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光的世紀”。隨著集成電路芯片製造工藝逼近物理極限,光子技術正逐步賦能多個(ge) 產(chan) 業(ye) ,推動其變革。從(cong) 光通信到光傳(chuan) 感,從(cong) 光纖網絡入戶到激光飛秒手術,從(cong) 智能終端到超級計算,光子產(chan) 業(ye) 已經涉及通信、芯片、計算、存儲(chu) 、顯示等多個(ge) 重要領域,成為(wei) 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必爭(zheng) 之域。
5月30日,2023中國(蘇州)世界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在蘇州召開。大會(hui) 以“光領萬(wan) 物·賦能未來”為(wei) 主題,匯聚全球院士、專(zhuan) 家學者、業(ye) 界精英,旨在構建一個(ge) 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加快匯聚光子領域的全球創新資源,形成技術、人才、資本的集群效應,全力打造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高地。上證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蘇州成功打造國家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納米產(chan) 業(ye) 後,又一次舉(ju) 全市之力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未來謀劃形成蘇州“東(dong) 光子、西納米”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格局。 當天,“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路線圖建議”發布。預計到2025年,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規模超5000億(yi) 元,到2030年產(chan) 業(ye) 規模超8000億(yi) 元,到2035年打造萬(wan) 億(yi) 級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成為(wei) 全球“芯-器-端”細分產(chan) 業(ye) 核心支撐力量。 院士“天團”助陣 把脈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站在光子領域最前沿,把握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脈搏。”本次大會(hui) 匯聚全球院士、專(zhuan) 家學者、業(ye) 界精英,構建起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科研技術共享平台。 會(hui) 上,納米光電子、激光光學等前沿領域的院士專(zhuan) 家,對世界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的現狀及趨勢進行介紹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軍(jun) 、歐陽鍾燦、鄭婉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良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常瑞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華為(wei) 科學家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徐文偉(wei) 等先後交流發言,對光子產(chan) 業(ye) 科學發展建言獻策。 “無論是超級計算機,還是以ChatGPT為(wei) 代表的AI,背後的核心架構支撐都是光通信。光纖或者說光子,已經進入每個(ge) 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納米光電子領域專(zhuan) 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常瑞華說。 常瑞華院士以VCSEL光芯片為(wei) 例,介紹其在數智時代的前景,“既能作用於(yu) 光通信,構成數字化基礎設施;又是智能化,尤其是智能製造、智能運輸、智能交通等必要的組件。特別是在3D傳(chuan) 感應用中,基於(yu) 結構光技術的iH Hawk 100 3D智能傳(chuan) 感相機已應用於(yu) 工業(ye) 、物流、服務機器人,並已實現量產(chan) ”。 激光光學領域的領軍(jun) 人物、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對微納米級別的激光製造展開講解:“激光加工在現代工業(ye) 中應用廣泛,是一種先進製造手段,它可以對幾乎所有種類的材料實現精細加工。工業(ye) 上的精密激光目前處在1到10μm的量級,而我們(men) 實驗室已經將精密激光推向亞(ya) 微米和納米級,這些技術會(hui) 在不久的將來進入生產(chan) 線。” 當前,蘇州正依托堅實的科研底座,夯實光子產(chan) 業(ye) 先發優(you) 勢。“我們(men) 將依托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新興(xing) 合作項目,以及已有的百餘(yu) 所‘大院大所’等優(you) 質資源,為(wei) 企業(ye) 提供技術支撐,加大產(chan) 學研合作,支持龍頭企業(ye) 牽頭進行聯合創新,推動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加速集聚、融合發展。”蘇州高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吳旭翔告訴記者。 蘇州市擁有光子領域院士7位,集聚頂尖技術人才54名。高新區目前已聚集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浙大蘇州工研院、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等超百家“大院大所”,頂尖人才、創新資源要素奔湧集聚,助推協同創新邁向新台階。 為(wei) 加快集聚全球光子產(chan) 業(ye) 高端資源,進一步推進光子領域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發展,會(hui) 上,蘇州市人民政府與(yu)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hui)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設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hui) 長三角業(ye) 務總部、光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等;3個(ge) 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揭牌,南京大學、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分別與(yu)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合作建立先進測量融合發展中心、海洋信息技術與(yu) 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術研究院。 