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激光雷達裝配率有望在2022-25年之間出現明顯提速拐點,打開千億(yi) 市場規模。2021年為(wei) 激光雷達“上車”元年,2022年有望成為(wei) 量產(chan) 大年,從(cong) L2級別輔助駕駛到L3+自動駕駛跨進。激光雷達中包含大量的光學和電子元器件,該行認為(wei) ,未來量產(chan) 階段,擁有一定技術壁壘和充沛產(chan) 能優(you) 勢的廠商有望成為(wei) 市場主流玩家。建議關(guan) 注:中際旭創(300308)(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300394.SZ)、騰景科技(688195.SZ)、藍特光學(688127.SH)、炬光科技(688167.SH)等。
招商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2021年為(wei) 激光雷達“上車”元年,2022年有望成為(wei) 激光雷達的量產(chan) 大年,從(cong) L2級別輔助駕駛到L3+自動駕駛跨進。
在2021年1月,蔚來在NIOday上宣布ET7全係搭載激光雷達,掀起了中國車企定點激光雷達的浪潮,隨後,小鵬、北汽極狐、上汽智己、上汽飛凡、廣汽埃安、理想、高合、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和傳(chuan) 統車企新能源品牌,都紛紛宣布即將量產(chan) 或交付的新車型將搭載激光雷達。這些車型最晚都是在2022年交付,2022年有望成為(wei) 激光雷達的量產(chan) 大年。
激光雷達由發射模塊、接收模塊、主控模塊以及掃描模塊(如有)構成。
激光雷達BOM成本主要是三部分:(1)硬件、電子模塊;(2)光學模塊和(3)結構模塊。硬件模塊(50%~60%): ①發射器和②接收器都需要各自配套PCB板;③FPGA板主要負責運算;以及 主控板和電源模組;光模塊(10~15%):以發射和接收這兩(liang) 個(ge) 二極管展開的光通道,包括反射鏡,透鏡,棱鏡還有窗口玻璃等;結構模塊(25%):支撐光學模塊和硬件模塊內(nei) 部的一些支架,包括電機、軸承、支架、殼體(ti) 。
激光發射器:VCSEL較EEL成本優(you) 勢明顯,905、1550或將共存。
從(cong) 驅動方式來看,采用VCSEL激光器作為(wei) 麵光源的電光轉換效率、集成度和可製造性更高,將逐步取代EEL;從(cong) 光源波長來看,1550nm或將在海外及國產(chan) 高端車型中使用,目前仍需解決(jue) 成本問題;905nm基於(yu) 價(jia) 格優(you) 勢在中低端車型中將更受歡迎。
光學係統:激光雷達中包含大量的光學和電子元器件。
國內(nei) 供應鏈優(you) 勢顯著,壁壘在於(yu) 質量管控&一致性。光學部分是以發射和接收這兩(liang) 個(ge) 二極管展開的光通道,包括反射鏡,透鏡,棱鏡還有窗口玻璃等;其中,轉鏡50%;窗口片:20%;透鏡、準直鏡、濾光片30%。上遊的光學組件提供廠商較多,且廠商來自多個(ge) 不同的領域,包括消費電子領域、光通信領域以及光纖激光器領域,該行認為(wei) ,未來量產(chan) 階段,擁有一定技術壁壘和充沛產(chan) 能優(you) 勢的廠商有望成為(wei) 市場主流玩家。
探測器:國內(nei) 廠商走向車規,從(cong) APD向SPAD、SiPM進階。
SiPM和SPAD基於(yu) 蓋革模式,具有高靈敏度、高增益、供電電壓低、一致性極好等優(you) 勢,有助於(yu) 實現符合車規、高增益、低成本、尺寸緊湊的傳(chuan) 感器,適用於(yu) 汽車長距離激光雷達的微光探測場景。
建議關(guan) 注:速騰聚創、圖達通、禾賽科技等整機廠;激光雷達上遊光學組件率先受益激光雷達上量,光模塊產(chan) 業(ye) 鏈有望快速切入激光雷達領域,具備垂直一體(ti) 化優(you) 勢的平台型公司有望從(cong) 光學組件切入主流市場,並逐步提供其他重要的光學組件產(chan) 品以及有源器件封裝服務,逐步增加單雷達的價(jia) 值量,重點推薦天孚通信、中際旭創;建議關(guan) 注騰景科技、光庫科技(300620)(300620.SZ)、永新光學(603297)(603297.SH)(中小盤覆蓋)、福晶科技(002222)(002222.SZ)(電子組覆蓋)、藍特光學(688127.SH)(電子組覆蓋)等;激光發射器VCSEL芯片國產(chan) 替代逐步興(xing) 起,具備設計、外延、封裝及采購上遊芯片集成光學組件提供發射模組的公司值得持續關(guan) 注,建議關(guan) 注炬光科技(688167.SH)(電子組覆蓋)、長光華芯(688048.SH)(電子組覆蓋)、蘇州長瑞。
風險提示:技術路徑選擇風險、自動駕駛推進不及預期、市場競爭(zheng) 價(jia) 格降幅加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