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召開了《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23- 2027 年)》(以下簡稱《路線圖》)編製啟動會。這將是我國計劃編製的第二張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早在 2017 年,電子信息司委托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等共同編製了《中國光電子器件產(chan) 業(ye) 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 2022 年)》,於(yu) 2017 年 12 月 29 日正式發布。路線圖囊括了光通信器件、光纖光纜、特種光纖、光傳(chuan) 感器件、光照明器件、光顯示器件六大類別。據報告介紹,光通信器件按照其物理形態的不同,可分為(wei) 芯片、光有源器件、光無源器件、光模塊與(yu) 子係統這四大類。其中,光收發模塊的產(chan) 值在光器件中占據比較 大份額,約為(wei) 65%,是光器件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產(chan) 品。在光模塊領域,我國發展迅速。市場研究機構LightCounting2021 年發布的報告顯示, 2010 年中國光模塊廠商十分弱小,僅(jin) 有一家中國光模塊供應商WTD進入世界前 10 名,位居第9。2022 年LightCounting的報告則顯示,已有 6 家中國光模塊廠商位居TOP10。分別是位居第 1 的旭創科技、第 3 的華為(wei) (海思)、第 5 的海信寬帶、第 6 的光迅科技、第 8 的華工正源、第 9 的新易盛。LightCounting新的市場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光模塊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從(cong) 2010 年的15%,已經增長到 2021 年的超過50%。無論是從(cong) 數量還是規模來看,中國光模塊廠商成長了起來。在高端光模塊領域,中國光模塊廠商也有相當競爭(zheng) 力,進展迅速。2017 年,全球光通信行業(ye) 的高端器件產(chan) 品幾乎全部由美國、日本廠商主導,且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麵,國內(nei) 基本屬於(yu) 空白,或者處於(yu) 研發階段。2022 年,中國已有不少光模塊廠商推出商用的200G/400G產(chan) 品,發布了新的800G產(chan) 品。例如旭創科技 2021 年高端光模塊銷售收入高達63. 64 億(yi) 元,同比增長9.1%,占營收比重82.7%。光芯片是光模塊的“心髒”,具備很高的技術門檻,存在“卡脖子”的風險,也是我國光器件重點突破的方向。第 一版路線圖指出,我國廠商隻掌握了10Gb/s速率及以下的激光器、探測器、調製器芯片,以及PLC/AWG芯片的製造工藝和配套IC的設計、封測能力,整體(ti) 水平與(yu) 國際標杆企業(ye) 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芯片能力相比美日發達國家落後1- 2 代以上。目前,從(cong) 規模看,我國已有部分光芯片廠商年營收額達到數億(yi) 元級別,比如武漢敏芯、雲(yun) 嶺光電、源傑科技等,在高端光芯片領域有明顯突破,能夠量產(chan) 25Gb/s的激光器和探測器芯片。其中,陝西源傑半導體(ti)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源傑科技)10G、25G激光器芯片係列產(chan) 品的出貨量在國內(nei) 同行業(ye) 公司中均排名居首,2.5G 激光器芯片係列產(chan) 品的出貨量在國內(nei) 同行業(ye) 公司中排名領先。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指出,整體(ti) 來說我國光芯片行業(ye) 5 年來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門檻突破,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由於(yu) 技術門檻更高,表現不如光模塊亮眼,但相信隨著源傑科技、武漢敏芯等企業(ye) 持續研發投入,將能進一步推動我國高速率光芯片國產(chan) 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