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創證券,耿琛、嶽陽、高遠)
一、激光雷達:產(chan) 品成熟度持續提升,車載領域具備良好前景
激光雷達(LiDAR,Laser Detecting and Ranging)是一種通過脈衝(chong) 激光照射目標並用傳(chuan) 感器 測量反射脈衝(chong) 返回時間來測量目標距離的測量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標發射探測信號 (激光束),然後將接收到的從(cong) 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目標回波)與(yu) 發射信號進行比較, 作適當處理後,就可獲得目標的有關(guan) 信息,從(cong) 而對周圍環境進行探測、跟蹤和識別。它 由激光發射機、光學接收機、轉台和信息處理係統等組成。其核心優(you) 勢在於(yu) 利用激光的 高頻特性進行大量、高速的位置及速度信息測量,形成準確清晰的物體(ti) 3D 建模。
激光雷達 21 世紀初引入汽車領域,隨 ADAS 滲透率提升迎來快速發展。激光雷達最先 用於(yu) 地圖測繪領域,高精度要求使得激光雷達成本居高不下。Velodyne 將激光雷達應用 到 DARPA 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首次將激光雷達帶入了自動駕駛領域。其後隨著 ADAS 等下遊應用的持續發展,激光雷達領域企業(ye) 不斷增多,隨著研發的持續進行,激光雷達 的產(chan) 品性能穩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行業(ye) 也迎來了長足的發展。
![]()
激光雷達產(chan) 品可以從(cong) 顯性參數、實測性能表現及隱性指標等方麵進行評估和比較。顯性 參數主要指列示在產(chan) 品參數表中的信息,主要包含測遠能力、點頻、角分辨率、視場角、 精準度、功耗和集成度等。實測性能表現則主要指在實際使用激光雷達的過程中所測得 的產(chan) 品性能,其決(jue) 定了無人駕駛汽車和服務型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有效感知距離。相比 於(yu) 顯性參數,用戶會(hui) 更加關(guan) 注實測性能,但激光雷達作為(wei) 近年來才在市場獲得較高關(guan) 注 度的新興(xing) 產(chan) 品,能夠參考的公開測試數據有限。隱性指標包含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可靠性、 安全性、使用壽命、成本控製、可量產(chan) 性等,這些指標更加難以量化,也缺乏公開信息。
(一)激光雷達技術路線多樣,當前仍處於(yu) 多技術路線並行階段
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有四個(ge) 主要的維度:測距原理、光源、探測器、光束操縱。激光雷 達主要包括激光發射、掃描係統、激光接收和信息處理四大係統,四個(ge) 係統相輔相成。 根據這四個(ge) 係統的不同特征,可以從(cong) 四個(ge) 不同維度來闡述激光雷達技術路線。其中光源 和探測器即激光雷達的發射端與(yu) 接收端,光束操縱即激光雷達的掃描方式,測距則為(wei) 信 息處理提供距離信息。根據四個(ge) 主要的維度可以將激光雷達進行分類,每個(ge) 不同分類方 式又可進一步細分為(wei) 不同的技術路線,不同路線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根據測距方法分類,激光雷達可分為(wei) 4 種類型。激光雷達根據測距原理主要有四類:飛 行時間法(ToF,Time of Flight)、調頻連續波(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三角測距法和相位法。最主要的兩(liang) 種測量方法是 ToF 和 FMCW。ToF 測量原理 是通過記錄短脈衝(chong) 發射到接收到反射光之間的時間來測量距離,並在測量過程中通過反 射光的角度來測量物體(ti) 的位置。FMCW 的測量原理是將發射激光的光頻進行線性調製, 使回波信號與(yu) 參考光進行相幹拍頻得到頻率差來間接獲得飛行時間反推目標物距離,優(you) 點是抗幹擾強、可直接測量速度。
ToF 測距方法當前為(wei) 主流,FMCW 具備良好前景。激光雷達測距方法中 ToF 與(yu) FMCW 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100~250m),是車載激光雷達的優(you) 選方案。ToF 是目前 車載中長距激光雷達市場的主流方案,有非常高的激光發射頻率,具備高精度探測優(you) 勢, 但 ToF 激光雷達最大激光功率受到限製,探測距離存在瓶頸,在白天會(hui) 受到陽光幹擾, 在接收信號過程中產(chan) 生噪音。而 FMCW 激光雷達除了成本高外具有可直接測量速度信息 以及抗幹擾、遠程性高的優(you) 勢,未來隨著 FMCW 激光雷達整機和上遊產(chan) 業(ye) 鏈的成熟,其 占比有望獲得提升,成為(wei) 和 ToF 並存的主要測距方式。
![]()
激光雷達裏的探測器即光電探測器可分為(wei) PIN PD、APD、SPAD、SiPM 四類,APD 為(wei) 當前主流。 PIN PD(PIN 光電二極管)適用於(yu) FMCW 測距激光雷達,成本低; APD(Avalanche Photo Diode),即雪崩式光電二極管,較為(wei) 成熟的 APD 被廣泛采用 在 ToF 類激光雷達上,是目前使用最為(wei) 廣泛的光電探測器件; 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具有低激光功率下遠距離的探測能力,但缺點是過於(yu) 靈 敏的接收性能會(hui) 帶來通道串擾大、寄生脈衝(chong) 等問題,另外其電路設計等工藝難題也 帶來了較高的製造成本; SiPM(矽光電倍增管)是多個(ge) SPAD 的陣列形式,可通過多個(ge) SPAD 獲得更高的可 探測範圍以及配合陣列光源使用,更容易集成 CMOS 技術。
EEL 製作工藝複雜,VCSEL 未來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激光器光源方麵,從(cong) 發射維度看 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邊發射(EEL)和垂直腔麵發射(VCSEL)。據禾賽科技招股書(shu) ,EEL 作為(wei) 探測光源具有高發光功率密度的優(you) 勢,但因為(wei) 其發光麵位於(yu) 半導體(ti) 晶圓的側(ce) 麵,使 用過程中需要進行切割、翻轉、鍍膜、再切割的複雜工藝步驟,而且每顆激光器極大地 依賴產(chan) 線工人的手工裝調技術,生產(chan) 成本高且一致性難以保障。而 VCSEL 因為(wei) 發光麵與(yu) 半導體(ti) 晶圓平行,其所形成的激光器陣列易於(yu) 與(yu) 平麵化的電路芯片鍵合,無需再進行每 個(ge) 激光器的單獨裝調,且易於(yu) 和麵上工藝的矽材料微型透鏡進行整合,能有效提升光束 質量。近年來國內(nei) 外多家VCSEL激光器公司紛紛開發了多結VCSEL激光器,使得VCSEL 光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升,VCSEL 得以被運用在長距激光雷達領域。從(cong) 生產(chan) 成本和產(chan) 品 性能可靠性看,VCSEL 未來將有望逐漸取代 EEL。
按激光波長將激光器分類,905nm 和 1550nm 波長激光器互補共存。激光最關(guan) 鍵指標在 於(yu) 波長,波長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主流的發射波段,分別為(wei) 1000nm 以內(nei) 以及 1000 到 2000nm 之間,其中 1000nm 以內(nei) 區間典型值是 905nm,1000 到 2000nm 之間典型值是 1550nm。 905nm 屬於(yu) 近紅外激光,容易被人體(ti) 視網膜吸收並造成視網膜損傷(shang) ,因此 905nm 方 案隻能以低功率運行,安全探測距離不超過 200m,但其成本相對較低。 1550nm 遠離人眼可見光波長,大部分光在到達視網膜之前就會(hui) 被眼球的透明部分吸 收,安全功率上限是 905nm 的 40 倍,安全探測距離可達到 250 米,甚至 300 米以 上,但其需要使用光纖激光器,成本較 905nm 更高。 總體(ti) 而言,905nm 和 1550nm 的激光器在當前時間點來看各有優(you) 缺點,兩(liang) 個(ge) 波段對於(yu) 車 載傳(chuan) 感器來說是一個(ge) 互補共存的狀態。
機械式激光雷達仍占據行業(ye) 主要地位,半固態/固態式具備良好前景。根據掃描方式分類, 激光雷達主要分為(wei) 機械式激光雷達、半固態式激光雷達以及固態式激光雷達。長期來看, 固態激光雷達由於(yu) 不存在可活動部件,在成本和穩定性方麵都有較大潛力,是技術上的 最優(you) 解。而目前三種技術路線中,機械式最為(wei) 常用,已經廣泛應用於(yu) Robotaxi 等領域; 混合式激光雷達是機械式和純固態式的折中方案(較機械式隻掃描前方一定角度內(nei) 的範 圍;較純固態式仍有一些較小的活動部件),是目前階段乘用車量產(chan) 裝車的主流產(chan) 品。
機械式雷達發展較為(wei) 成熟,但因成本和部件冗雜難以實現車規級量產(chan) 。機械式激光雷達 的技術方案主要是高線數機械式方案。通過電機帶動光機結構整體(ti) 旋轉的機械式激光雷 達是激光雷達經典的技術架構,其技術發展的創新點體(ti) 現在係統通道數目的增加、測距 範圍的拓展、空間角度分辨率的提高、係統集成度與(yu) 可靠性的提升等。相比於(yu) 半固態式 和固態式激光雷達,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的優(you) 勢在於(yu) 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 360°的水平視 場掃描,在視場範圍內(nei) 測距能力更強。但旋轉部件體(ti) 積和重量龐大,且高頻轉動和複雜 機械結構讓其內(nei) 部的旋轉部件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相對較短,難以滿足車規的嚴(yan) 苛要求。 此外它靠增加收發模塊的數量來實現高線束,使得成本較高,亦限製了其大規模使用。
![]()
半固態方案主要包括微振鏡(MEMS)方案、轉鏡方案。半固態方案的特點是收發單元 與(yu) 掃描部件解耦,收發單元(如激光器、探測器)不再進行機械運動,由掃描部件的活動來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體(ti) 積相較於(yu) 機械旋轉式雷達更緊湊。 轉鏡方案成熟度相對較高,可靠性已得到車規驗證。轉鏡方案固定了收發模組,用 360° 高速旋轉的多麵棱形反射鏡來反射光束,完成激光雷達視野範圍內(nei) 全視場角掃描。轉鏡 的優(you) 點在於(yu) 棱鏡、電機和發射器有更好的耐熱性和耐用性,因此更容易過車規,當前 Valeo 的運用轉鏡方案的 Scala 1 已經通過車規認證。轉鏡被視為(wei) 機械式向純固態進軍(jun) 的必經之 路,是短期上車主流,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半固態和純固態都將並行。
