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外激光雷達企業的“冰火兩重天”

2023-04-28 我要評論(0 )   

作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A 級車展之一,上海車展不僅(jin) 僅(jin) 是全球汽車產(chan) 品的競技場,同時也是前沿技術趨勢的風向標。對於(yu) 激光雷達這項既熱門又高冷的技術,如果...

作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A 級車展之一,上海車展不僅(jin) 僅(jin) 是全球汽車產(chan) 品的競技場,同時也是前沿技術趨勢的風向標。


對於(yu) 激光雷達這項既熱門又高冷的技術,如果說兩(liang) 年前的上海車展,車企對於(yu) 激光雷達的態度還是以“嚐鮮”為(wei) 主,那麽(me) 這一屆的上海車展儼(yan) 然已經變成了“共識”,一時間激光雷達量產(chan) 風起,全球車企爭(zheng) 相布局激光雷達上車計劃。據不完全統計,本屆車展上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已經接近40款,幾乎成為(wei) 了智能電動車型的標配。


得益於(yu) 國內(nei) 汽車行業(ye) 的極度內(nei) 卷,fun88官网平台雷達公司也迎來了一波春風,但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激光雷達企業(ye) 正在遭受股價(jia) 暴跌、瀕臨(lin) 破產(chan) 的寒潮。


什麽(me) 原因導致了中外激光雷達企業(ye) 的“冰火兩(liang) 重天”?激光雷達的技術壁壘是什麽(me) ?如何化解激光雷達量產(chan) 難題?純視覺路線會(hui) 否成為(wei) 激光雷達的終結者?

汽車觀察首席記者譚晶寶(左)獨家專(zhuan) 訪北京北科天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武(右)

內(nei) 卷的市場是機遇,也是陷阱

譚晶寶:最近,海外的激光雷達公司遭遇了一波市場寒潮,中國的激光雷達公司反而因為(wei) 國內(nei) 市場的內(nei) 卷,迎來了一波市場紅利,您覺得是什麽(me) 原因造成了這種反差?


張智武:你可以把它理解為(wei) 一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中國的智能汽車企業(ye) 更加擁抱新科技,國外車企更加的審慎或者是動作更慢,他們(men) 還在討論要不要開發這個(ge) 產(chan) 品的時候,中國已經上車了,這是歐美車企和中國車企的不同的行事風格所導致的。你可以說這是一種機遇,但是也有可能是個(ge) 陷阱。當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上車,有可能會(hui) 把機會(hui) 變成陷阱,所以這個(ge) 事是要兩(liang) 麵看的。

您剛才提到的寒潮,我覺得是一個(ge) 必然的現象,因為(wei) 前兩(liang) 年激光雷達過熱了,過熱就會(hui) 內(nei) 卷,這其中要看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你的產(chan) 品推出的速度能否及時變現,包括產(chan) 品賣錢的變現和資本掏錢的變現。

國外產(chan) 品變現比中國慢,資本相比中國保守,所以首先倒下的是國外的企業(ye) 。國內(nei) 企業(ye) 目前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寒潮,但是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和錢袋的競爭(zheng) 是遲早的事。所以我不覺得中國市場就是更好的市場,中國是最先“卷”市場,隻是還沒有體(ti) 現在倒閉上。


譚晶寶:目前這種內(nei) 卷的純粹的裝備競賽局麵是如何造成的?您覺得這種裝備競賽對激光雷達這個(ge) 行業(ye) 來說,對其市場推廣是有促進作用,還是就像您說的它其實就是一個(ge) 陷阱?


張智武:我覺得機遇和挑戰都是共存的,我說它是一個(ge) 陷阱的前提是它是個(ge) 機遇。我覺得內(nei) 卷對中國企業(ye) 來講,讓我們(men) 提前進入了生死戰,所以不是一個(ge) 壞事兒(er) ,因為(wei) 有的時候死得快比死得慢更幸福。

另外激光雷達它不應該是個(ge) 裝備競賽,激光雷達具備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不具備的高分辨、高可靠、高精度的優(you) 勢,隻是目前已經上車的企業(ye) 還沒有充分將其性能釋放出來。隨著激光雷達配套的軟件算法進一步成熟,它會(hui) 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我相信到時候激光雷達會(hui) 給客戶帶來真實的更可靠、更安全、更舒適的駕車體(ti) 驗。

光信號處理能力是技術壁壘

譚晶寶:激光雷達到目前為(wei) 止,技術路線依然非常多樣化,還沒有一個(ge) 特別主流的技術出現。您覺得這是一種常態,還是說技術路線將來會(hui) 逐漸趨同?


