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激光雷達產(chan) 品成熟度持續提升,車載領域具備良好前景。當前行業(ye) 內(nei) 主流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傳(chuan) 感器為(wei) 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相較於(yu) 其他傳(chuan) 感器,激光雷達在性能、防幹擾和信息量優(you) 勢明顯。該行預計至2025年和2030年中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分別為(wei) 22.6億(yi) 美元、69.4億(yi) 美元。當前國外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起步較早具有一定優(you) 勢,國內(nei) 激光雷達廠商依托國內(nei) 龐大市場或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華創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激光雷達產(chan) 品成熟度持續提升,車載領域具備良好前景。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脈衝(chong) 激光照射目標並用傳(chuan) 感器測量反射脈衝(chong) 返回時間來測量目標距離的測量工具。其核心優(you) 勢在於(yu) 利用激光的高頻特性進行大量、高速的位置及速度信息測量,形成準確清晰的物體(ti) 3D建模。Velodyne將激光雷達應用到DARPA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首次將激光雷達帶入了自動駕駛領域,其後隨著ADAS等下遊應用的持續發展,行業(ye) 也迎來了長足的發展。激光雷達下遊應用廣泛,其中車載領域具備良好的前景,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至2025年ADAS和無人駕駛將成為(wei) 下遊應用主力,分別占激光雷達市場的34.64%和26.30%。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持續推進,ADAS市場快速發展下激光雷達市場有望迎來增長。
根據IDC數據,2021至2025年中國ADAS市場出貨量CAGR可達15.44%;到2025年,L1-L5級ADAS汽車出貨量預計將達到約1362萬(wan) 輛。隨著ADAS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其市場規模也隨之迎來提升,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ADAS主要功能市場規模為(wei) 844億(yi) 元,至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50億(yi) 元。激光雷達作為(wei) ADAS混合傳(chuan) 感路線的核心傳(chuan) 感器之一,有望充分受益ADAS行業(ye) 上升趨勢。
激光雷達技術路線百花齊放,MEMS+905nm為(wei) 當前主要上車方案。
激光雷達根據其組成部分可以從(cong) 多種角度進行分類,當前產(chan) 業(ye) 鏈仍不成熟,各技術路線處於(yu) 並行階段。從(cong) 掃描方式來看,固態OPA激光雷達或為(wei) 遠期終局形態,半固態MEMS激光雷達成熟度已滿足規模量產(chan) 為(wei) 當前主要方案。從(cong) 波長來看,905nm和1550nm的激光器各有優(you) 缺點,受益於(yu) 成本優(you) 勢905nm為(wei) 當前主要方案。從(cong) 測距方法來看,ToF與(yu) FMCW各有優(you) 勢,兩(liang) 者均可實現陽光下較遠距離探測(100~250m)。從(cong) 激光器光源來看,EEL製作工藝與(yu) 安裝相對複雜,VCSEL未來或有望逐漸對EEL形成替代。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傳(chuan) 感器之一,隨行業(ye) 發展降價(jia) 和出貨量相互促進的邏輯已初步建立。
當前行業(ye) 內(nei) 主流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傳(chuan) 感器為(wei) 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相較於(yu) 其他傳(chuan) 感器,激光雷達在性能、防幹擾和信息量優(you) 勢明顯。前期由於(yu) 激光雷達整體(ti) 使用量較小,固定成本相對較高,故而整體(ti) 價(jia) 格較高。隨著激光雷達出貨量的持續增加,價(jia) 格有望逐步下降,當激光雷達規模達到10萬(wan) 的量級,價(jia) 格將降至1000美元左右。激光雷達價(jia) 格下降有望進一步推動出貨量增長,降價(jia) 和出貨量相互促進的循環已經初步建立。經測算,該行預計至2025年和2030年中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分別為(wei) 22.6億(yi) 美元、69.4億(yi) 美元。
國外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起步較早具有一定優(you) 勢,國內(nei) 激光雷達廠商依托國內(nei) 龐大市場或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國外的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起步較早,在技術和客戶群等方麵具有優(you) 勢。根據Yole數據,傳(chuan) 統Tier1大廠法雷奧為(wei) 當前全球激光雷達市占率最高的企業(ye) ,占比28%;中國企業(ye) 速騰聚創市場占比10%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其他企業(ye) 還包括北美的激光雷達企業(ye) Luminar與(yu) Cepton、老牌Tier1企業(ye) 電裝與(yu) 大陸、以及大疆旗下的Livox等,但占比均不到10%。但具體(ti) 到國內(nei) 市場來看,受益於(yu) 內(nei) 資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對國產(chan) 激光雷達的大規模使用,國內(nei) 激光雷達廠商或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風險提示:下遊需求不及預期、新冠疫情反複、行業(ye) 技術迭代不及預期。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