MEMS 雷達受限於(yu) 振鏡偏轉範圍視場角較小,量產(chan) 性強帶來低成本優(you) 勢。MEMS 振鏡是 一種矽基半導體(ti) 元器件,屬於(yu) 固態電子元件,它在矽基芯片上集成了體(ti) 積十分精巧的微 振鏡,其核心結構是尺寸很小的懸臂梁,通過懸臂梁的抖動來實現鏡片的偏轉。MEMS 微振鏡擺脫了馬達等機械運動裝置,毫米級尺寸的微振鏡大大減小了激光雷達的尺寸。 由於(yu) 其集成度較高,在工藝成熟後預期會(hui) 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麵具備較大的優(you) 勢。MEMS 方案的技術創新體(ti) 現在開發口徑更大、頻率更高、可靠性優(you) 於(yu) 振鏡,以適用於(yu) 激光雷達 的技術方案。但現在市麵上 MEMS 偏轉角度隻有 10-30 度,為(wei) 了解決(jue) 視場角較小問題, 往往需要多個(ge) 首發模組拚接而成。
固態式方案不含機械部件更易通過車規,但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仍需進一步發展。固態 式方案的特點是不再包含任何機械運動部件,適用於(yu) 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具體(ti) 包括相控陣(Optical Phased Array, OPA)方案、Flash 方案、電子掃描方案等。因為(wei) 其不含機械掃描器件,內(nei) 部結構相較於(yu) 其他架構最為(wei) 緊湊,在體(ti) 積方麵具備優(you) 勢。 OPA 尚處於(yu) 起步階段,製造難度和成本較高。光學相控陣技術(OPA)通過施加電壓調節 每個(ge) 相控單元的相位關(guan) 係,利用相幹原理實現發射光束的偏轉,從(cong) 而完成係統對空間一 定範圍的掃描測量。在 OPA 係統中,光學相位調製器用於(yu) 控製通過透鏡的光束。OPA 具 備精度高、掃描快、體(ti) 積小等優(you) 勢,集成度高且量產(chan) 標準化程度高,具備較強的技術優(you) 勢,但由於(yu) 目前 OPA 產(chan) 業(ye) 鏈尚處於(yu) 起步階段,且製造工藝複雜,量產(chan) 性方麵仍存在問題, 另外由於(yu) 其結構較為(wei) 複雜,還存在控製複雜度高、功耗較高等問題。
![]()
Flash 激光雷達能快速記錄場景,但探測距離短板導致其應用受限。Flash 型激光雷達由 於(yu) 不存在掃描係統、機械運動部件被歸類為(wei) 固態激光雷達。Flash 型激光雷達可以通過短 時間內(nei) 向各個(ge) 方向發射大覆蓋麵陣激光來快速記錄整個(ge) 場景,避免了掃描過程中目標或 激光雷達移動帶來的各種麻煩。它運行起來比較像攝像頭,激光束會(hui) 直接向各個(ge) 方向漫 射,隻要一次快閃就能照亮整個(ge) 場景。隨後,係統會(hui) 利用微型傳(chuan) 感器陣列采集不同方向 反射回來的激光束。其缺點在於(yu) 一旦傳(chuan) 播距離超過幾十米,返回的光子就大大減少,使 得無法進行可靠的探測,同時也增加了對接收端和功率的高度要求,提高了成本。
(二)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鏈分工明確,車載下遊應用快速發展占比持續提升
激光雷達集成銜接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具備較強產(chan) 業(ye) 附加價(jia) 值。激光雷達主要包括激光發射、 掃描係統、激光接收和信息處理四大係統,四個(ge) 係統需要的不同電子零部件和光學係統 共同構成了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具體(ti) 而言,激光雷達行業(ye) 的上遊產(chan) 業(ye) 鏈主要包括激光器、探 測器、掃描鏡、FPGA 芯片、模擬芯片,以及光學部件生產(chan) 和加工商,是激光產(chan) 業(ye) 的基 石,準入門檻較高;產(chan) 業(ye) 鏈中遊利用上遊激光芯片及光電器件、模組、光學元件等作為(wei) 泵浦源進行各類激光雷達的製造與(yu) 銷售;產(chan) 業(ye) 鏈下遊主要為(wei) 各類激光雷達的應用領域, 包括無人駕駛汽車、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測繪、高精度地圖等。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鏈公司分工明確,中遊集成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備較強的產(chan) 業(ye) 地 位。
產(chan) 業(ye) 鏈上遊由國外廠商主導,下遊國內(nei) 外廠商差距不斷縮小。激光雷達上遊的核心元器 件為(wei) 激光器和探測器,國外供應商在激光器和探測器行業(ye) 耕耘較久,在產(chan) 品方麵具備競 爭(zheng) 優(you) 勢。國內(nei) 供應商近些年發展迅速,已經有通過車規認證的國產(chan) 激光器和探測器上市。 激光雷達下遊產(chan) 業(ye) 鏈按照應用領域主要分為(wei) 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車 聯網等行業(ye) 。國外無人駕駛技術研究起步較早,相比國內(nei) 仍具有一定的領先優(you) 勢,但國 內(nei) 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發展迅速,不斷有應用試點和項目落地,與(yu) 國外公司的差距在不斷 縮小;得益於(yu) 國內(nei) 快遞和即時配送行業(ye) 的高度成熟,服務機器人領域國內(nei) 技術發展水平 與(yu) 國外相當,從(cong) 機器人種類的豐(feng) 富度和落地場景的多樣性而言,國內(nei) 企業(ye) 更具優(you) 勢;車 聯網行業(ye) 更是在“新基建”等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發展較國外更加迅速。
激光雷達成本中激光收發模塊成本占比大,後續隨著量產(chan) 推進的整體(ti) 成本有望進一步下 探。將機械式激光雷達各部件的成本進行拆分,根據汽車之心的數據,Velodyne 的機械 式激光雷達 VLP-16 的成本拆解後激光器、探測器、光學部件、電路板、電機外殼及結 構件成本占比分別為(wei) 40%、35%、10%、10%、5%。進一步以法雷奧 Scala 轉鏡激光雷達 為(wei) 例,其激光收發相關(guan) 模塊激光板、機械鏡和機械激光部件合計成本占比可達 46%。無 論是機械式還是半固態式激光雷達,激光收發相關(guan) 模塊成本占比均較高,這部分原因是 因為(wei) 當前激光雷達整體(ti) 出貨量較小,固定成本相對較高,後續隨著激光雷達量產(chan) 的推進, 產(chan) 品整體(ti) 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
當前測繪領域主導下遊應用,汽車駕駛領域未來有望成為(wei) 主力。激光雷達下遊應用領域 廣泛,主要涉及無人駕駛、高階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智慧城市及測繪等行業(ye) 。根據 Yole Intelligence 的《2022 年汽車與(yu) 工業(ye) 領域激光雷達應用報告》數據,2021 年激光雷達 應用中地形測繪仍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占據 6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的是工業(ye) 領域, 占據 27%的份額;無人駕駛出租車、ADAS(高級駕駛輔助係統)、風能和國防等領域占 據剩下的 13%。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智能駕駛的政策支持,以及車載激光雷達行 業(ye) 的快速發展,無人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的滲透率呈高速增長的態勢。 Frost&Sullivan 預測至 2025 年高級輔助駕駛、無人駕駛將成為(wei) 下遊應用主力,分別占激 光雷達市場的 34.64%和 26.30%,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對整體(ti) 市場的增長貢獻達到 61%。
二、智能化與(yu) 電動化雙輪驅動,激光雷達市場有望迎來廣闊增長空間
(一)智能化與(yu) 電動化穩步推進,ADAS 市場迎來快速增長
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級駕駛輔助係統)能夠利用安裝在車上 的各式各樣的傳(chuan) 感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單\雙目攝像頭以及衛星導航)收集數據, 並結合地圖數據進行係統計算,從(cong) 而預先為(wei) 駕駛者判斷可能發生的危險,保證行車的安全性。ADAS 技術大大降低了駕駛的複雜性,其功能包括車道監測、緊急製動、穩定性 控製等。ADAS 是無人駕駛的第一步,要想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先普及 ADAS。
“三電”係統加強智能汽車與(yu) 電動汽車協同關(guan) 係,電動汽車增長有望帶動智能汽車增長。 相比於(yu) 燃油車複雜的機械係統和電控係統配合,電動車由電池、電機、電控組成的“三 電”係統使得車輛的控製邏輯更加簡單,在設計架構上有更大的開放性,天然地比燃油 車更匹配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隨著電動汽車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也有望迎來增長。
受補貼、產(chan) 品力提升多種因素驅動,我國新能源電動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2022 年以來, 受供給端的持續強化以及國家補貼、免征購置稅等多項新能源推廣政策影響,新能源汽 車銷量迎來快速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22H1 我國實現新能源車銷量 260 萬(wan) 輛,市場滲 透率高達 21.6%,提前完成國務院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中提 出的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20%的目標。展望後續,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進一 步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進一步增長,根據億(yi) 歐智庫研究數據,預計 2025 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到達 1137.6 萬(wan) 輛,市場滲透率超過 37%。