張智武:技術路徑哪一種更加落地,這個(ge) 需要時間去見證。在2012年左右,北科天繪的CTO當時就有三句名言:OPA走不出實驗室,MEMS走不過工程化,單光子走不過可靠性。

“OPA走不出實驗室”早在2019年就已經是歐美主機廠內(nei) 部默認的觀點,國內(nei) 可能還有人在繼續去沿著這條路在走。MEMS的工程化能力,其實這兩(liang) 年從(cong) 最早宣布定點的車企到現在,還看不到大批量的交付,以後會(hui) 越來越凸顯。單光子因為(wei) 是更新的事物,現在上車的還不多,它的超敏給汽車帶來的決(jue) 策上的困擾還沒有出現,所以它究竟能不能落地還需要時間驗證。

技術本身是客觀的,是不受市場宣傳(chuan) 左右的。所以我覺得技術路徑一定會(hui) 水落石出,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去看賽道,前提是你要活得夠久,可能等不到技術路徑落地,有些企業(ye) 已經出局了。所以我覺得激光雷達賽道其實既熱又冷,實際上是很殘酷的一個(ge) 賽道,所以企業(ye) 一定要有足夠的生存能力。


譚晶寶:激光雷達的技術壁壘究竟在什麽(me) 地方?北科天繪之前在測繪行業(ye) 遙遙領先的,現在進入到車規級激光雷達行業(ye) ,這兩(liang) 者之間有哪些技術是可以共用的?


張智武:關(guan) 於(yu) 激光雷達的技術路徑,其實全世界的激光雷達企業(ye) 都是在做排列組合題,無非就是發光器件、收光器件選一種,掃描方式選一種,測量方式選一種,把這4個(ge) 不同的選項做一個(ge) 排列組合。這裏麵其實發光器件、收光器件是我們(men) 上遊供應商的事。真正的區別其實是處理光電信號的能力,處理光信號的能力決(jue) 定了你的成本、你的可靠性以及你的量產(chan) 交付能力。


激光雷達裏麵的芯片很多,我們(men) 會(hui) 用到一些通用芯片,比如傳(chuan) 感器都會(hui) 用的電源管理芯片,其實大部分是外采的,激光雷達企業(ye) 沒有必要去做這種通用芯片。激光雷達企業(ye) 真正應該做的芯片是基於(yu) 信號處理的這種芯片,這個(ge) 其實才是能真正構成競爭(zheng) 壁壘的。


現在大家都在宣傳(chuan) 自己的芯片能力,我看到很多宣傳(chuan) 裏麵把光芯片排列變成一個(ge) 模組,他們(men) 叫自研芯片,在我們(men) 看來其實隻是個(ge) 工藝,工藝是很難構成競爭(zheng) 壁壘的。真正的壁壘是市場上買(mai) 不到的芯片,或者是市場上非常昂貴的芯片。


北科天繪的芯片是基於(yu) 我們(men) 長時間積累,我們(men) 測繪做了很久,我們(men) 的芯片其實既用在測繪型激光雷達裏麵,也用在導航型激光雷達裏麵,它都是一係列的光電信號處理,比如我們(men) 的前端模擬會(hui) 把微弱的信號放大同時降噪,這樣就不需要用高功率的激光器去做長測程,我用很低功率的激光發射器件就可以實現遠測程,從(cong) 而達到非常好的人眼安全性。


譚晶寶:您剛剛提到光信號處理芯片是最核心的技術壁壘,我們(men) 可不可以理解成激光雷達最終競爭(zheng) 到最後比拚的是這些特有芯片的技術能力?在半導體(ti) 行業(ye) 有一個(ge) 摩爾定律,激光雷達最後是否也會(hui) 遵從(cong) 摩爾定律?


