯屏端網”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的“芯跳”所在,光穀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集群已集聚了大批芯片設計、研發、製造與(yu) 封測企業(ye) ,園區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2萬(wan) 餘(yu) 人。此外,還匯聚了新思科技、夢芯科技等多家領軍(jun) 企業(ye) ,華工激光、銳科激光、帝爾激光三大激光上市公司聚首光穀。
科磊半導體(ti) 、泛林半導體(ti) 、中科芯、科意半導體(ti) 等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半導體(ti) 廠商,先後落子布局光穀,築芯產(chan) 業(ye) 園、半導體(ti) 三維集成製造創新中心等多個(ge) 平台建設緊鑼密鼓,為(wei) “光芯屏端網”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大健康產(chan) 業(ye) 融資熱潮湧動
120萬(wan) 元一針的CAR-T(嵌合抗原受體(ti) T細胞)抗癌“神藥”,讓特定的癌症不再是“絕症”。 
波睿達正在加速推進CAR-T抗癌藥物上市
這一治療方法,需要從(cong) 癌症患者身上抽取一定體(ti) 積的血液,分離出T細胞在體(ti) 外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後,回輸到患者體(ti) 內(nei) ,改造後的T細胞就可以識別並殺死腫瘤細胞。這一療法有效性遠超過其他療法,副作用也相對較小,因而在全球迅速推廣。
位於(yu) 光穀的武漢波睿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製CD30 CAR-T細胞藥物,是我國當前獲國家藥審中心批準唯一以CD30為(wei) 靶標的進入臨(lin) 床試驗的細胞藥物,有望在明年申請國家一類原研藥上市。
近日,該公司透露完成B輪融資1.2億(yi) 元。
發展勢頭迅猛,光穀生物企業(ye) 融資爆發。2021年,光穀生物城共助企業(ye) 獲股權投資94.15億(yi) 元人民幣和1.9億(yi) 美元,獲債(zhai) 權融資173.29億(yi) 元人民幣。
2021年,鼎康生物、瑞科吉生物、藥明康德、創響生物等一大批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簽約落戶光穀。此外,聯影武漢總部一期、精準醫療一期、國藥中聯二期等一批項目建設完工,邁瑞醫療生產(chan) 基地、華大智造生產(chan) 基地等項目正全力建設。

人福醫藥生產(chan) 場景
一條大走廊攪活五城“春水”
從(cong) 光穀出發,光穀科技創新大走廊橫貫武漢、鄂州、黃石、黃岡(gang) 、鹹寧五市。

今天,在國家創新和經濟賽道上高速奔跑的光穀,對城市圈的“溢出效應”日益明顯。
沿光穀科創大走廊,鄂州已與(yu) 武漢對接簽約項目36個(ge) ,總投資221.5億(yi) 元,占該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的48.6%。
鄂州葛店開發區187家規上企業(ye) 中,有100多家與(yu) 光穀有產(chan) 業(ye) 鏈協作關(guan) 係,“研發在光穀、生產(chan) 在葛店”的近百家。
光穀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24個(ge) 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23億(yi) 元。目前,黃石已有近200家企業(ye) 與(yu) 華星光電、天馬等光穀龍頭企業(ye) 建立產(chan) 業(ye) 配套。
革命老區黃岡(gang) ,建有黃岡(gang) (光穀)科技創新中心、光穀黃岡(gang) 科技產(chan) 業(ye) 園,已有美格科技、伯遠生物等9個(ge) 光穀項目入駐,兩(liang) 地還將聯合建設技術創新平台。 
光穀黃岡(gang) 科技產(chan) 業(ye) 園
鹹寧正規劃建設鹹寧科技創新中心,並培育智能機電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一批產(chan) 學研銜接創新平台。
在做強創新主引擎的同時,光穀積極建立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在成果轉化、創業(ye) 孵化、聯合攻關(guan) 上實現跨區域合作機製,營造人才、資本、技術一體(ti) 化布局,加快創新要素在這條創新大廊道上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流動。
03
產(chan) 城融合,來了就是光穀人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1月18日,第六屆中國光穀3551國際創業(ye) 大賽全球總決(jue) 賽舉(ju) 行,十大項目巔峰對決(jue) 。最終,“5G光模塊用Micro-TEC芯片的產(chan) 業(ye) 化”項目獲特等獎,拿下百萬(wan) 元大獎。