![]()
ADAS 可分為(wei) 6 個(ge) 級別,當前我國汽車行業(ye) 正處於(yu) L2 向 L3 過渡的階段。2021 年 8 月 20 日中國工信部發表《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並確定於(yu) 2022 年 3 月 1 日起 實行,與(yu)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hui) (SAE)分類標準 SAEJ3016 大體(ti) 相一致。具體(ti) 到分類等級 來看,IDC 認為(wei) L3 級是 ADAS 智能程度的重要分水嶺,L3 級別及以上 ADAS 主要決(jue) 策 責任由駕駛員轉移為(wei) 操作係統。2020 年 2 月,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等 11 部委聯合發 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要從(cong) 多個(ge) 維度確保 2025 年實現 L2 級自動駕駛規模化 生產(chan) ,L3 級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目前,我國量產(chan) 汽車的自動駕駛等級正在從(cong) L2 向 L3 過渡。
汽車電動化推動智能化發展,ADAS 具備良好前景。根據 IDC 數據,2021 至 2025 年中 國 ADAS 市場出貨量 CAGR 可達 15.44%;到 2025 年,L1-L5 級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 預計將達到約 1362 萬(wan) 輛,其中 L3-L5 級自動駕駛在 2025 年的自動駕駛市場份額預計達 到 2.5%。隨著 ADAS 的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也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 年 ADAS 主要功能市場規模為(wei) 844 億(yi) 元,至 2025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250 億(yi) 元。
(二)感知層為(wei) ADAS 信息獲取核心入口,激光雷達有望充分受益
ADAS 係統由三個(ge) 部分構成,感知層為(wei) 信息獲取核心入口。ADAS 可分為(wei) 感知層、決(jue) 策 層、執行層三大層次。其中感知層負責信息的獲取,其通過各類傳(chuan) 感器獲取周邊信息的 收集,並將信息傳(chuan) 遞至中央處理器(決(jue) 策層),由中央處理器(決(jue) 策層)判斷做出決(jue) 策, 並由執行層進行製動、驅動、轉向等操作。感知層中的傳(chuan) 感器將信息準確無誤地輸入是 實現 ADAS 的第一步,在 ADAS 中起到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非 ADAS 車輛占比持續降低,各級別智能駕駛滲透率高速增長。根據 RolandBerger 預計, 到 2025 年,全球 L1+L2 智能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將達到 76%,其中 L2 功能滲透率將達到 36%,並且 L3 及以上層級將在 2025 市場滲透率可達 9%,實現從(cong) 無到有的突破。而不具 備 ADAS 功能的汽車占比將從(cong) 2020 年的 42%下降到 14%。未來,隨著智能駕駛功能被 越來越多人接受,智能駕駛的市場滲透率有望實現快速提升,取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
中國自動駕駛市場高速發展,感知層中的傳(chuan) 感器貢獻重要市場增量。根據車百智庫和羅 蘭(lan) 貝格共同發表的《順應變革大勢,擁抱創新機遇——顛覆趨勢下的全球與(yu) 中國汽車行 業(ye) 展望》報告數據,預計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在未來將快速發展,到 2030 年中國自動駕駛 車端係統市場規模將達約 5000 億(yi) 元,其中傳(chuan) 感器、芯片和軟件算法是主要貢獻者,傳(chuan) 感 器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近1312億(yi) 元的市場規模,占自動駕駛市場整體(ti) 規模達26.5%。
純視覺方案與(yu) 混合傳(chuan) 感方案並行,采用激光雷達的混合傳(chuan) 感方案當下被更多廠商采用。 不同傳(chuan) 感器可以組合形成不同的傳(chuan) 感器方案,目前主要有兩(liang) 種方案。
一種是以攝像頭主導,搭配毫米波雷達,使用視覺芯片來實現自動駕駛的純視覺方 案;純視覺方案中,攝像頭相當於(yu) 人的眼睛,將拍攝到的圖像通過深度學習(xi) 神經網 絡進行像素分割、物體(ti) 分類、模型標定和目標跟蹤,其優(you) 勢在於(yu) 分辨率高,可直接 獲得現實場景信息識別。但過度依靠相關(guan) 場景下數據積累和與(yu) 之對應的深度學習(xi) , 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上有時會(hui) 出現故障。
另一種是以激光雷達為(wei) 主,同時搭載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chuan) 感器和攝像頭的混合傳(chuan) 感方案。目前混合傳(chuan) 感方案綜合多種傳(chuan) 感器數據,傳(chuan) 感器之間優(you) 勢互補,在遠距離 全方位探測方麵和抗環境影響的能力更強,測量精度更高,但成本相對較高。近年 來,隨著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和光電半導體(ti) 成本的下降,激光雷達的體(ti) 積和價(jia) 格都在不 斷降低,以激光雷達為(wei) 主的混合傳(chuan) 感方案成為(wei) 當前階段更多車廠的選擇。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傳(chuan) 感器之一,在性能、防幹擾和信息量優(you) 勢明顯。當前行業(ye) 內(nei) 主流使用的自動駕駛汽車傳(chuan) 感器為(wei) 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 等。由於(yu) 不同傳(chuan) 感器的原理和功能各不相同,可以分別在不同場景中發揮其特定優(you) 勢, 因此目前暫時難以完全相互替代。但相比於(yu) 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可實現更遠的探測距 離和更高的精度;相比於(yu) 攝像頭,激光雷達的探測對算法及算力要求較低,並且可以區 分緩慢移動的人和其它靜止物體(ti) 。相較於(yu) 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測量距離更長,在高速 下能正常使用。隨著高等級自動駕駛對於(yu) 傳(chuan) 感器要求的不斷提升,激光雷達將作為(wei) 傳(chuan) 統 傳(chuan) 感器的重要補充,支撐自動駕駛的信息獲取。
(三)車用激光雷達滲透率快速提升,出貨量迎來快速增長
隨著 ADAS 的持續發展,作為(wei) 環境信息獲取窗口之一的激光雷達的需求也相應提升。根 據觀研天下數據,一般情況下在汽車的 L3 級中,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要求為(wei) 1 個(ge) ;在L4/L5 級中,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要求分別為(wei) 2-3 個(ge) 和不少於(yu) 4 個(ge) 。雖然實際應用中車輛 搭載的激光雷達個(ge) 數往往由具體(ti) 的車型的設計決(jue) 定,數量上並不存在明顯的規律,但整 體(ti) 上還是與(yu) ADAS 駕駛的級別呈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
目前 905nm 和機械式激光雷達占據優(you) 勢地位,1550nm 和半固態 MEMS 激光雷達具備 良好前景。
從(cong) 波長角度來看,按雷達激光發射器發射的波長分類可以分為(wei) 340nm、640-670nm、 750-780nm、885nm、905nm、1064nm、1550nm 等波段。由於(yu) 成本低和技術成熟, 使用 905nm 激光器的激光雷達係統已然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wei) 大多數激光雷 達廠商的第一選擇。但 1550nm 光纖激光器功率大,光束質量好,擁有更高的人眼 安全閾值,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成本降低後,有望逐漸成為(wei) 主流。
從(cong) 技術路線來看,激光雷達按照掃描係統的技術路徑分類,可分為(wei) 機械式、混合固 態、全固態。激光雷達廠商一般以機械式起步,普遍在往固態式發展。半固態式激 光雷達主要分為(wei) 轉鏡式激光雷達、MEMS 振鏡激光雷達和雙棱鏡式激光雷達,其中 MEMS 激光雷達當前落地最多產(chan) 品,成熟度已滿足規模量產(chan) 。
未來消費升級、無人駕駛的需求增加,有望帶動激光雷達市場快速擴張。激光雷達應用 場景廣泛,從(cong) 細分市場無人駕駛領域來看,根據 Yole 數據,2020-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 在無人駕駛市場的出貨量將從(cong) 14 萬(wan) 個(ge) 增長至 130 萬(wan) 個(ge) ,CAGR 達到 56.2%,預計到 2032 年將達到 740 萬(wan) 個(ge) ;從(cong) 銷售額來看,2020 年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市場的銷售額約為(wei) 12 億(yi) 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超過 82 億(yi) 美元。
![]()
ADAS 市場滲透率穩步提升,激光雷達作為(wei) 核心傳(chuan) 感器之一出貨量有望進一步增長。隨 著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ADAS 市場滲透率將會(hui) 進一步提升,從(cong) 而使得激光雷 達市場增長。根據 Yole 數據,全球激光雷達在 ADAS 市場的出貨量將從(cong) 2020 年 20 萬(wan) 個(ge) 增長至 2025 年 340 萬(wan) 個(ge) ,CAGR 達 76.2%;預計到 2032 年出貨量將達到 2660 萬(wan) 個(ge) 。全 球激光雷達 2020 年在高級輔助駕駛係統市場的銷售額約為(wei) 0.95 億(yi) 美元,預計到 2032 年 將超過 96 億(yi) 美元。