張智武:某種程度上應該是的,因為(wei) 芯片隨著你的產(chan) 能越來越大,成本肯定是越來越低的。這也是我們(men) 覺得激光雷達一定能上車的原因,因為(wei) 隨著我們(men) 的交付量越來越多,我們(men) 又有供應鏈的優(you) 勢,還有自研芯片的優(you) 勢,我們(men) 是有信心把成本做得非常低的。


當然比拚的也不完全是(芯片),有一句話叫人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很多公司在技術路徑的選擇上,因為(wei) 經驗的不足,會(hui) 選擇錯誤的路徑,這個(ge) 路徑一旦走錯,想回頭的代價(jia) 是極大的。當然也有些公司說我看不清楚哪個(ge) 路徑,我把所有的路徑都走一遍,我通過試錯來實現,那麽(me) 背後的代價(jia) 是時間和成本。

5萬(wan) 台是量產(chan) 門檻

譚晶寶:激光雷達隨著每年的產(chan) 量不斷提升,考驗的不再隻是技術本身。我們(men) 看到現在量產(chan) 上車的這些激光雷達,在技術參數本身上並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反而是在製造或量產(chan) 能力上拉開了身位,北科天繪準備如何解決(jue) 量產(chan) 難題?


張智武:您說得非常對。智能硬件的競爭(zheng) 是兩(liang) 方麵的,一方麵是性能的競爭(zheng) ,我們(men) 叫產(chan) 品力,另一方麵是成本的競爭(zheng) ,叫成本力。


性能的競爭(zheng) 上,雖然大家在某些參數,比如測距、視場角、分辨率上,頭部的幾家激光電廠企業(ye) 是趨同的,但是在一些細微的方麵還是有比較大的分辨的,尤其是在可靠性上。上車的產(chan) 品,最大的區別在於(yu) 可靠性,這是車企最關(guan) 注的,車企可能不需要你在某單一性能上一騎絕塵,但是一定不能有致命的短板。所以我相信未來幾年會(hui) 出現一輪淘汰賽,今天的冠軍(jun) 也許不是明天的冠軍(jun) ,從(cong) 產(chan) 品力上來講,我覺得會(hui) 逐漸拉開身位的。


從(cong) 成本上來講,如您所說的,它其實是一個(ge) 綜合的競爭(zheng) ,供應鏈的管理、質量的管理、量產(chan) 能力的管理、生產(chan) 效率的管理,其實都跟成本相關(guan) 。北科天繪從(cong) 2021年6月份就跟國內(nei) 一家頂尖的 Tier1在合作,用我們(men) 公司的技術能力,包括我們(men) 的芯片能力、高效的組裝能力以及更高的良品率,來鑄就降本的路徑。但同時我們(men) 會(hui) 發揮Tier1本身的供應鏈能力和他們(men) 龐大的生產(chan) 團隊以及這麽(me) 多年的量產(chan) 經驗,所以是強強合作的一種優(you) 勢互補,我相信我們(men) 兩(liang) 家合作在成本上是可以得到最好的控製的。


譚晶寶:汽車行業(ye) 有“10萬(wan) 台陷阱”一說,就是說當一個(ge) 車企的年產(chan) 量達到10萬(wan) 台的階段之後,考驗的不光是它的技術和研發能力,而是對包括了製造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在內(nei) 的綜合考量,您覺得激光雷達的這個(ge) 門檻大概是在年產(chan) 多少台?


張智武:激光雷達基本上是要過5萬(wan) 這個(ge) 關(guan) 。一旦你做到年交付5萬(wan) 台以上,基本上你的技術路徑,你的工藝已經是最後定型了。如果你做了5萬(wan) 台,成本還降不下來,或者短時間內(nei) 看不到降本的希望的話,也就基本定型了。所以它可能比造車要求的數量會(hui) 少一點,但基本上5萬(wan) 台會(hui) 是一個(ge) 門檻。

北科天繪CK-128激光雷達

純視覺路線是激光雷達的終結者嗎?

譚晶寶:有人說現在激光雷達其實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競爭(zheng) 對手,而是特斯拉,因為(wei) 它特斯拉不光不用激光雷達,而且現在連毫米波雷達都取消了。您覺得對於(yu) 自動駕駛而言,激光雷達到底是不是一個(ge) 必需品?或者說純視覺走通之後,車載激光雷達商業(ye) 模式還能持續嗎?