第六屆中國光穀3551國際創業(ye) 大賽全球總決(jue) 賽
大賽獲獎項目落戶光穀創業(ye) ,還可獲得最高1000萬(wan) 元“3551光穀人才計劃”創業(ye) 人才無償(chang) 資金配套支持。
創新政策留引“天下才”
頂尖科學家最高可給予1億(yi) 元無償(chang) 資金資助!2021年7月27日,“光穀人才11條”新政出台。
這一光穀當前引才力度最大的“政策包”,除可享受“3551光穀人才計劃”相關(guan) 政策外,還涵蓋收入獎勵、落地安居、醫療教育、服務保障等多個(ge) 方麵。
同時,光穀上線人才注冊(ce) 服務平台,在全國率先推行人才注冊(ce) 製和動態評價(jia) 積分製,構建多元化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在這個(ge) 注冊(ce) 平台上,全球高校排名,與(yu) 人才積分直接掛鉤。
2021年度,共有9241名海內(nei) 外人才,注冊(ce) 申報“3551光穀人才計劃”,各類人才項目申報數量達1466個(ge) ,創曆史新高。
核心人才品牌“3551光穀人才計劃”,光穀從(cong) 2009年實施以來已堅持13年。13年來,光穀共集聚4名諾獎得主、70名中外院士、81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34名省級高層次人才、173名“武漢英才計劃”人才、2906名“3551光穀人才計劃”人才,人才中非湖北籍的達到50.5%、有海外經曆的達到54.7%,全區本科及以上學曆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達到55.9%。
1.9萬(wan) 海外人才光穀創業(ye)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
1月16日,武漢光穀芯中心魔方大樓的一間實驗室裏,武漢新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兆熙,正專(zhuan) 注地做材料分析實驗。

張兆熙
這家年輕的高科技公司,2021年7月在光穀注冊(ce) ,剛剛半歲。而眼前這個(ge) 剛從(cong) 英國歸來的34歲年輕人,是牛津大學個(ge) 人專(zhuan) 利最多的優(you) 秀博士畢業(ye) 生。
來自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招才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已有2271人入選“3551光穀人才計劃”,其中136人來自全球排名前50的世界名校,42人教育背景為(wei) 全球前十的頂尖學府。
東(dong) 湖高新區招才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隨著湖北東(dong) 湖科學城、光穀科創大走廊等創新戰略的全麵推進,全球名校和高端人才在光穀創新吸引下,正在加速形成回流潮。
作為(wei) 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光穀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與(yu) 常住外籍人員已達1.9萬(wan) 人,7000多個(ge) 海外人才創業(ye) 團隊,匯成光穀創新創業(ye) 的一股全球力量。

國際友人在小學觀看皮影表演和學習(xi) 皮影製作
築一流人居棲息地
2021年12月15日,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首個(ge) 國際社區在東(dong) 湖科學城開工,建成後將容納約4000名國際高端人才居住,打造光穀的“世界客廳”。
光穀國際社區初步概念圖
“我從(cong) 遙遠的英國來到中國已經有十幾個(ge) 年頭了,光穀每天的變化都令人驚歎。”光穀劍橋國際高中外方校長艾瑞卡說。
除國際社區外,光穀於(yu) 2021年7月開工建設“光穀文化中心”項目,涵蓋圖書(shu) 館、文化館、美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綜合性文化場館,還即將啟動大劇院、音樂(le) 廳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打造麵向世界的一流人居棲息地。

光穀文化中心項目概念圖
離國際社區不遠,光穀中央生態大走廊還未正式開園,就成了網紅打卡地。
自2019年4月啟動建設,光穀中央生態大走廊按照“世界水準、中華氣派、長江文明、光穀特色”標準,融合水道、綠道和空軌,長10.3公裏,麵積約等於(yu) 8個(ge) 武漢解放公園,如今已初步完工。
光穀中央生態大走廊
不僅(jin) 是生態廊道,光穀中央生態大走廊還是智慧長廊——智慧多功能杆、分布式能源站、海綿設施、光伏瓦係統等,向世界貢獻了可持續發展的“光穀方案”。2020年,東(dong) 湖高新區被授予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城市。 
光穀空軌效果圖
2021年11月12日,光穀首家區屬公立醫院——光穀人民醫院開工,將按三甲醫院標準建設,打造國際化醫療保健服務基地。

光穀人民醫院效果圖
目前,光穀已有同濟醫院光穀院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dong) 院等5家部省市屬醫院,光穀同濟兒(er) 童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光穀院區等正在建設中,醫療資源密度全省領先。 
光穀同濟兒(er) 童醫院項目進度完成80%,計劃2022年6月開業(ye) 。
人居環境更優(you) ,社會(hui) 治理更智能。2021年,東(dong) 湖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智能社會(hui) 治理實驗基地中的10家綜合基地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國家級高新區。光穀將探索推進智能社會(hui) 治理從(cong) 1.0(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向2.0(對智能社會(hui) 的治理)戰略轉型,形成可推廣、可複製、可評估的“光穀方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