激光雷達在汽車和工業(ye) 中應用廣泛,ADAS 和無人駕駛受益下遊需求快速增長占比持續 提升。根據 Yole 數據,汽車和工業(ye) 應用中的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將從(cong) 2020 年的 18 億(yi) 美元 達到 2026 年的 57 億(yi) 美元,期間 CAGR 可達 21%。在汽車市場,2020 年 ADAS 中的雷 達市場占汽車和工業(ye) LiDAR 市場的 1.5%,這一比例在 2026 年預計將為(wei) 41%,達到 23 億(yi) 美元的市場規模。機器人汽車領域,包括無人駕駛出租車和無人駕駛班車,預計將在 2026 年達到 5.75 億(yi) 美元,CAGR 可達 33%。
在各個(ge) 應用領域高速發展的助推之下,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迎來高速增長。隨著 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應 用滲透率提升、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設等領域需求的推動,預計激光雷達市 場規模將實現快速擴容。據沙利文數據,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 20 億(yi) 美元, 同比增長 100%,預計 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 135.4 億(yi) 美元,2019-2025 年 的 CAGR 為(wei) 64.6%。
![]()
(四)量產(chan) 帶動成本下降,激光雷達降價(jia) 和出貨量相互促進的邏輯已初步建立
激光雷達技術持續升級,有望推動激光雷達價(jia) 格下降。前期由於(yu) 激光雷達整體(ti) 使用量較 小,固定成本相對較高,故而整體(ti) 價(jia) 格較高。具體(ti) 到各類型來看,前期機械式激光雷達 受限於(yu) 自身結構較複雜,故而整體(ti) 成本最高,價(jia) 格可達上萬(wan) 美元;而半固態式激光雷達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成本已經降至 1000-1500 美元左右,未來 隨著車企的大規模使用,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固態式激光雷達成本最低,僅(jin) 需 200-500 美元左右,但短時間內(nei) 因為(wei) 技術尚未成熟,很難大規模推廣普及。未來隨著技術進一步 成熟,有望帶來生產(chan) 成本的下降,從(cong) 而推動價(jia) 格下降。
激光雷達價(jia) 格下降與(yu) 出貨量提升相互促進的邏輯已初步建立,產(chan) 品價(jia) 格有望進一步下行。 目前行業(ye) 內(nei) 逐漸形成共識,當激光雷達規模達到 10 萬(wan) 的量級,價(jia) 格將降至 1000 美元左 右。以法雷奧為(wei) 例,從(cong) 其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 年出貨 16 萬(wan) 隻,價(jia) 格已經低於(yu) 1000 美 元。隨著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激光雷達的需求增長,激光雷達的生產(chan) 規模有望持 續擴大。根據觀研天下數據,激光雷達的平均單價(jia) 預計將從(cong) 2021 的 6500 元下降到 2022 年的 4550 元,預計到 2030 年車載激光雷達單價(jia) 將進一步下降到 1719 元。
激光雷達單車搭載量上升疊加價(jia) 格下降,單車激光雷達價(jia) 值量整體(ti) 呈下降態勢。根據觀 研天下數據,L3 級激光雷達車型平均約搭載 1 顆激光雷達,L4/L5 級激光雷達車型平均 搭載激光雷達不少於(yu) 4 顆。隨著技術進步激光雷達滲透率不斷提升,車載激光雷達平均 單價(jia) 呈下降趨勢,單車激光雷達用量有望提升,預計到 2025 年 L3 級激光雷達車型平均 約搭 2 顆激光雷達,L4&L5 級激光雷達車型平均搭載激光雷達 5 顆;2030 年 L3 級激光 雷達車型平均約搭 2.5 顆激光雷達,L4&L5 級激光雷達車型平均搭載激光雷達 5.5 顆。 受單價(jia) 下降的影響,雖然搭載的激光雷達數量增多,但單車價(jia) 值量整體(ti) 呈下降態勢。
![]()
(五)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空間測算
我們(men) 預計 2025 年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和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分別為(wei) 22.6 億(yi) 美元、48.9 億(yi) 美元。2030 年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和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 分別為(wei) 69.4 億(yi) 美元、135.7 億(yi) 美元。主要假設如下:
1)乘用車銷量:根據 OCIA 數據,2021 年全球乘用車銷量為(wei) 5640 萬(wan) 輛,2021 年中國乘 用車銷量為(wei) 2148 萬(wan) 輛。中國乘聯會(hui)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速為(wei) 5%,按此速 度計算,2025 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為(wei) 2611 萬(wan) 輛。考慮到之後,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市場發 展動力不足,對 2025-2030 年給予 2%增速,預計 2030 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為(wei) 2883 萬(wan) 輛。 全球乘用車銷量方麵,近些年全球汽車工業(ye) 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疊加 2020 年新冠疫 情和戰爭(zheng) 衝(chong) 突對全球汽車行業(ye) 生產(chan) 和需求的打擊,全球汽車產(chan) 量持續低迷,考慮到大環 境的低迷和自身需求乏力,我們(men) 估計 2025、2030 年全球乘用車銷量維持不變,與(yu) 2021 年全球乘用車的銷量值預計為(wei) 5640 萬(wan) 輛持平。
2)各個(ge) 類別智能車滲透率:參考 IHS Markit 發布的《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和未來出行市場展望》報告中關(guan) 於(yu) 中國各個(ge) 類別的智能車滲透率,假設全球智能車滲透率相同。
3)單車激光雷達搭載量和單顆激光雷達價(jia) 值量:使用上文預測的單車雷達價(jia) 值量和搭載 輛的數據。上文中關(guan) 於(yu) 2025、2030 年單顆激光雷達的價(jia) 值量預測為(wei) 2475 元、1719 元, 按匯率 7 進行計算,折合為(wei) 美元約 354 美元和 246 美元。
三、終端廠商競爭(zheng) 激烈,各種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一)激光雷達供給市場由海外企業(ye) 主導,國內(nei) 尚有巨大進步發展空間
國外的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起步較早,在技術和客戶群等方麵具有優(you) 勢。激光雷達的傳(chuan) 統應用 領域由傳(chuan) 統測繪技術公司 Trimble、Hexagon、Topcon 和 Sick 等主導,而車載激光雷達作 為(wei) 新興(xing) 領域,存在較多新入局企業(ye) ,國外主要企業(ye) 包括 Velodyne、Luminar、Aeva、Innoviz、 Ouster 等。其中 Velodyne 在機械雷達領域具有顯著優(you) 勢,Luminar 和 Innoviz 在 MEMS 激光雷達方麵較為(wei) 領先,Aeva 最早采用 FMCW 技術路徑,Ouster 則主要走 Flash 路線。 市占率高的廠商以外國廠商為(wei) 主,速騰聚創為(wei) 占比最高的中國企業(ye) 。根據 Yole 發布的《汽 車和工業(ye) 應用的激光雷達 2021》報告,fun88官网平台雷達企業(ye) RoboSense(速騰聚創)市場占比 10%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全球激光雷達供應商市場占比排名第一的是傳(chuan) 統 Tier1 大 廠法雷奧,占比 28%。其他企業(ye) 還包括北美的激光雷達企業(ye) Luminar 與(yu) Cepton、老牌 Tier1 企業(ye) 電裝與(yu) 大陸、以及大疆旗下的 Livox 等,但占比均不到 10%。
![]()
(二)終端廠商:內(nei) 資車企主要采用國產(chan) 激光雷達,國內(nei) 廠商或有望彎道超車
車載激光雷達仍處於(yu) 行業(ye) 早期,各主要廠商均處於(yu) 定點數量快速上升階段。從(cong) 定點情況 來看,由於(yu) 前期激光雷達價(jia) 格過高且車規級認證需要較長周期,車載激光雷達仍處於(yu) 行 業(ye) 早期階段,當前各主要激光雷達廠商定點仍相對較少。從(cong) 各廠商當前已定點情況來看, 海外廠商客戶主要以奔馳、奧迪等海外傳(chuan) 統車企為(wei) 主;國內(nei) 企業(ye) 則主要以國內(nei) 車企和造 車新勢力為(wei) 主,其中速騰聚創為(wei) 當前國內(nei) 定點數量最多的廠商,具備一定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1、海外終端廠商情況介紹
Valeo(法雷奧)
