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白色方塊、重1公斤多,兩(liang) 個(ge) 搭載在不同衛星上,能實現600公裏星間數據傳(chuan) 輸,1秒可傳(chuan) 1G數據……眼下,曆時一年研發,國內(nei) 首套立方星終端星間激光通信器,在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正式“出爐”,將於(yu) 5月9日交付,隨衛星發射至太空。
星間激光通信技術是當前國際信息領域的前沿科學技術,隨著衛星個(ge) 頭越造越小,對通信終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的器件更小、功耗更低、傳(chuan) 輸量更大,如此方能滿足數據傳(chuan) 輸需求。威海此次研發的立方星終端星間激光通信器經過多次測試,各項數據穩定,從(cong) 相關(guan) 文獻和國際學術會(hui) 議來看,目前尚無其他國家達到這一水平。
“兩(liang) 個(ge) 巴掌大的激光通信器,要在太空中進行海量圖像信息傳(chuan) 輸,最大的難點在器件可靠性上,要保證所有的精密零件在太空中保持長時間穩定運轉。”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研發時,他們(men) 依托航天標準,對每項器件做了大量篩選,再通過充分的整機試驗、整星試驗逐步提升可靠性,最終,曆時一年完成研發,在國際上搶先一步。
這也是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今年“出爐”的第一對終端產(chan) 品,還有2對終端產(chan) 品正在測試,將於(yu) 9、10月份陸續交付發射。在細分領域,該係列產(chan) 品都屬於(yu) 國內(nei) 首套,其中,“威海壹號”衛星激光通信終端將完成國內(nei) 首次對地40G高速傳(chuan) 輸在軌試驗,另一套終端設備計劃完成國內(nei) 首次商業(ye) 航天衛星搭載遠距離星間激光通信試驗。
落戶兩(liang) 年來,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依托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圍繞空間激光通信、海洋艦船激光通信等方麵,積極開展關(guan) 鍵技術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工作,先後打造了15項終端產(chan) 品,涵蓋星間、星地、地麵點對點、岸對船等多個(ge) 場景。
技術成果產(chan) 業(ye) 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過渡期內(nei) ,該院遇到了資金、人員、場地等方麵的瓶頸。為(wei) 此,威海積極投入資金支持、提供科研用房、構建研發平台,全力護航研究院順利度過創業(ye) “死亡穀”。
“政府幫扶建設了遠場等效試驗室,不僅(jin) 滿足了我們(men) 星空激光通信載荷試驗的要求,還可為(wei) 國內(nei) 其他高端研發團隊提供測試服務,同時幫我們(men) 與(yu) 科技企業(ye) 搭建了合作橋梁,還聯係了人才公寓,解除了科研人員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教授於(yu) 思源坦言,技術成果順利從(cong) 高校邁向市場,背後少不了政府的推動。
依托完備的科研生態圈,威海激光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不斷迎來發展新機遇。“接下來還有10個(ge) 產(chan) 品需要交付,我們(men) 在民用衛星領域爭(zheng) 取到了更多市場,會(hui) 帶動相關(guan) 技術成果向威海匯集,推動威海成為(wei) 全國激光通信領域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先行區域。”於(yu) 思源說。
來源:Hi威海客戶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