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列報道《星光不負趕路人》,今天來認識一位用16年時間,為(wei) 激光裝備安上國產(chan) “心髒”的“追光者”。
最近,“銳科激光(300747)”號快舟火箭正式下線等待發射,這艘火箭的名字,來自武漢的一家激光企業(ye) ——武漢銳科。因為(wei) 這艘火箭的核心部件,是用這家企業(ye) 的激光器焊接的。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用激光焊接以後,不需要後處理,而且不會(hui) 產(chan) 生變形,提高它的輕量度、可靠性、穩定性。”
從(cong) 普通的工業(ye) 切割,到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的精密焊接,國內(nei) 激光裝備的不斷突破,是因為(wei) 它的“心髒”——激光器,越來越強勁。而這背後,是閆大鵬和研發團隊長達16年的堅持。2007年,閆大鵬辭掉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回國創業(ye) 。那時,國內(nei) 的激光企業(ye) ,極度依賴國外激光器。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一台一萬(wan) 瓦的激光器賣到800萬(wan) ,他沒有跟你討價(jia) 還價(jia) (餘(yu) 地),而且賣給你還要經過各方麵審查,的確是也受了很多氣。”
抱著讓中國企業(ye) “不再受氣”的決(jue) 心,閆大鵬成立了武漢銳科公司,開啟了國產(chan) 激光器的攻關(guan) 之路,但開局並不順利。因為(wei) 缺乏人才、技術儲(chu) 備,產(chan) 品質量一直提不上去。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有些客戶我還給他們(men) 賠禮道歉,給他們(men) 鞠躬說對不起,這個(ge) 產(chan) 品質量的確是我們(men) 的原因,我們(men) 好好改進。”
窘迫的局麵,在2013年發生了轉機。這一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光穀視察,提出要培養(yang) 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同年底,湖北推出了“科技十條”,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轉換。閆大鵬抓住機會(hui) ,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華工科技(000988)等一批高校、企業(ye) ,進行聯合技術攻關(guan) ,2015年,閆大鵬做出了國內(nei) 首個(ge) 萬(wan) 瓦激光器。短短幾年時間,武漢銳科的銷售收入,從(cong) 3000萬(wan) ,漲到了30多億(yi) 。隨之,一大批同行開始湧入,國內(nei) 的激光器行業(ye) ,進入了紅海競爭(zheng) 。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中國的激光器生產(chan) 企業(ye) ,比全球加起來還要多,所以這裏頭就逐漸形成價(jia) 格戰。從(cong) 那開始一直在琢磨,不要再去仿製國外的,能不能開發自己的標準,關(guan) 鍵技術、核心技術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閆大鵬所說的核心技術,是激光器最核心的部件——特種光纖,這是決(jue) 定激光器功率的關(guan) 鍵。從(cong) 2018年開始,武漢銳科用了三年的時間,投入了3個(ge) 多億(yi) ,進行自主攻關(guan) 。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國外商用是八邊形,我們(men) 改成這種圓形結構,中間嵌了四個(ge) ‘活柱’,現在我們(men) 這種結構的光纖,單根光纖輸出功率可以達到22000瓦,實際應用效果比國外進口的要好得多。”
核心光纖的突破,讓武漢銳科的激光器做到了10萬(wan) 瓦。去年,湖北成立了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合體(ti) ,這讓閆大鵬堅信,中國的激光器產(chan) 業(ye) ,一定會(hui) 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從(cong) 激光光纖、芯片、半導體(ti) 開始,建立了咱們(men) 中國的光纖激光體(ti) 係,必須要有自己的體(ti) 係,這樣你才有競爭(zheng) 力。就不是原來跟跑、並跑,希望過了五年以後,我們(men) 一些原材料、元器件,獨創的東(dong) 西,也能賣到國外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