Valeo 成立於(yu) 法國巴黎郊區的聖旺,是一家專(zhuan) 業(ye) 致力於(yu) 汽車零部件、係統、模塊的設計、 開發、生產(chan) 及銷售的工業(ye) 集團。公司早期在英國菲羅多公司授權下,主要從(cong) 事刹車內(nei) 襯 和雨刷的銷售。公司於(yu) 1960 年開始了多元化經營,產(chan) 品範圍持續拓展:刹車係統(1961 年)、空調係統(1962 年)、照明係統(1970 年)和汽車電子係統(1978 年)。公司業(ye) 務 涉及前裝業(ye) 務及售後業(ye) 務,是世界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為(wei) 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汽車 廠提供配套。法雷奧由四大事業(ye) 部(動力總成係統、熱係統、舒適及駕駛輔助係統和視覺 係統)及售後事業(ye) 部組成。2021 年公司實現營收 172.62 億(yi) 歐元,同增 5%;實現歸母淨利 潤 1.75 億(yi) 歐元,同增 116%。 法雷奧在激光雷達行業(ye) 耕耘多年。公司自 2010 年開始研發麵向量產(chan) 車的激光雷達產(chan) 品 SCALA 1,並在 2017 年實現量產(chan) ,為(wei) 較早通過車規認證的激光雷達型號。法雷奧在 2021 年 11 月發布了 SCALA 第三代,預計在 2024 年投產(chan) ,與(yu) 第二代激光雷達相比,第三代 擁有更高階的性能:分辨率提高 12 倍,探測距離增加 3 倍,視野範圍擴大 2.5 倍。截至 2022 年 2 月底,法雷奧已累計生產(chan) 超過 16 萬(wan) 顆激光雷達,是市場上唯一一家實現車規 級激光雷達大規模量產(chan) 的供應商。
Velodyne
Velodyne成立於(yu) 1983年,總部位於(yu) 加利福尼亞(ya) 州聖何塞。公司成立之初主營業(ye) 務為(wei) 音響, 隨後逐步將業(ye) 務拓展至激光雷達領域。2016 年 Velodyne 將核心業(ye) 務激光雷達部門剝離, 成立新公司 Velodyne LiDAR。Velodyne Lidar 憑借其機械式激光雷達的開發,成為(wei) 了激 光雷達行業(ye) 主要企業(ye) 之一。通過多年的深耕和發展,公司與(yu) 穀歌、通用汽車、福特、Uber、 百度等全球自動駕駛領軍(jun) 企業(ye) 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 公司產(chan) 品在基於(yu) 定製化芯片基礎上,提供“硬件+軟件”的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Velodyne 為(wei) 自動駕駛汽車、駕駛輔助、送貨解決(jue) 方案、機器人、工業(ye) 、基礎設施、導航、測繪等 領域提供智能、強大的激光雷達解決(jue) 方案。 公司產(chan) 品主要為(wei) 包括環視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和定向固態激光雷達,其中環視混合固態激 光雷達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包括 HDL-64E/32E、Puck、UltraPuck 和 AlphaPrime 等係列;定向固態激光雷達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為(wei) Velarray。另外公司還提供軟件解決(jue) 方案。
Luminar
Luminar 於(yu) 2012 年在美國矽穀創立。2020 年底,Luminar 通過與(yu) 殼公司 Gores Metropoulos 合並,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 2022 年 12 月 28 日,Luminar 市值達 18 億(yi) 美元。Luminar 通過與(yu) Black Forest Engineering 合作,解決(jue) 了銦镓砷成本昂貴的問題,從(cong) 而讓其以低成 本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技術而著名。通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獲得豐(feng) 田、奧迪、大眾(zhong) 、沃爾 沃、mobilesye 等合作客戶的認可。2021 年 Luminar 實現營收 3194 萬(wan) 美元,同增 129%, 淨利潤-2.38 億(yi) 美元。 Luminar 的產(chan) 品包括硬件傳(chuan) 感器、軟件係統,以及向 OEM 廠商提供完整的解決(jue) 方案。硬 件方麵,公司目前主要產(chan) 品為(wei) Iris 和 Hydra,兩(liang) 者均為(wei) 采用 ToF 測距原理,1550nm 波長 激光光源的產(chan) 品。其中 Hydra 是一種用於(yu) 測試和開發項目的高性能激光雷達,主要針對在 陽光直射、雨、雪、霧和其他具有挑戰性的天氣條件下的高精度激光雷達的研究和開發。 公司車規級產(chan) 品 Iris 於(yu) 2019 年投產(chan) ,計劃於(yu) 2022 年量產(chan) ,其 L1-L2 級別的產(chan) 品售價(jia) 能 夠下探至 500 美元,L3-L5 級別的產(chan) 品單價(jia) 約至 1000 美元。軟件方麵,公司提供的配套 軟件可以覆蓋高速公路上夜間或惡劣環境下的感知和識別,為(wei) 自動駕駛的路徑規劃和決(jue) 策提供額外的信息。解決(jue) 方案方麵,Luminar 致力於(yu) 提供一站式解決(jue) 方案,公司推出的軟 件產(chan) 品套件 Sentinel 是首款用於(yu) 量產(chan) 的全棧自動駕駛解決(jue) 方案,能夠為(wei) 每個(ge) OEM 提供高 速公路自動駕駛和主動安全功能。
![]()
AEVA
Aeva 由兩(liang) 位蘋果前工程師於(yu) 2017 年創立,是一家主營 FMCW 4D 激光雷達的科技公司。 2021 年通過 SPAC 方式與(yu) Inter Private Acquisition Corp. 合並後在美股上市。截至 2022 年 12 月 28 日,公司市值 2.7 億(yi) 美金,在已上市的 8 家純激光雷達公司中位列第二,僅(jin) 次於(yu) Luminar。 Aeva 主營產(chan) 品為(wei) 4D FMCW Lidar,包括硬件係統和軟件算法。Aeva 的 4D FMCW Lidar 使用連續的低功率激光束來測量波形從(cong) 物體(ti) 反射時的頻率變化。可以以厘米/秒的精度檢 測每個(ge) 點的瞬時速度,且最遠探測距離高達 500m,並且具備較強的抗幹擾能力。目前公 司已經發布第二款車載雷達產(chan) 品 Aries II,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具有相機級別分辨率的 4D FMCW Lidar。根據公司的規劃,預計 2022 年 Q2 推出樣機,2023 年 Q4 完成 SOP。 公司產(chan) 品主要覆蓋三大應用方向:1)汽車領域: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如 Robotrunk)、 移動出行(如 Robotaxi);2)消費類設備:消費電子(3D 投影、AR/VR)、消費健康市 場(非接觸式健康監測,如監測脈搏率和呼吸率);3)工業(ye) 自動化:為(wei) 機器人、工業(ye) 計 量機器和其他自動化設備提供一種更清晰、更準確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感知周圍環境的方 式。
2、國內(nei) 終端廠商情況介紹
速騰聚創
速騰聚創成立於(yu) 2014 年 8 月,總部位於(yu) 深圳,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企業(ye) 。速騰聚創產(chan) 品技術包括:MEMS 與(yu) 機械式激光雷達硬件、硬件融合技術、AI 感知算法等。公司致力 於(yu) 通過激光雷達硬件、AI 算法與(yu) 芯片三大核心技術閉環,為(wei) 市場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 的智能激光雷達係統,顛覆傳(chuan) 統激光雷達硬件純信息收集的定義(yi) ,賦予機器人和車輛超 越人類眼睛的感知能力。 公司主營產(chan) 品可分為(wei) 激光雷達和感知方案。其中激光雷達包括 RS-LiDAR-M1(MEMS 固 態激光雷達 ) 、 RS-Ruby(128 線激光雷達 ) 、 RS-Bpearl( 近距離補盲激光雷達 ) 、 RS-LiDAR-16(16 線激光雷達)和 RS-LiDAR-32(32 線激光雷達);感知方案產(chan) 品包括 RS-Cube(感知算法單元)、中低速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RS-P1、中高速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RS-P2、RoboTaxi 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RS-Fusion-P3 和 RoboTaxi 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RS-Fusion-P5。
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上汽、吉利、一汽、AutoX、小馬智行等。2021 年速騰聚創發布了車 規級固態激光雷達 RS-LiDAR-M1 的 SOP 版本。公司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 RS-LiDAR-M1 獲得大量車企定點,包括 L3 重卡方案科技企業(ye) 、北美新能源車企、中國 造車新勢力車企、傳(chuan) 統主機廠、頂級超跑品牌等,覆蓋了從(cong) 超跑到家用車、從(cong) 乘用車到 商用車的多種車型。其中,廣汽埃安已於(yu) 2021 年 7 月官宣將在多款車型上搭載 M1。2020 年 12 月,M1 樣件批量出貨給北美車廠,成為(wei) 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車規級 MEMS 固態激 光雷達。
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於(yu) 2014 年在上海成立。公司於(yu) 2017 年 4 月推出 40 線機械激光雷達 Pandar 40, 其後公司於(yu) 2017 年末發布了基於(yu) 百度 Apollo 平台的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 Pandora,將激 光雷達 Pandar 40 與(yu) 多個(ge) 全景攝像頭裝入同一器件,進行同步感知工作,實現了激光雷達 和其他傳(chuan) 感器數據的底層同步和融合,表明公司可幫助下遊客戶解決(jue) 調教感知係統硬件 的行業(ye) 痛點。公司致力於(yu) 成為(wei) 係統解決(jue) 方案的提供商。經過多年深耕,禾賽在核心元器 件、自研芯片、車規級生產(chan) 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幹擾技術以及基於(yu) 深度學習(xi) 的激光 雷達感知方麵都有深厚的積累。