蘇州“向光而行” 規劃下一個(ge) 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 當光子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全球爭(zheng) 相布局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向光而行”的蘇州如何進行規劃,形成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強磁場”? 5月30日,“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路線圖建議”發布,並清晰勾勒出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的總體(ti) 目標:建設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成為(wei) 全球光子技術原始創新策源地、光子領域人才創新創業(ye) 首選地、全球光子產(chan) 業(ye) 集聚地。 為(wei) 實現這一總體(ti) 目標,蘇州明確了“三步走”戰略,即到2025年,蘇州市光子產(chan) 業(ye) 規模超5000億(yi) 元,形成具有國內(nei) 競爭(zheng) 力的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其中核心產(chan) 業(ye) 實現1000億(yi) 元,新增光子領域上市企業(ye) 10家以上。到2030年,產(chan) 業(ye) 規模超8000億(yi) 元,形成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的光子產(chan) 業(ye) 集群。到2035年,打造萬(wan) 億(yi) 級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成為(wei) 全球“芯-器-端”細分產(chan) 業(ye) 核心支撐力量。 目前,蘇州高新區已成為(wei) 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陣地,太湖光子中心在此設立,光子產(chan) 業(ye) 聯合會(hui) 在此揭牌成立,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注冊(ce) 落地。光子產(chan) 業(ye) 企業(ye) 數量約250家,蘇州光子產(chan) 業(ye) 先發優(you) 勢突出。 此外,圍繞戰略目標,如何進一步確立光子產(chan) 業(ye) 的具體(ti) 發展方向?蘇州給出的答案是緊扣“芯”和“器”做文章。 第一,做強“芯”核心:2025年前,提升大功率激光芯片技術,加大高速光通信、傳(chuan) 感探測等芯片開發,加快建設矽光集成等基礎工藝平台;2030年前,進一步擴展大功率激光芯片波長範圍,加大光電顯示、高性能光電一體(ti) 化芯片等應用,基本建成矽光產(chan) 品生態,實現光芯片關(guan) 鍵環節國際領先;2035年前,推動新型半導體(ti) 材料和光子集成芯片技術成熟,光芯片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第二,加快“器”升級:2025年前,鞏固蘇州光傳(chuan) 輸模組優(you) 勢,推動光電共封裝、超高速光引擎布局,推動光能量模組、光信息模組技術升級;2030年前,建立光傳(chuan) 輸模組技術國際優(you) 勢,拓展光能量、光信息模組應用,形成國內(nei) 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2035年前,拓展更多光電集成和矽光應用領域,形成國內(nei) 最大規模的高端光器件及模組陣地。 補鏈強鏈 設立100億(yi) 元招商基金撬動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據統計,2022年,蘇州市光子產(chan) 業(ye) 規模達3600億(yi) 元,其中核心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600億(yi) 元,在光芯片、光製造、光通信等領域擁有顯著優(you) 勢,初步形成了從(cong) 光子產(chan) 生、傳(chuan) 輸到應用的全產(chan) 業(ye) 鏈,正成為(wei) 全球光子產(chan) 業(ye) 版圖中一座引人矚目的“高光之城”。 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表示,蘇州市把光子列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重點打造的16個(ge) 製造業(ye) 細分優(you) 勢領域之一,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激光產(chan) 業(ye) 聯盟,目前正聚焦全力打通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 在創新鏈方麵,以“太湖光子中心”為(wei) 創新載體(ti) ,鏈接全球頂尖專(zhuan) 家和高校院所,打造科技創新策源、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成果轉化中心,將其建設為(wei) 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同時,打造一批光子空間載體(ti) “矩陣”,形成一批創新孵化基地、雙創平台等光子創新載體(ti) “矩陣”。 在產(chan) 業(ye) 鏈方麵,則通過“上雲(yun) 用數”提效,加大梯度培育,推動各類企業(ye) 融通發展,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利用平台“聚力”,依托蘇州實驗室,爭(zheng) 創光子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3+2+N”基礎工藝與(yu) 公共服務平台,構建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相互銜接,各要素協同互補的集群發展生態圈。 為(wei) 促進資本賦能,蘇州高新區不僅(jin) 設立了總規模100億(yi) 元的太湖光子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還發布光子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支持政策“高光20條”,聚焦光芯片、光器件、光子終端設備等核心領域,全力推進“產(chan) 業(ye) +資本”融合倍增發展,加快打造千億(yi) 級光子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 本次大會(hui) 現場,24個(ge) 光子產(chan) 業(ye) 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蘇州市及蘇州高新區。
轉載請注明出處。