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dong) 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hui) 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要重點抓好“十大創新”,並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wei) “十大創新”之首。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正引燃產(chan) 業(ye) 發展的燎原之勢。
坐落在濰坊市濰城區的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加快科技研發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解決(jue) 芯片“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力培育壯大現代光電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半導體(ti) (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規模,撬動“芯”未來。
創新、創新、再創新,用創新激活科技發展的“一池春水”,研究院自主研發的15W大功率光子晶體(ti) 激光芯片,實現了大功率半導體(ti) 激光芯片國產(chan) 化替代,徹底打破了對國外的依賴。
打造高水平研發平台 構建創新“策源地”
高水平研發平台是各類創新要素的引力場。以研發創新促進科技創“芯”,濰坊市把科研平台建設作為(wei) 核心技術攻堅突破的關(guan) 鍵載體(ti) ,積極打造芯片創新“策源地”。
走進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讓人心潮澎湃,這家研究院不一般: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ye) 、不完全像事業(ye) 單位,這是一家典型的“四不像”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
這家研究院生來自帶“科技密碼”,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婉華擔任院長,18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每一位院士都是業(ye) 內(nei) 相關(guan) 領域的“領頭羊”。
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推動科研與(yu) 市場深度融合。由中科院半導體(ti) 所、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濰坊市政府、濰城區政府四方共建的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是濰坊首家“四不像”科研平台。濰城區用改革思維突破傳(chuan) 統,以體(ti) 製創新帶動管理機製創新,將研究院作為(wei) 不納入編製的事業(ye) 單位進行管理。
研究院的建設,為(wei) 濰坊市半導體(ti) 芯片產(chan) 業(ye)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men) 以國內(nei) 領先、世界一流為(wei) 奮鬥目標,依托高端科研力量,建設高端光電芯片研發平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及人才培養(yang) 基地,推動濰坊市、山東(dong) 省乃至中國的半導體(ti) 芯片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feng) 海英介紹。
“硬科技”集結,打造光電芯片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抓住山東(dong) 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成立契機,建立光電領域技術聯盟,推動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作為(wei) 濰坊市唯一一家,納入省“1+30+N”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引進院士工作站2處,成立研發中心5個(ge) ,聘請18位院士加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吸引20餘(yu) 名中科院博士入院進行技術指導和課題研發,組建起100餘(yu) 人的濰城科研團隊和60餘(yu) 人的北京研發中心,真正為(wei) 光電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插上“金翅膀”。
院士領銜,科技創新的裂變正在打開成果“彩蛋”,研究院攻關(guan) 的大功率低發散角光子晶體(ti) 激光芯片項目,攻克了我國高亮度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的設計、製造與(yu) 工程化難題。今年7月份,還將建成投產(chan) 國際上首個(ge) 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光子晶體(ti) 激光芯片集成封裝項目。
創新模式引才育才 涵養(yang) 人才“蓄水池”
“我們(men) 平時坐的高鐵,在使用前需要進行‘熱測試’,過熱則需要重新改造,我們(men) 的工作就是為(wei) 各種電力助力工具進行‘熱測試’。”在研究院的實驗室裏,羅亞(ya) 非博士正忙著進行設備測試。
據介紹,羅亞(ya) 非博士在日本從(cong) 事半導體(ti) 測試技術研發10年,2019年他辭職來到這裏,組建了半導體(ti) 測試技術研發中心。這也是研究院組建的七大研發中心之一。
牢牢抓住“人才”這個(ge) 關(guan) 鍵,突出“點上聚焦”和“高端引領”,通過一係列工作布局和改革突破,全力打造光電行業(ye) 頂尖人才生態,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濰城區走好“三步棋”。