禾賽的客戶包括全球主流自動駕駛公司和頂級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機器人公司等,遍及全球 40 個(ge) 國家、90 多個(ge) 城市。公司當前主要客戶包括北美三大汽車製造商中的兩(liang) 家、德國四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美國加州 2019 年 DMV 路測裏程前 15 名中過半的自動 駕駛公司和大多數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 公司的激光雷達產(chan) 品主要為(wei) 基於(yu) ToF 測距法的機械式及半固態式激光雷達。公司機械式 激光雷達產(chan) 品已經在無人駕駛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半固態式激光雷達主要麵向即將 興(xing) 起的量產(chan) 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市場。2017 年底公司開始部署芯片自研,根據產(chan) 品需求 設計芯片,目前芯片化 V1.0 成果多通道激光驅動芯片及多通道模擬前端芯片已完成量產(chan) , 並應用於(yu) 多個(ge) 激光雷達研發項目和 Pandar、XT 的量產(chan) 項目。另外,公司也開展了對 FMCW 激光雷達和電子掃描方案的固態式激光雷達的技術布局和積累,具有新技術方案激光雷 達的產(chan) 品開發能力。 公司核心技術為(wei) 激光雷達整機係統+芯片化研究。公司以激光雷達專(zhuan) 用芯片、光電器件以 及微光學工藝為(wei) 核心基礎,發展機械式激光雷達、基於(yu) 微振鏡方案和轉鏡方案的半固態 式激光雷達、以及基於(yu) 電子掃描方案的固態式激光雷達,以適應不同應用場景對激光雷 達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公司積極發展 FMCW 激光雷達技術,為(wei) 未來推出該方案產(chan) 品做 好準備。
![]()
圖達通
圖達通(Innovusion)於(yu) 2016 年成立,是全球領先的圖像級激光雷達提供商。公司在矽 穀、蘇州和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寧波和武漢擁有高度工業(ye) 化的車規級激光雷達製造基 地。圖達通潛心致力於(yu) 激光雷達的探索與(yu) 創新,不斷提供高性能的激光雷達產(chan) 品及多樣 化的應用解決(jue) 方案。其圖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獵鷹(Falcon)已於(yu) 2022 年 3 月作為(wei) 蔚來 ET7 自動駕駛超感係統的標配量產(chan) 交付,這是全球首款量產(chan) 的 1550nm 激光雷達。 圖達通激光雷達產(chan) 品分為(wei) 獵豹、捷豹、獵鷹係列,獵豹和捷豹係列產(chan) 品是 300 線 1550nm 的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可達 280 米,應用於(yu) 智慧城市和高速公路以及軌道和礦山領域; 獵鷹係列(1550nm)為(wei) 車載激光雷達,將搭載於(yu) 蔚來 ET7 中,探測距離可達 500 米,是 目前車載激光雷達中探測距離最遠的,同時具有 120°的超廣視角以及 300 線等效分辨 率。 從(cong) 客戶來看,公司為(wei) 蔚來提供的激光雷達擁有 120 度的超廣視角、等效 300 線的超高分 辨率、最遠可達 500 米的超遠探測距離、采用 1550mn 激光,提升性能的同時兼顧了安全指標。未來,公司與(yu) 均勝電子、蔚來汽車將在激光雷達感知融合、V2X 數據融合、自 動駕駛域控製器決(jue) 策算法等方麵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化和國際化落地。
鐳神智能
鐳神智能於(yu) 2015 年成立,總部位於(yu) 深圳。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及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提 供商,致力於(yu) 以穩定、可靠的激光雷達環境感知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下遊應用覆蓋自動駕 駛、智慧交通、軌道交通、機器人、物流、安防、測繪、港口和工業(ye) 自動化等九大產(chan) 業(ye) 生態圈。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富士康、格力、美的、海爾、東(dong) 風汽車、陝汽重卡等。 技術層麵上,鐳神智能為(wei) 廣東(dong) 省科技廳唯一認定的“廣東(dong) 省激光雷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以完整的自主產(chan) 權以及在激光雷達核心硬件、專(zhuan) 用芯片、AI 算法上的創新技術,打造了 市麵最齊全的激光雷達產(chan) 品矩陣,不僅(jin) 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了 ToF 時間飛行法、相 位法、三角法和調頻連續波等四種測量原理的激光雷達公司,也是國內(nei) 唯一一家自主研 發出激光雷達專(zhuan) 用 16 通道 TIA 芯片、激光雷達自動化及半自動化生產(chan) 線、1550nm 光纖 激光器的激光雷達公司。 公司產(chan) 品有激光雷達(包含 ToF 32 線、16 線及單線、MEMS 固態激光雷達、遠距離激 光雷達、激光三維成像激光雷達、3D FLASH、相控陣、三角法、相位法激光雷達)、三 維激光掃描儀(yi) 、激光位移傳(chuan) 感器、高精度激光傳(chuan) 感器、激光滅蚊炮、激光滅蚊機器人、 特種光纖激光器等硬件產(chan) 品。以及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物流、軌道交通、測繪、 高端安防、橋梁防撞、工業(ye) 自動化等多種領域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
![]()
大疆覽沃
大疆旗下的覽沃科技有限公司(LivoX)成立於(yu) 2016 年。公司致力於(yu) 提供高性能、低成本 的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通過降低使用門檻和生產(chan) 成本,Livox 將激光雷達技術集成到更多產(chan) 品和應用之中,從(cong) 而為(wei) 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測繪、移動機器人等行業(ye) 帶來創新性改變。 Livox 產(chan) 品已銷往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和歐盟在內(nei) 的 26 個(ge) 國家和地區。 Livox 主要客戶包括自動駕駛公司 AutoX 和希迪智駕,商用移動機器人公司 Refraction AI 和高仙機器人,以及專(zhuan) 注於(yu) 空中、地麵和移動激光掃描技術的數字綠土。 公司的技術核心是非重複式掃描,是指隨著激光束在視場(FOV)內(nei) 非重複式掃描,激 光雷達掃描的區域麵積會(hui) 隨著時間增大。非重複掃描方式相比於(yu) 傳(chuan) 統機械式激光雷達線 性重複式掃描,主要優(you) 勢有三個(ge) 方麵:1)掃描軌跡不會(hui) 重複;2)可實現隨著掃描時間 增加,達到近 100%的視場覆蓋率;3)沒有電子元器件的旋轉磨損,可靠性更高。總的 來說,非重複式掃描可以減小視場內(nei) 物體(ti) 被漏檢的概率,有助於(yu) 探測視場中的更多細節。 Livox 通過這種方式,在保證產(chan) 品可靠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激光雷達的成本。
華為(wei)
華為(wei) 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研發始於(yu) 2016 年。作為(wei) 華為(wei) 打造的 MDC 智能駕駛平台構建的四個(ge) 生態中的重要組成,激光雷達也是華為(wei) 正在布局的一個(ge) 領域。華為(wei) 團隊訪問了大量的 TOP 車企,明確了自身的產(chan) 品研發方向,要做一款高性能、車規級、能夠大規模量產(chan) 的激光 雷達。基於(yu) 此定位,激光雷達團隊啟動“爬北坡戰略”,公司並沒有選擇從(cong) 傳(chuan) 統旋轉機械 式激光雷達切入,而是選擇從(cong) 難度比較大的前裝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進行開發。據其官方資料顯 示,華為(wei) 已按照年產(chan) 10 萬(wan) 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chan) 需求。 華為(wei) 首發的車規級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具備橫向 120°縱向 25°的大視野, 可應對城區、高速等場景的人、車測距需求,產(chan) 品全視場測距可達 150 米。對比同類產(chan) 品,華為(wei) 激光雷達在 FOV、角精度方麵處於(yu) 行業(ye) 領先水平。
四、重點公司分析
1、東(dong) 山精密
公司已成為(wei) 消費電子軟板行業(ye) 龍頭,拓展汽車等下遊領域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公司通 過外延並購拓展 PCB 業(ye) 務,當前已成為(wei) 全球知名的 PCB 廠商,在軟板領域具備較強市 場地位。PCB 應用廣泛,公司下遊覆蓋手機、電腦、AR/VR、可穿戴設備、通信設備、 汽車電子等領域。 A 客戶需求穩健增長,模組板新終端打開遠期空間。公司軟板業(ye) 務過去 5 年持續兌(dui) 現份 額提升實現 5 倍以上成長,Q3 逆勢實現成長,產(chan) 業(ye) 鏈跟蹤反饋大客戶新機備貨呈現結構 性成長,高端機型備貨依然堅挺。Display 等料號導入在即,模組板市場有望貢獻下一個(ge) 5 年成長。其次,公司積極布局 VR/AR 相關(guan) 賽道,公司成功導入 F 客戶,並成為(wei) Oculus Quest 2 軟/硬板核心供應商,產(chan) 業(ye) 鏈調研顯示 ASP 突破 30 美金,21 年 VR/AR 市場情緒 高漲,Quest 2 成為(wei) 行業(ye) 內(nei) 最受歡迎 VR 設備。此外,市場預期 23 年 A 客戶將發布首款 MR 頭顯,單機軟板價(jia) 值量料將顯著高於(yu) 同市場其他產(chan) 品,公司為(wei) A 客戶核心供應商有 望充分受益。
立體(ti) 化布局汽車電子業(ye) 務,公司第二成長賽道明確。汽車電子業(ye) 務成為(wei) 公司重要組成部 分和未來戰略核心。公司針對汽車業(ye) 務設立員工持股計劃,將核心骨幹利益與(yu) 公司長期 發展實現深度綁定,公司治理架構持續完善。汽車業(ye) 務 22 年已經實現重大突破,白車身、 散熱板、電池電芯結構件等全麵開花,配套 T 客戶單車價(jia) 值定點及小批量已突破 5000 元,1 萬(wan) +路徑清晰,伴隨大客戶放量及公司產(chan) 能釋放,23 年有望實現營收端高速成長。 另外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持續推進,激光雷達、攝像頭、智能座艙等零部件精細化 要求不斷提高,FPC 用量有望得到快速提升,後續隨著激光雷達等部分的滲透率持續提 升,公司 FPC 業(ye) 務亦有望充分受益。