張智武:我覺得每一個(ge) 商業(ye) 選擇的背後它都不是獨立的,比如說特斯拉選擇的純視覺,我想應該是幾方麵的原因,第一,特斯拉要追求極致低成本,所以他會(hui) 選擇最便宜的路徑,從(cong) 成本的導向做產(chan) 品設計。另外,國外的激光雷達普遍比中國的貴,我們(men) 出口的產(chan) 品比中國的產(chan) 品貴得不是一點點,基本上是double的價(jia) 格,因為(wei) 國內(nei) 行情就是這樣,所以這可能也會(hui) 導致國外車企的決(jue) 策層在激光雷達上車這個(ge) 事情上更加的審慎。


第二,從(cong) 技術的角度來講,特斯拉在純視覺上麵有極其領先的優(you) 勢,而這種優(you) 勢不是每個(ge) 車企都具備的,但是其他車企不會(hui) 坐以待斃,不會(hui) 因為(wei) 純視覺幹不過你就認輸了,我有其他的手段去彌補純視覺技術積累的不足,也是一個(ge) 選擇。


第三,即使大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目標都是特斯拉,都要挑戰它、學習(xi) 它,但在學習(xi) 特斯拉的同時一定要有一些差異化的策略。激光雷達是挑戰特斯拉的一個(ge) 非常好的差異化策略。基於(yu) 這三個(ge) 維度,我相信一定會(hui) 有很多車企選擇激光雷達。


譚晶寶:因為(wei) 汽車是一個(ge) 開發周期特別長的產(chan) 品,對於(yu) 很多初創的激光雷達公司,或者靠融資來維持的公司而言,它可能甚至等不到量產(chan) 的那個(ge) 節點,您覺得應該如何解決(jue) 這個(ge) 矛盾?有人說做車規級激光雷達是找死,不做車規級激光雷達是在等死,您是怎麽(me) 看待這個(ge) 觀點的?


張智武:在找死和等死這個(ge) 事情的選擇上,如果必須選擇,那肯定會(hui) 選擇找死,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wei) 找死可能還有一線生機,等死的結局一定是死。你的唯一選擇就是在機遇到來之前把產(chan) 品準備好,如果那個(ge) 時候你的產(chan) 品沒有準備好,所有的機遇都將與(yu) 你無關(guan) 。企業(ye) 唯一的選擇在SOP(量產(chan) )之前活下來。


譚晶寶:有人說激光雷達行業(ye) 馬上會(hui) 迎來一輪洗牌,您覺得什麽(me) 樣的企業(ye) 最終能夠活下來?


張智武:看兩(liang) 方麵,都跟錢有關(guan) ,一個(ge) 是你的產(chan) 品能賣錢,一個(ge) 是資本給你錢,如果這兩(liang) 方麵都不具備就會(hui) 死。


譚晶寶:變現的話也取決(jue) 於(yu) 市場的接受程度,從(cong) 汽車市場的反饋來看,雖然有很多車型都裝配了激光雷達,但是它真正轉化成消費者的價(jia) 值,這個(ge) 轉化率並不是特別高,大家覺得為(wei) 此掏出了夠多的成本,但是並沒有享受到該有的體(ti) 驗,或者是企業(ye) 宣傳(chuan) 中的真正的自動駕駛帶來的愉悅,您覺得要如何化解這種矛盾?


張智武:我們(men) 公司可能思路跟大家不一樣,在汽車上目前變不了現,我們(men) 會(hui) 在其他領域變現,雖然是車規產(chan) 品,但是我可以把它用在電子圍欄、自然災害監測等領域。這一塊需要企業(ye) 有足夠的多傳(chuan) 感器融合能力和軟硬件一體(ti) 化能力,這樣在汽車賣到錢之前,我能夠活下來,我有變現的產(chan) 品。


第二就是盡量地去控製你的成本,所以一定要克製,你不能讓你的團隊一下子上千人,一下子把所有的技術路徑都試一遍,這個(ge) 就是加速死亡的步伐,這種事情盡量不要做。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