精準引才。從(cong) 國內(nei) 國際雙向發力,瞄準北京、上海等院所集聚地和北大、清華等“雙一流”高校,建立人才需求名錄庫,開展“走南闖北”“菜單式”招引行動。
目前,已引進20餘(yu) 名博士專(zhuan) 家,其中國家級重點人才1名、省級以上高端人才7名;舉(ju) 辦先進光電技術發展院士論壇,邀請11位光電領域院士齊聚濰坊,吸引4位中科院院士擔任理事;建立美國舊金山、德國柏林等8處海外人才工作站,全職引進日本西門子集團技術總監、半導體(ti) 熱測試高級專(zhuan) 家羅亞(ya) 非博士,帶來當前國際領先的半導體(ti) 熱測試技術。
精心育才。探索“自主培育+聯合培養(yang) ”模式,推動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成為(wei) 濰坊市首家擁有碩士、博士研究生自主招生資格的研究院,首批34名碩博研究生入院學習(xi) ,自主培育泰山係列人才3名,被認定為(wei) “全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建立院企聯合定向培養(yang) 機製,依托研究院技術成果、專(zhuan) 業(ye) 知識優(you) 勢,借助濰城區7所高職院校生源,采取實習(xi) 實訓、進修學習(xi) 等多種方式,為(wei) 企業(ye) 培養(yang) 緊缺人才36名,6名企業(ye) 人才到研究院脫產(chan) 學習(xi) 2年,成為(wei) 企業(ye) 核心骨幹和後備管理人才。
此外,實行“保姆式”服務支持人才發展。巢暖鳳來棲,落實人才無憂政策,製定《濰城區激勵人才創新創業(ye) 十條扶持措施》,建立區級領導聯係包靠光電產(chan) 業(ye) 專(zhuan) 家製度,設立500萬(wan) 元光電高層次人才專(zhuan) 項扶持資金,打造濰州楓葉國際人才社區,統籌建設600套人才公寓,為(wei) 光電產(chan) 業(ye) 人才在住房、出行、就醫等方麵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人才安心研究、放心創業(ye) 。
聚焦集群發展 打造高端產(chan) 業(ye) 集聚區
一粒粒珍珠,串成項鏈方能彰顯光華。濰坊市濰城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研究院為(wei) 發展龍頭,走產(chan) 才融合、集群發展之路。
“我們(men) 按照‘研究院+轉化基地+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業(ye) 集群’的構思,在建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規劃建設了占地1400畝(mu) 的濰坊半導體(ti) (激光)產(chan) 業(ye) 園,目前已引進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高新技術企業(ye) 60餘(yu) 家,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yi) 元。”產(chan) 業(ye) 園建設負責人張鐳表示。
初“芯”不變。建設成果轉化基地,孵化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雙管齊下,全力打造麵向全球的半導體(ti) 光電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
建設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半導體(ti) 光電技術研發及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多樣化運營模式,促進先進光電芯片、激光雷達等半導體(ti) 光電產(chan) 品生產(chan) 線落地,為(wei) 國防科大、長春光機所等高校院所提供產(chan) 品服務,預計年產(chan) 激光芯片60萬(wan) 隻,可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wan) 元。
以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為(wei) 動力源,孵化建設半導體(ti) (激光)產(chan) 業(ye) 園區,配套建設產(chan) 品加工區、生產(chan) 配套區、服務配套區、金融商務區、綜合服務區以及孵化研究中心“五區一中心”,培養(yang) 半導體(ti) 光電相關(guan) 企業(ye) 。目前,半導體(ti) (激光)產(chan) 業(ye) 園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用,富銳光學、魯歐智造、思研半導體(ti) 等30多家企業(ye) 發展蒸蒸日上。
聚才聚能勁正足。為(wei) 更好推動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濰城區構建“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扶持模式,設立光電集成科技基金,初步融資2億(yi) 元的引導基金和1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助力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泛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同時,集聚上下遊關(guan) 聯高新技術項目20多個(ge) ,吸引天津大功率激光器芯片、北京聯星科通等60家相關(guan) 技術企業(ye) 合作,初步產(chan) 生了“引進一個(ge) 人才、突破一項技術、落地一批項目、形成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裂變效應,推動半導體(ti) 芯片產(chan) 業(ye) 向千億(yi) 規模的產(chan) 業(ye) 集群邁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