2、萬(wan) 集科技
公司產(chan) 品種類豐(feng) 富,車路兩(liang) 端激光雷達布局完善。公司是國內(nei) 領先的智能交通產(chan) 品與(yu) 服 務提供商,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智能交通係統(ITS)技術研發、產(chan) 品製造、技術服務,為(wei) 公路交通 和城市交通客戶提供激光產(chan) 品、汽車電子、智能網聯、專(zhuan) 用短程通信(ETC)、動態稱重 係列產(chan) 品的研發和生產(chan) ,以及相關(guan) 的方案設計、施工安裝、軟件開發和維保等相關(guan) 服務, 同時在車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及自動駕駛等多個(ge) 領域積累了大量自主創新技術,開 發了車路兩(liang) 端激光雷達、V2X 車路協同設備、智能網聯路側(ce) 智慧基站、智慧交通雲(yun) 平台 等多係列產(chan) 品,為(wei) 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麵綜合的解決(jue) 方案、係統、產(chan) 品及服務。 公司持有激光雷達多項專(zhuan) 利,在下遊多領域發力。根據沙利文的研究報告,至 2025 年, 車載領域的fun88官网平台雷達市場規模,將由2019年的3.8億(yi) 元增長至2025年的144.3億(yi) 元,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83.5%。公司堅持自主研發為(wei) 主的發展路線,自 2011 年開始布局激光 雷達領域,目前關(guan) 於(yu) 激光雷達產(chan) 品累計獲得專(zhuan) 利 274 項,2021 年公司激光雷達同比增長 37.13%,涵蓋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機器人等多個(ge) 領域的應用,自主研發的激光產(chan) 品曾 獲得“國家火炬計劃產(chan) 業(ye) 化示範項目”、“北京市新技術新產(chan) 品”等獎項。
公司車載激光雷達業(ye) 務穩中求新,完善新產(chan) 品線布局。公司車載激光雷達已形成車規級 8 線局部視場激光雷達(WLR-713)、車規級 16 線局部視場激光雷達(WLR-736)、全視 場 16 線激光雷達(WLR-720)、全視場 32 線激光雷達(WLR-732)和車規級 128 線激光 雷達(WV702)多款可量產(chan) 車載激光雷達產(chan) 品。同時公司正緊密開展 MEMS 和矽基固態 激光雷達(OPA)相關(guan) 研發,以持續保持公司產(chan) 品及技術優(you) 勢,公司目前矽基固態激光 雷達已經可實現 10 米測距。
3、炬光科技
炬光科技主要從(cong) 事半導體(ti) 激光元件、激光光學元件的研發,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上遊位置的關(guan) 鍵環節。公司成立於(yu) 2007 年,主要從(cong) 事激光行業(ye) 上遊的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元器件、激光 光學元器件的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業(ye) 中遊的光子應用模塊和係統的 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公司為(wei) 固體(ti) 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生產(chan) 企業(ye) 和科研院所,醫療美容設 備、工業(ye) 製造設備、光刻機核心部件生產(chan) 商、激光雷達整機企業(ye) ,半導體(ti) 和平板顯示設 備製造商等提供核心元器件及應用解決(jue) 方案,公司產(chan) 品的技術水平、性能和可靠性指標 會(hui) 直接影響中下遊激光應用設備的質量和性能,係產(chan) 業(ye) 鏈中的關(guan) 鍵環節。 公司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具備競爭(zheng) 優(you) 勢,下遊應用持續拓展。根據 Strategies Unlimited 的全球激光市場分析報告預測,2019-2025 年全球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元器件市場規模將從(cong) 16.40 億(yi) 美元快速增長到 28.21 億(yi) 美元。公司研發生產(chan) 的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在輸出功率 上有顯著優(you) 勢。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器在效率、可靠性、成本、尺寸等各方麵都具有優(you) 勢, 高光束質量的激光比較容易滿足光斑形狀、功率密度和光強分布三個(ge) 要素,使得半導體(ti) 激光器產(chan) 生的光子能夠直接整形為(wei) 符合更多特定應用所需,形成光子應用模塊和係統。
公司正在拓展車規級激光雷達核心能力,已經與(yu) 多家頭部企業(ye) 達成合作。公司汽車創新 應用場景的車規級核心能力已通過 IATF16949 質量管理體(ti) 係認證、德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VDA6.3 過程審核,已與(yu) 北美、歐洲、亞(ya) 洲多家知名企業(ye) 達成合作意向或建立合作項目, 包括美國納斯達克激光雷達上市公司 Velodyne、Luminar、福特旗下知名無人駕駛公司 Argo AI 等,其中激光雷達線光源產(chan) 品已與(yu) 多家客戶建立新產(chan) 品開發項目,2016 年起開 始研發的高峰值功率固態激光雷達麵光源已與(yu) 德國大陸集團簽訂批量供貨合同,現已進 入批量生產(chan) 階段。
4、長光華芯
長光華芯主要產(chan) 品圍繞半導體(ti) 激光芯片、器件、模塊及直接半導體(ti) 激光器四大類展開, 為(wei) 半導體(ti) 激光行業(ye) 垂直產(chan) 業(ye) 鏈公司。公司成立於(yu) 2012 年,聚焦半導體(ti) 激光行業(ye) ,始終專(zhuan) 注於(yu) 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的研發、設計及製造公司緊跟下遊市場發展趨勢,不斷開發具有領 先性的產(chan) 品、創新優(you) 化生產(chan) 製造工藝、布局建設生產(chan) 線,已形成由半導體(ti) 激光芯片、器 件、模塊及直接半導體(ti) 激光器構成的四大類、多係列產(chan) 品矩陣,為(wei) 半導體(ti) 激光行業(ye) 的垂 直產(chan) 業(ye) 鏈公司。公司主要產(chan) 品包括高功率單管係列產(chan) 品、高功率巴條係列產(chan) 品、高效率 VCSEL 係列產(chan) 品及光通信芯片係列產(chan) 品等,逐步實現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的國產(chan) 化。 公司專(zhuan) 注於(yu) 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的研發生產(chan) ,在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目前商業(ye) 化單管芯片輸出功率達到 30W,巴條芯片連續輸出功率達到 250W(CW),準連續輸出 1000W(QCW),VCSEL 芯片的最高轉換效率 60%以上,產(chan) 品性能指標與(yu) 國外先進水平 同步。公司擁有 9 年以上高功率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研發及規模化生產(chan) 經驗,並具備從(cong) 芯片 設計、外延、光刻、解理/鍍膜、封裝測試及光纖耦合、直接半導體(ti) 激光器等完整工藝平 台,成功實現各係列半導體(ti) 激光芯片的量產(chan) ,且質量控製能力較強。2020 年公司高功率 半導體(ti) 激光芯片在國內(nei) 市場的占有率為(wei) 13.41%,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wei) 3.88%,為(wei) 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第一。
VCSEL 激光器前景廣闊,公司擁有出色的製造能力和完善的服務流程。根據 Yole 預測, 2020 年,VCSEL 激光器全球市場規模約為(wei) 11 億(yi) 美元,預計到 2025 年將增長至 27 億(yi) 美 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9.67%。公司已建立了 VCSEL 及光通信芯片的包含外延生長、 條形刻蝕、端麵鍍膜、劃片裂片、特性測試、封裝篩選和芯片老化的完整工藝線,具備 相應產(chan) 品的製造能力,並且公司已為(wei) 相關(guan) 客戶提供 VCSEL 芯片的技術開發服務,產(chan) 品工 藝已得到相關(guan) 客戶驗證。
5、舜宇光學
舜宇光學深耕光學領域多年,在車載、智能駕駛、VR 等新興(xing) 領域煥發生機。公司創立 於(yu) 1984 年,是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零件及產(chan) 品製造商。公司業(ye) 務範圍主要包含光學零件 (手機鏡頭、車載鏡頭等)、光電產(chan) 品(手機攝像模組、車載模組等)、光學儀(yi) 器(顯微 鏡、智能裝配等),公司在光學領域深耕多年,在技術創新與(yu) 產(chan) 品性能上均處於(yu) 行業(ye) 領先水平,已獲得國內(nei) 外主要客戶的高度認可。 公司的光學零件、光電產(chan) 品、光學儀(yi) 器基本麵業(ye) 務發展態勢向好,奠定穩定盈利基礎。 本集團的車載鏡頭出貨量較去年增長約 21.0%,公司的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較去年增長 約 13.6%,其中潛望式模組及大像麵模組占總出貨量的比例約 6.7%,公司占據了市場份 額全球第一的地位。光學儀(yi) 器事業(ye) 的收入較去年增長約 18.7%。 公司在新興(xing) 車載業(ye) 務領域,快速進行戰略布局,占據供應鏈關(guan) 鍵地位。公司持續加快激 光雷達、HUD、智能車燈等新產(chan) 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在激光雷達方麵,通過提供接收 和發射鏡頭零組件、接收和發射模塊、光學視窗及多邊棱鏡等核心光學零件,公司已於(yu) 去年內(nei) 獲得超過二十個(ge) 定點合作項目,其中有兩(liang) 個(ge) 項目已實現量產(chan) ,並將持續為(wei) 激光雷 達廠商賦能。
6、永新光學
永新光學主營光電行業(ye) 的中遊光學元件組件和下遊光學整機服務,光學元件組件中新興(xing) 業(ye) 務帶動公司營收利潤大幅增長。公司成立於(yu) 1997 年,主導產(chan) 品包括光學顯微鏡、條碼 掃描儀(yi) 鏡頭、平麵光學元件、專(zhuan) 業(ye) 成像光學部組件。受益於(yu) 條碼鏡頭及機器視覺客戶新 品量產(chan) 、物流過程管控需求增加、工業(ye) 自動化趨勢的加強,公司近年積極把握自動駕駛、 激光雷達等領域的市場機遇,光學元組件業(ye) 務中的條碼掃描及機器視覺鏡頭、車載光學、 激光雷達業(ye) 務有顯著發展。 公司近年主營業(ye) 務有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yu) 光學組件和顯微鏡產(chan) 品在其細分領域的發展。 公司 2021 年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 37.94%。其中,顯微鏡產(chan) 品同比增長 18.82%,占公司營 業(ye) 收入的 37.23%;光學元件組件業(ye) 務同比增長 55.33%,占公司營業(ye) 收入的 60.73%。公 司常年為(wei) 日本尼康、徠卡顯微係統等國際一流顯微鏡品牌提供 OEM 服務,自主研發的 產(chan) 品重點為(wei) 生命科學、智慧醫療和工業(ye) 檢測領域的專(zhuan) 業(ye) 精密儀(yi) 器應用,並且公司是光電 行業(ye) 多個(ge) 細分領域國際知名企業(ye) 的關(guan) 鍵光學部件核心供應商,除條碼掃描、專(zhuan) 業(ye) 影像等 基礎業(ye) 務外,近年來不斷拓展車載光學、機器視覺、激光雷達、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業(ye) 務領 域。
公司激光雷達業(ye) 務客戶持續拓展,未來若實現整機代工將擁有廣闊成長空間。公司積極 把握激光雷達車載應用的行業(ye) 機遇,基於(yu) 技術積累,公司先後與(yu) Quanergy、禾賽、Innoviz、 麥格納、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達領域國內(nei) 外知名企業(ye) 建立合作,2021 年獲得 定點合作項目超 10 家。2021 年度,公司激光雷達業(ye) 務收入超千萬(wan) 元;隨著新客戶的開 發合作、客戶業(ye) 務進度的穩步推進,預計該業(ye) 務將保持快速增長。此外,公司已將激光 雷達客戶群體(ti) 從(cong) 乘用車、商用車領域擴展至軌道交通、工業(ye) 自動化、智能安防、車聯網 等領域,將產(chan) 品從(cong) 以零部件為(wei) 主擴展至激光雷達整機代工。
7、藍特光學
藍特光學產(chan) 品覆蓋眾(zhong) 多領域,多項技術指標達行業(ye) 領先水平。公司成立於(yu) 2003 年,產(chan) 品 涵蓋了各類光學棱鏡、玻璃非球麵透鏡、玻璃晶圓等,具體(ti) 產(chan) 品種類達數千種,從(cong) 用途 上覆蓋了消費電子、半導體(ti) 加工、光學儀(yi) 器、汽車電子等領域。公司憑借豐(feng) 富的精密光 學元件生產(chan) 和工藝技術的研發能力,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不斷滿足光學組件和下遊應用領域客戶最新需求,為(wei) 客戶提供性能優(you) 異、質量穩定的光學棱鏡、玻璃非球麵透鏡、 玻璃晶圓等產(chan) 品,公司多種產(chan) 品技術指標已達到行業(ye) 先進水平。 公司主要有光學棱鏡、玻璃非球麵透鏡、玻璃晶圓等產(chan) 品,在精密玻璃光學元件加工方 麵具備突出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自主創新能力。分產(chan) 品來看,公司光學棱鏡主要應用於(yu) 智能手 機中的人臉識別領域、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yi) 器、手機潛望式攝像頭等消費類應用領域; 玻璃非球麵透鏡主要應用於(yu) 智能手機、高清安防監控、車載鏡頭、激光器、測距儀(yi) 等; 玻璃晶圓可以應用於(yu) AR 鏡片材料、晶圓級鏡頭封裝、AR/VR、汽車 LOGO 投影等領域。 光學元件下遊應用渠道的拓寬對光學元件要求精度更高,公司憑借優(you) 勢脫穎而出。光學 元件定製化特征顯著,且下遊應用領域產(chan) 品具備更新迭代周期短、產(chan) 品需求多樣化的特 點,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設計、生產(chan) 等方麵都需要公司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沉澱,才能滿足 下遊客戶的需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較高的技術門檻,對潛在的市場進入者構成 了壁壘。
8、宇瞳光學
國內(nei) 光學優(you) 勢企業(ye) ,深耕安防領域具備較強市場地位。公司是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光學鏡頭等產(chan) 品 設計、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產(chan) 品主要應用於(yu) 公共安防、監控設備、智能 家居、車載攝像頭、機器視覺等高精密光學係統。其中安防領域為(wei) 公司的主營領域,已 形成超星光係列、一體(ti) 機係列、4K 係列、變焦係列、星光級定焦係列、通用定焦係列、 大角度定焦係列、魚眼係列、CS 係列等眾(zhong) 多係列產(chan) 品。 布局車載鏡頭和激光雷達,有望打開公司遠期成長空間。公司現階段在汽車電子賽道的 產(chan) 品以後裝鏡頭為(wei) 主,已在客戶實現出貨,並完成行業(ye) 和部分車企驗證。21 年 8 月起公 司加大在 ADAS 領域的投入,成立全資子公司進一步確立公司進軍(jun) 車載市場決(jue) 心,公司 前裝車載鏡頭產(chan) 品已於(yu) 2022 年麵世。在激光雷達領域,公司產(chan) 品進度穩步推進中,部分 產(chan) 品已實現小批量出貨,後續隨著此部分業(ye) 務的進一步推進,激光雷達亦有望為(wei) 公司提 供中長期的增長動能。
AIoT 時代智能家居引爆 130 億(yi) 美元攝像頭市場,運營商成重要推手。Strategy Analytics 預測智能家居設備將由2017 年的6.63 億(yi) 台以19.4%的增速增長到 2023 年的 19 億(yi) 台, AIoT 市場空間廣闊。AIoT 時代攝像頭廣泛應用於(yu) 智能攝像頭、智慧門鈴、掃地機器人、 智慧冰箱、智慧空調、智慧電視,智能家居等。現階段 IOT 市場火爆,定焦鏡頭作為(wei) AIoT 不可缺少的數據采集端,20 年起定焦鏡頭市場進入爆發性增長期,該趨勢料將在未來三 年維持。公司作為(wei) 定焦鏡頭市場龍頭,精耕細作,有望分享行業(ye) 紅利。
9、水晶光電
公司聚焦光學賽道,以智能手機、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為(wei) 場景,為(wei) 客戶提供 行業(ye) 領先的光學方案。公司成立於(yu) 2002 年,目前已構建光學元器件、薄膜光學麵板、半 導體(ti) 光學、汽車電子(AR+)、反光材料五大業(ye) 務板塊,廣泛應用於(yu) 智能手機、數碼相機、 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筆記本電腦、安防監控、汽車電子、防護用品等下遊終端產(chan) 品。 公司五大板塊清晰規劃、穩定發展,為(wei) 公司供應源源不斷的盈利動力。2021 年,公司實 現營業(ye) 收入 38.09 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8.18%。光學元器件業(ye) 務方麵,吸收反射複合型濾光片新品實現國內(nei) 唯一批量生產(chan) ,將實現放量生產(chan) ;薄膜光學麵板業(ye) 務業(ye) 績實現翻 番,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已發展成為(wei) 公司第二大主業(ye) ;汽車電子方麵,公司以汽車電子 及 AR 為(wei) 戰略核心,大力發展汽車電子(AR+)業(ye) 務; 公司抓住產(chan) 業(ye) 轉型風口,將智能汽車和 AR/VR 作為(wei) 第二個(ge) 戰略核心業(ye) 務。在汽車電子 領域,公司在國內(nei) 率先量產(chan) AR-HUD、車載激光雷達罩(玻璃基)的廠家,同時 AR-HUD 及 W-HUD 獲得多家國內(nei) 自主品牌車廠的前裝定點,十多款產(chan) 品獲得認定,順利進入 Tier1 陣營。2021 年,汽車電子產(chan) 業(ye) 布局迎來曆史性突破,成為(wei) 公司未來新的支撐性業(ye) 務。
10、福晶科技
全球光學晶體(ti) 龍頭,在細分領域占據優(you) 勢地位。公司成立於(yu) 2001 年,聚焦於(yu) 激光和光通 訊領域,為(wei) 固體(ti) 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和光模塊廠商提供核心元器件產(chan) 品,主營業(ye) 務為(wei) 晶 體(ti) 元器件、精密光學元件及激光器件等產(chan) 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公司是全球最大的 LBO、 BBO 晶體(ti) 供應商,細分領域占據優(you) 勢地位。 公司積累多年經驗,精密光學元件、激光器件同比增幅達 36.41%、26.45%。經過三十 餘(yu) 年的發展,公司在晶體(ti) 生長、光學加工、器件合成等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形成了 晶體(ti) 、精密光學和激光器件產(chan) 品完善的加工鏈和供貨能力。自主研發的聲光器件、磁光 器件等器件產(chan) 品獲得紫外激光器、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及光通訊客戶的認可並實現 批量供應,部分器件產(chan) 品打破國外廠商壟斷局麵並實現國產(chan) 替代。 公司將聚焦三大業(ye) 務,隨著下遊放量,上遊零部件供應將受益。公司將聚焦晶體(ti) 、精密 光學、激光器件三大業(ye) 務,重點提升光學原材料供應的安全性,積極推進替代材料、供 應商的儲(chu) 備開發和超精密光學組件項目的開發,繼續推動自動化生產(chan) ,完善磁光、聲光、 電光器件產(chan) 品的開發。拓展市場應用,爭(zheng) 取將器件業(ye) 務從(cong) 單純激光領域延伸至其它相關(guan) 領域。
(本文僅(jin) 供參考,不代表我們(men) 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guan) 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